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研究目的】对红象牙芒果品种绿熟期和完熟期进行香气成分分析鉴定。【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D)fV法。【结果】共检出55种香气成分,其中绿熟期检测出18种成分,完熟时检测出41种成分。两个阶段相同成分有1-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戍烯。反-丁子香烯,2-甲基-1-十六烷醇,Z-9-十八碳烯酸,十八碳烯酸,Z-9-十八碳烯酰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但是在不同阶段含量有差异。【结论】绿熟期主要的香气成分是十六(烷)酸、E-十八碳烯酸,完熟时主要的香气成分是E-肉桂醛、十六烷酸、1-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戍烯等。  相似文献   
32.
芒果成熟阶段蔗糖代谢及其相关酶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爱文芒果(Irwin)为试材,研究了爱文芒成熟阶段的蔗糖代谢。结果表明:爱文芒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最多的是蔗糖(81.79mg·g^-1)、果糖次之(30.15mg·g^-1),葡萄糖最少(9.95mg·g^-1)。爱文芒的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在采收前活性差别不大,在后熟阶段,AI、SS、SPS活性显著增加,并且SPS活性达到最高值,NI略有增加。葡萄糖含量采后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果糖含量采前缓慢增加,采后迅速增加,蔗糖含量在采前略有增加,采后呈快速积累趋势,并且含量达到最高值。爱文芒果的糖代谢关键时期是采后阶段,并且以积累蔗糖为主,SPS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3.
运用均匀试验设计及回归分析方法对秋水仙碱在芒果活体诱变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碱对芒果茎尖细胞的加倍诱变作用不明显,不是芒果倍性育种的理想诱变剂.秋水仙碱处理过的芒果材料,生长抑制解除后,细胞有丝分裂发生大量异常,表现为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中期染色体粘连,出现后期和末期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及束期微核。  相似文献   
34.
本文结合近年来海南香蕉生产实际和栽培管理经验,论述了海南香蕉生产宿根一代(二造)蕉留芽时间、选芽技术、树体管理、重要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管理技术和宿根蕉的特点,以供生产及科研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开展海南省香蕉病毒病害调查研究,为海南香蕉病毒病检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在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等市(县)的香蕉园对呈典型病毒病症状的香蕉植株进行病毒病调查和病样采集,并运用ELISA、PCR和RT-PCR方法对病样进行病毒学检测.[结果]在所有被调查的蕉园中均有香蕉病毒病害发生,其田间自然发病率一般为5%~8%,症状可分为束顶型、花叶心腐型、褪绿条纹型、叶脉坏死型和花苞畸形型5种,其中束顶型和花叶心腐型最为常见;ELISA、PCR或RT-PCR检测发现,束顶型、花叶心腐型病样病原分别为BBTV和CMV,花苞畸形型和叶脉坏死型病样均由BBTV、CMV复合侵染所致,褪绿条纹型病样在CMV/BSV的ELISA检测中均为阴性,但BSV的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海南香蕉病毒病主要由香蕉束顶病毒(BBTV)和黄瓜花叶病毒(香蕉株系,CMV)单独或复合侵染所致.生产中,应推广种植香蕉无毒试管苗,实施蕉园蚜虫综合防控,以减少香蕉病毒病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36.
果园生草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介绍生草栽培的含义,生草草种选择原则,并结合南方果园生草的研究实践,着重论述果园生草的主要作用,对果园生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展望了果园生草栽培的发展趋势及果园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南方果园生草栽培由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37.
果园地面管理方法是现代果园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管理技术,其中,生物覆盖法通过人为在树盘地面覆盖活体物质从而达到提高土壤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目的 ,对果树生长发育及土壤质量影响较大.为热带果园生物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生物覆盖技术对热带果园土壤生态效应、培肥效应、微生物调控效应、作物效应及果园微环境调控...  相似文献   
38.
为南美引进黄果西番莲品种的种质保存及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基础,以3个引进黄果西番莲为材料,选用生根粉(ABT)和吲哚丁酸(IBA)2种生根剂,分别设置3个浓度梯度;并对不同级别枝条进行生根试验。结果表明:IBA处理插条的生根效果优于ABT,其中IBA 200~300mg/L处理南美引黄1号和南美引黄2号的生根率最高,均在80%以上,而IBA 100mg/L处理的南美引黄3号生根率最高,在73.3%以上;南美引黄1号的根系优于南美引黄3号,南美引黄2号的根系生长情况较差;2级枝条即当年生半木质化茎段为最适宜的扦插材料。  相似文献   
39.
采用分光光度法,并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考察宽叶十万错浸膏的多酚含量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ABTS)自由基及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宽叶十万错浸膏的多酚含量为197μg·mg-1,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羟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宽叶十万错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40.
为油梨果肉油脂开发和品质育种奠定基础,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质联用法对国内油梨品种(系)RN-1、RN-5、RN-11、RN-12、RN-15、RN-16和国外品种Hass等果肉的含油量和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油梨品(系)果肉含油量为5.04~8.75g/100g FW,且差异显著(P0.05),其中RN-5的含油量最高,达8.75g/100g;果肉均含有8种脂肪酸成分,在大部分油梨品种(系)间差异显著(P0.05),相对含量为棕榈酸(30.87%)油酸(29.48%)亚油酸(26.58%)棕榈油酸(9.96%)亚麻酸(1.30%)硬脂酸(1.16%)花生酸(1.02%)肉豆蔻酸(0.23%)。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62.80%~70.60%,其中油酸相对含量大于30%的品种(系)3个,为RN-1、RN-15和RN-16;亚油酸相对含量大于25%的4个,为RN-1、RN-5、RN-12、RN-15和RN-16;棕榈油酸相对含量大于10%的3个,为RN-5、RN-11和Hass。亚麻酸与花生酸的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肉豆蔻酸与亚油酸呈显著正相关。基于8种脂肪酸成分相对含量聚类,RN-1、RN-5、RN-11、RN-16和Hass聚为一组,RN-12和RN-15各为一组。油梨果肉具有较高含油量和适宜的脂肪酸含量,其中RN-5在油脂开发和品质育种上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