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在均匀一致的黄、枯萎病病圃中,分别对1259份、426份品种进行黄萎、枯萎病抗性的鉴定。结果是:黄萎病高抗材料为8份,占0.64%,抗病材料79份,占6.27%;枯萎病高抗材料3份,占0.70%,抗病材料8份,占1.88%。在重复鉴定的152份材料中,134份结果一致,占88.16%。  相似文献   
42.
间接ELISA法检测棉子携带黄萎病菌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花黄萎病菌Bp2培养液中毒素蛋白免疫BALB/C小白鼠制备抗血清,建立了可特异性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间接ELISA方法。所制备的毒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204800,对毒蛋白的最低检测量达7.81μg.L-1。可以与江苏省各地采集到的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液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它致病菌培养液反应呈阴性。用该方法对81份江苏省抽样的棉子进行检测,12份呈阳性反应。取检测为阳性反应的这些棉子培养液针刺接种棉苗也全都发病。这些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棉子携带黄萎病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3.
棉花黄萎病生防内生细菌Jaas cd的鉴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棉花黄萎病生防内生细菌Jaas cd(原名73a)进行了菌种鉴定和田间应用方式的改进。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12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Biolog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证明该菌株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Jaas cd的16S rDNA序列与多黏类芽孢杆菌(AM062684)的相似性为99.7%,GenBank登录号为AY942618。田间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用菌株Jaascd的发酵液在棉苗移栽前喷施棉苗和移栽时灌根2种方式处理,都能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和提高棉花产量,但移栽前喷施棉苗操作更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4.
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技术工程研究探讨顾本康(江苏省粮棉作物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南京210014)1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技术工程概念的确立生长在自然界里的植物,无时不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病虫草害便是自然界中的竞争对手。农作物是经人们长...  相似文献   
45.
从罹病及健康的茄子植株中分离到409株内生细菌,通过离体抑菌作用初筛,共得到55株对茄子黄菱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占菌株总数的13.45%。拈抗活性测定表明,多数拮抗细菌与病原真菌之间可以产生清晰的抑菌圈,抑菌圈直径最大的可达13.9栅,少数细菌在PDA平板上呈蔓延生长,细菌菌落“吞噬”了真菌菌落。培养液的拮抗活性测定表明,有10株细菌的培养液经过滤除菌或高温高压处理仍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过滤除菌的细菌培养液经生长速率测定,浓度为20%时,有6株内生细菌对茄子黄萎病菌抑制率≥50%,最高的达61.21%。  相似文献   
46.
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交互致病性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鉴定江苏省几种作物病原丝核菌所属种及菌丝融合群的基础上,进行六种作物病原丝核菌菌株与其寄主的人工交互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六种作物病原丝核菌对各自的原分离作物均表现强致病性。将该六种病菌在六种作物上的病情指数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水稻纹枯病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侵染六种作物,综合致病力最强,平均病指为42、38;第二类为玉米、大豆纹枯病菌及棉花立枯病菌,其致病特性及症状与水稻纹枯病菌相似,但致病力较弱,平均病指分别为31、0,25、80和18、95:第三类为大、小麦纹枯病菌,其致病特性与前两者截然不同,不侵染大豆和棉花,平均病指为28、1和26、53。据致病力划分的类群与菌株所属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另外,本文还讨论了病原丝核菌在自然界中相互侵染的可能性,以及各种作物丝核菌种群的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7.
长江下游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发生消长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7 年, 在江苏省常熟市徐市镇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地(致病小种为落叶型JC5),对苏棉8 号从6 月初至9 月中旬进行棉花黄萎病调查, 并结合当地的气温、雨日等气象因子对黄萎病的发生消长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平均气温23℃最适宜发病, 平均气温大于28℃时发病停止(隐症)。黄萎病的日增病指与平均气温、雨日相关性较强, 与雨量相关性较差。合并5 年的资料, 通过多因子筛选, 得出日增病指(Y)与雨日(X2)、大于23℃的有效积温值(X1)的关系式: Y= - 0.14949X1+ 0.14544X2+ 0.93551。  相似文献   
48.
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系)抗黄萎病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对来自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系)174份次材料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黄萎病圃进行抗黄萎病性鉴定,病情考查分花铃期发病高峰时和拔棉秆时两次进行。花铃期病叶发病程度轻于拔秆时的剖秆调查结果。3年来共鉴定出高抗品种(系)8份次,占4.60%;抗病48份次,占27.59%;耐病57份次,占32.76%;感病61份次,占35.06%。鉴定结果表明,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系)抗黄萎病性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9.
在棉花抗枯萎病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人工接种病圃的发病程度对正确鉴定品种的抗性和杂交后代的选择效果关系极大。但在长期实践中,病圃经连续使用后,发病有衰退现象。根据我们人工病圃使用三年后的结果:抗病对照品种86—1,1981年蕾期发病株率为4.79%,1982年为1.29%,1983年为1.02%;感病对照品系4448,1981年病死苗重,未作调查,1982年蕾期发病株率为66.7%,1983年为64.5%。为了探讨病圃发病衰退的原因,1983及1984年我们在大丰县金墩乡江苏省农科院试验基点  相似文献   
5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接种植物内生性季防菌后,其诱导棉花抗黄萎病过程中棉花茎叶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和的歧化酶和酯酶活性的变化,。(1)诱导接种植物内生性生防菌73a,接种点附近棉茎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表现为酶带宽,颜色深,活性 明显强于单用针刺的对照,而针刺对照又明显于空白对照;接种后4天,接种73a等内生性防菌的酶谱比针刺对照及空白对照多1条Rf为0.28的酶带。挑战接种后10天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