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篇 |
农学 | 28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1篇 |
畜牧兽医 | 69篇 |
园艺 | 2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研究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突变体蛋白(heat-labile enterotoxin,LTRG)对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疫苗经不同途径接种效果的影响.以NDV LaSota株作为共免疫原,与LTRG重组蛋白经滴鼻、口服及肌肉注射三种途径接种雏鸡,通过血清IgG抗体、HI抗体及粘膜分泌型IgA抗体水平变化,评价不同途径接种LTRG对NDV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三种途径接种,LTRG均能显著增强NDV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免疫雏鸡血清抗体和粘膜抗体水平均高于NDV疫苗单独免疫组;②LTRG对NDV疫苗免疫增强作用,以滴鼻接种最显著:二、三免后LTRG+NDV滴鼻组与NDV组血清IgG、粘膜IgA差异均显著(P<0.01、P<0.05);LTRG+NDV口服与NDV组血清IgG差异不显著(P>0.05)、粘膜IgA差异板显著(P<0.01);LTRG+NDV肌注与NDV组IgG差异不显著(P>0.05)、粘膜IgA差异显著(P<0.05);③三种免疫途径比较:血清IgG抗体水平差异均不明显(P>0.05);滴鼻、口服免疫可诱导雏鸡产生较高的粘膜IgA抗体、血清HI抗体.由此可见:LTRG粘膜佐剂对NDV疫苗免疫增强作用,以粘膜(滴鼻、口服)途径接种效果最为显著,能诱导高水平的粘膜IgA抗体及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Lm4b_02324基因编码的6-磷酸-β-葡萄糖苷酶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研究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使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并通过连续传代来构建稳定遗传野生型单增李斯特菌Lm928株的Lm4b_02324基因缺失株(Lm928Δm4b_02324)与Lm4b_02324基因回补株(CLm928Δm4b_02324)。通过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D600 nm值并绘制生长曲线分析Lm928、Lm928ΔLm4b_02324和CLm928ΔLm4b_02324 3株菌的生长特性;对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3株菌,观察感染后临床症状,统计死亡率,通过寇氏法计算3株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将Lm928、Lm928ΔLm4b_02324和CLm928ΔLm4b_02324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为10分别感染HCMEC细胞,通过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细胞内的细菌数量分析各菌株的黏附与侵袭能力和胞内生存能力;提取野生株与缺失株DNA,使用prfA、mpl、h... 相似文献
83.
研究通过比较三株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探究lmo2193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环境应激的影响。测定不同温度、EtOH浓度、pH、NaCl浓度条件下的生长趋势,绘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缺失株的生长速度明显较野毒株、回补株生长缓慢,缺失株对42℃和4.5%无水乙醇(EtOH)胁迫条件下的耐受性明显低于野毒株、回补株。表明LM90SB2菌株lmo2193基因的缺失会降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为进一步探究寡肽转运蛋白在单增李斯特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采用Ni-NTA His.Bind方法纯化pET-28a-ApxⅣ2表达蛋白,以羧化乳胶为载体,经化学交联法致敏乳胶,对致敏条件优化后进行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在pH 4.7的PBS缓冲液中,乳胶浓度为2%、蛋白质量浓度为1.5g/L,偶联8h后制备的致敏乳胶凝集反应最好,致敏乳胶抗原无自凝现象;与副猪嗜血杆菌、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阳性血清不发生凝集;批内重复、批间重复试验很稳定;阳性血清敏感性可达1∶32。对比试验中与ELISA方法的符合率为80%,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相符。结果表明,试验初步建立了检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Ⅳ毒素抗体的乳胶凝集方法,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5.
