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2篇 |
农学 | 31篇 |
基础科学 | 36篇 |
29篇 | |
综合类 | 128篇 |
农作物 | 4篇 |
水产渔业 | 6篇 |
畜牧兽医 | 110篇 |
园艺 | 6篇 |
植物保护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温度(25±1)℃,光暗周期L:D=14:10(光期06:00开始,20:00结束),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麻楝蛀斑螟成虫的羽化与生殖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率85.4%,羽化期25d左右;羽化行为主要出现在暗期,日羽化高峰在20:00-23:00,占总羽化量的80.7%;雌、雄比例0.83:1.羽化后第2天达到性成熟,当天羽化的成虫未发生交配;交配发生在进入暗期5-8h,交配持续时间50—200min;随着日龄的增大,交配率降低,交配持续时间增长;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雌、雄虫均未发现2次交配现象.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04粒,卵期7d左右,孵化率84.3%;未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57粒,孵化率0.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3.73和2.93d,未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5.87和5.03d.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36.
为了保护长35公里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改善乌海市、阿拉善盟两地的生态环境,2011年8月15日,乌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康文胜与阿拉善盟副盟长徐景春分别率领相关地区、部门负责人,就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左岸阿拉善盟境内营造防护林等问题进行商谈; 相似文献
37.
研究裂解温度对污泥生物质炭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安全、合理、高效处置污泥提供理论依据。将干燥污泥分别在200、300、500、700℃下进行热裂解处理(SBC200、SBC300、SBC500、SBC700),获得污泥生物质炭,测定其基础理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制备的污泥生物质炭表面颗粒结构完好,孔径范围均集中在10~50μm,其中低温生物质炭SBC200表面较光滑,最可几孔径和中值孔径最大,分别为20.1μm和14.8μm,高温生物质炭SBC700表面较粗糙,比表面积最大,为5.98 m2/g。随裂解温度的提高,污泥生物质炭的产率、含水量、电导率、挥发分、阳离子交换量显著下降,全碳、氧、全氮、氢含量、有效磷和铵态氮均逐渐降低,pH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将污泥制备成生物质炭,是安全处置污泥的有效途径,低温制得的污泥生物质炭具有更大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潜力,而高温制得的生物质炭在改良土壤酸性的应用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8.
微波辐射技术在淀粉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微波技术的原理,以及目前在淀粉改性方面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
[目的]监测黄土高原丘陵地区淤地坝在运行中的缓慢和微小变化,及时发现淤地坝的病险隐患,为科学监测、评价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乃至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安全运行提供依据。[方法]通过Nove MS 50全站扫描仪对南湾骨干坝和别杜川骨干坝坝体沉降、水平移位及坝体表面侵蚀进行定期激光扫描,利用等间隔的点云记录坝体和库岸不规则形态。[结果]两期监测对比可以看出,南湾骨干坝接近路面的部分有约1cm的变化,左侧库岸有明显的变化,变化量约为0.8cm,日后极有可能会发生小规模坍塌。别杜川骨干坝整个堤坝在半年的时间内右侧部分约有1~2cm的下降变化,监测结果和管理部门常规监测变形结果一致。[结论]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淤地坝变形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全面、直观获取淤地坝坝体和库岸表面数据,使得变形监测工作更加全面、便捷、可信。 相似文献
40.
基于红外气体分析技术,对陇东黄土高原田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不同林龄(12,14,15,18a)刺槐林土壤碳通量进行定位监测,同时以荒草地为对照,分析土壤碳通量日、季变化及组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碳通量日变化差异显著(P0.01),日变化趋势表现为昼高夜低的单峰曲线,13:00—15:00达到最大值,最小值出现在2:00—5:00;不同季节间土壤碳通量差异显著(P0.01),具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土壤碳通量为冬季的8.78~20.32倍;刺槐林春季土壤碳通量以自养呼吸为主,夏、秋两季以异养呼吸为主,冬季自、异养呼吸贡献率基本一样,荒草地春、夏、秋3季以异养呼吸为主,冬季与林地表现一致;刺槐林年土壤CO_2排放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年排放量2 069.63~4 590.35g/m~2,荒草地土壤CO_2年排放量2 806.27g/m~2,低于18a刺槐林,高于其余各林龄。研究结果为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土壤的固碳效应及经营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