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1篇
  17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皖南山区脐橙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53—2003年实测气象资料,通过与秭归地区脐橙种植的主要气候指标及脐橙生长发育所需的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了皖南山区的水热特点以及近年的变化趋势,评价了当地脐橙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与秭归相比,皖南山区的降水、日照条件相似,但热量条件差异较大;皖南山区≥10℃积温偏少影响脐橙品质,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过低是脐橙种植的主要限制因子;近年来气候变暖使得皖南山区的热量条件有所改善,对提高脐橙品质有利,但冬季热量条件与脐橙安全越冬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因此,目前脐橙在皖南山区只能利用暖坡地带有限种植,还要注意防范冬季冻害和伏秋旱。  相似文献   
22.
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安徽省淮河流域地区近百年来的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该区种植制度、气候生产潜力、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灾害之间的关系,对农业气候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3.
安徽省粮食单产趋势变化及主要经济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揭示安徽省粮食单产趋势变化特征和影响粮食单产变化的主要经济因素,利用1991—2010年安徽省78个县(区)粮食产量、农业经济数据,采用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安徽省粮食单产的变化趋势及主要经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安徽省和各县粮食单产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年变异系数较大,以及2000年之后的10年较前10年变异系数增长的区域均是粮食增长率不高的地区。运用系统聚类中的欧氏距离平方和最远邻远法,并结合地理特征将安徽粮食单产变化类型划分为四区。各区粮食单产变化趋势、波动幅度和产量高低差异较大,单产最高的是Ⅲ区,为5957 kg/hm2,最低的是Ⅰ区,为4255 kg/hm2,Ⅱ区和Ⅳ区居中,分别为5089 kg/hm2和4905 kg/hm2。影响粮食单产变化的首要因子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出,其次是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和农村用电量等,农用薄膜和农药用量等因子的影响较小。而各区粮食单产的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农业经济因素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4.
确定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单茎干物质重量等主要形态特征参量的影响关系,是品种选育、节水栽培措施改进及其建立相关作物监测评估模型的重要基础。为了探讨土壤湿度对冬小麦主要形态特征的影响效应,以‘皖麦52’为试验材料,针对冬小麦返青、拔节和抽穗期,利用遮雨棚进行3年田间水分控制试验,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统计等方法,探讨不同生育期土壤湿度变化对冬小麦株高、LAI和单茎干物质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返青、拔节和抽穗期土壤湿度变化均会引起株高、LAI和单茎干重发生变化,以拔节期土壤湿度对抽穗期株高和拔节到抽穗期土壤湿度对LAI和单茎干重的影响最为显著。土壤湿度对各形态特征参量的影响可以用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回归方程来表达。主要形态特征参量实现适宜或最优量值的适宜土壤相对湿度指标为70%左右。不同生育期发生干旱均会导致株高、LAI和单茎干重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或减少,其影响具有后延性,且干旱发生时间越早,后延性越长。所得结论可为品种选育和节水栽培措施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各效应方程,可用于监测评估土壤湿度变化对株高、LAI和单茎干重的定量影响。  相似文献   
25.
基于GIS的安徽省气温数据栅格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区域农业气候资源评估中,需要利用空间插值技术,得到整个区域的气象要素分布。本文以安徽省79个台站1971~2000年气象观测资料中的平均温度为数据源,采用多元回归结合空间插值方法,对气温数据进行栅格化。比较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立格法(Kriging)和样条函数法(Spline)等三种目前应用广泛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气温要素插值的精度。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MAE的排序为IDW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经系统观测研究,得出了荫棚降温增湿,大棚双层膜增温保湿作用的定量数据及小气候环境对香菇、木耳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影响的定量指标。指出发菌室以单间对流较好的房间为宜,木耳出耳以荫棚环境最好,香菇出菇则以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双层膜垄畦栽培最佳。并总结出合肥地区香菇、木耳周年生产模式及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7.
GIS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基于GIS的农业气候区划是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传统的区划方法结合,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和空间地理条件对农作物布局的综合影响,可以得到客观精细的农业气候区划成果,给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介绍了利用该方法制作霍山板栗区划的实例。  相似文献   
28.
安徽省设施农业冬季低温风险分析和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0-2010年安徽省29个气象观测站的冬季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由年极端低温发生的气候概率,确定设施农业类型布局;由年极端低温气候概率及其波动性、各地冬季逐日最低气温发生强度及其平均日数4个参量,构建设施农业低温综合风险指数,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安徽各地冬季低于-5.0℃的极端低温的气候概率超过80%,不宜发展塑料小拱棚。(2)低于-10.0℃的极端低温的气候概率为20%,其等值线基本与淮河走势一致,沿淮河向南极端低温逐渐减小的地区适宜发展塑料大棚,沿淮河向北逐渐增高的地区适宜发展日光温室。(3)冬季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生产的低温冷(冻)害风险综合指数可分为无、轻、中、重和特重5级,淮河以南塑料大棚发展区内,除沿淮河为重度风险区外,其它区域均为中度-轻度风险区,尤其是皖西南部和皖东南部的大部区域均为轻度风险区。淮河以北日光温室发展区内,东北部的宿州市全境和淮北市大部区域为特重风险区,西南部的亳州和阜阳市所辖的区域为中度风险区,其它区域为轻度风险区。  相似文献   
29.
安徽省长江以北干旱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孙秀邦  严平  马晓群  张弦  伍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78-10579
从与土壤相对湿度相关的气象因子出发,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分析1990~2001年干旱时段土壤相对湿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尝试建立安徽省长江以北3个气候区的干旱预警模型。对典型干旱时段的应用表明,各模型可以运用到实际的干旱预警中。  相似文献   
30.
农业气象观测报表制作及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气观测报表制作及管理系统是一个覆盖农气台站现有观测作物的编报,报表微机自动制作及报表数据管理的农气基本业务软件,主要实现农气旬月报(HD-03)报文自动编制、农气观测薄数据寻入,3类农气报表(农作物、土壤湿度及物候观测报表)的自动打印输出及报表数据的标准存储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