选用断奶和成年的健康小鼠108只,分组经不同途径接种对羔羊具有致病性的粪肠球菌,分别进行半数致死量测定、临床症状观察、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两种日龄小鼠均对该菌株易感,最佳感染途径是腹腔注射,皮下注射次之,鼻腔不引起感染。感染小鼠表现出典型脑炎症状及病理变化。该菌株对小鼠的LD50为6.31×1010cfu,从感染死亡小鼠脑脊液、大脑、血液及部分实质器官中均分离出该菌。小鼠感染粪肠球菌与羔羊自然感染症状及病变相似。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探究粪肠球菌感染的体内动态分布、感染机制、毒力因子研究及免疫应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的毒力岛1(LIPI-1)和毒力岛2(LIPI-2)的基因及致病性。利用PCR方法对8株分离株LIPI-1和LIPI-2进行基因检测,小鼠腹腔接种分离株菌悬液5×10~7 CFU/只,进行致病性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LIPI-1的6个毒力基因除actA基因检出率为50.0%外,hly、prfA、plcA、plcB、mpl的检出率为100.0%;LIPI-2中inlA、inlB、inlC基因检出率为100.0%,inlD和inlE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7.5%和75.0%,inlF和inlG毒力因子基因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50.0%和37.5%。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8株分离株均能致死小鼠,致死率在50.0%~100.0%。其中,LM5567和LM5570在5 d内全部死亡,致死率为100.0%,表明这2株菌对小鼠有强致病力。说明LIPI-1基因检出率高于LIPI-2的基因检出率;菌株的致病性与毒力岛基因的携带率无明显相关,但分离株对小鼠均有致病性,提示食品安全不容忽视。本研究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基因携带率与致病力的关系提供铺垫。 相似文献
87.
[目的]从扩展莫尼茨绦虫中克隆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扩展莫尼茨绦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对部分序列进行引物步移法测序,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该cDNA序列进行开放阅读框(ORF)的寻找、编码氨基酸的推导、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以及蛋白二级结构的初步预测.[结果]获得了1个扩展莫尼茨绦虫新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全长1571 bp,编码444个氨基酸,与日本血吸虫的β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78.6;的同源性.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49.6 ku,等电点为4.96;1 -4位氨基酸MREI为β微管蛋白转录后调控信号,140~146位GGGTGAG存在一个微管蛋白标志信号片段,在99~106位和391~410位存在两个典型的β微管蛋白保守区;亚细胞定位分析其为细胞的骨架蛋白.[结论]获得了扩展莫尼茨绦虫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该基因功能的实验性鉴定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
肠球菌属(Entemcoccus spp)是定居在人和温血脊椎动物肠道内的革兰阳性共栖菌,它在整个成人肠道微生物系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少于1%),但它却有重要的医学意义。肠球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严重感染。另外,它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中,它是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内感染致病菌。 相似文献
89.
【目的】构建炭疽芽孢杆菌弱毒株C40-202PA-LF1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和反应原性检测,为炭疽亚单位疫苗制备、炭疽诊断和疫苗免疫效果检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炭疽芽孢杆菌PA和LF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PCR方法从炭疽芽孢杆菌弱毒株C40-202中分别扩增出PA和LF1基因片段,经Xho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通过黏性末端进行连接,获得PA-LF1融合基因片段,利用SWISS-MODEL分析软件分别对PA、LF1和PA-LF1融合蛋白进行三级结构预测;将融合基因片段克隆至pET32a(+)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A-LF1,并将重组质粒pET32a-PA-LF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并分析其反应原性。【结果】从炭疽芽孢杆菌弱毒C40-202株成功扩增出PA、LF1和PA-LF1融合基因;成功构建了炭疽芽孢杆菌PA-LF1融合基因表达质粒pET32a-PA-LF1,融合蛋白三级结构预测可折叠为正确的空间构象;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纯化和SDS-PAGE,获得分子质量为96 ku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与经Ⅱ号炭疽芽孢苗免疫后的绵羊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PA-LF1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为炭疽诊断和疫苗免疫效果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作为一种炭疽亚单位疫苗的候选组分。 相似文献
90.
为分析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分离株与疫苗株的血清型和ompH基因差异,本研究利用PCR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并克隆、测序ompH全长基因,用DNAMAN、DNAStar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疫苗株血清型为B型,标准株血清型为E型.分离株和疫苗株ompH基因编码氨基酸有2个缺失和2个突变,同源性为99.4%.研究表明ompH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氨基酸的缺失和突变可能使抗原表位发生变化,也是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