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内生菌73a防治棉花黄萎病机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在棉株 4叶期针刺接种内生菌 73a ,测定其体内POD、SOD酶活性 ,结果显示 :棉株体内的POD、SOD酶活性较对照 (不接种 )明显上升 ,可见 ,内生菌 73a诱导了POD、SOD酶活性的提高。挑战接种 (先接内生菌再接棉花黄萎病菌 )结果 ,棉株体内的POD、SOD酶活性均增高 ,其中 ,接种落叶型黄萎病菌棉株体内酶活性高于接种非落叶型菌棉株 ;抗病品种“常抗棉”体内酶活性高于同期感病品种“泗棉 3号”。  相似文献   
32.
我省棉花铃期病害主要以铃疫病、炭疽病、红腐病和黑果病为常见。为筛选出有效药种防治棉花烂铃,在往年试验的基础上,1986~1987年选择敌唑酮、代森锰锌、高脂膜、甲霜灵等杀菌剂进行了多点多项试验。 方法与经过 试验田选择盛花期后一个月棉花长势旺盛、生长均衡、历年烂铃严重的田块,处理、对照各设3个重复,小区面积0.05亩,每次施药液4~5公斤,在棉株的中下部喷施。每次施药前调查各小区的铃病基数,10天后再调查、喷药一次,共2~3次,完成施药后10天,作最后的病情调查,并作品质、产量分析。  相似文献   
33.
内生菌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及增产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73a、Ala是对棉花黄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棉株组织内生菌,对轩分别用生防细菌73a、Ala及其力株进行蘸根处理,然后移栽入人地病田,于8月下旬抽株生理性状及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内生菌73a、Ala对黄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73a对朱生长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对棉花株高、果枝数、脱落有明显的改善;三种处理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73a表现出18.15%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4.
棉花品种抗枯萎病鉴定的病指校正及抗虫棉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7年运用较客观的相对抗性对病指进行校正,以校正病指划分抗病类型,对156份优质抗虫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鉴定结果为:抗病材料4份,占2.56%;耐病材料23份,占14.74%;感病材料129份,占82.70%。1995、1996年重复鉴定的11份材料中,除泗棉3号下降为耐病,其余均保持一致,吻合率为90.91%;且11份材料中,有9份年度间差异减小,校正效果达81.82%。  相似文献   
35.
棉花烂铃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6.
棉花新品系9456D在江苏黄萎病重病区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在江苏省棉花黄萎病重病区常熟市徐市镇对棉花新品系9456D进行了抗黄萎病性签定,结果表明,9456D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平均校正病指2001年为4.79,2002年为6.59,鉴定结果为高抗,适宜在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37.
棉花枯萎病菌的寄主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爱迪凯生(Atkinson,1892)提出引起棉花枯萎的病原菌是萎蔫镰刀菌(FusariumVasinfectum Atk)以后,围绕棉花萎蔫镰刀菌对其他植物能否致病的问题,国外曾进行了许多研究.据1975年衣拜尔氏(Ebbels)的统计,在棉花枯萎病田里,能够直接分离到病原菌的植物有棉花、黄秋葵、大豆、烟草、大麦及多种棉田杂草,若用人工接菌方法,则寄主范围更广,计有40余种.国内也进行过研究和调查,许如琛等的试验认为,棉花枯萎病菌仅能侵染棉花,在四川除秋葵外并不能感染其他的作物.棉花枯萎病菌,在棉花植株上寄生后,罹病显症的植株极易分离出病原菌.然而,  相似文献   
38.
顾本康  夏正俊 《植物检疫》1993,7(6):420-421
在30g/LKClO3浓度下,可诱导较多不能还原利用硝酸盐作为氮原生长的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对棉黄萎病分离菌株的亲和性测定,能正确划分出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系。中国的落叶型菌系VD8与美国落叶型菌第T9同可作标准菌系用,经测定,JC1(常熟溪9大队),JC4(常熟徐市15大队),JC5(常熟徐市13大附),SY11(南通三余镇北队),SY12(南通新垦2队)5个分离菌株突变体均能与VD8和T9菌株突变  相似文献   
39.
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检测棉花抗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棉花黄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毒素,检测二叶期棉花苗的致萎反应,经1989-1990年两年的120个棉花品种和品系的室内毒素检测,其致萎度和田间病圃鉴定调查的病情指数之间呈正相关,1989年的r=0.498~(**):1990年的r=0.725~(**),两年均达1%的极显著相关,说明在室内用病菌毒素检测棉苗的致萎度,能够反应棉花在田间病圃内的抗病或感病程度。  相似文献   
40.
杀虫剂混剂研制与开发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杀虫剂混剂研制与开发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商榷刘贤进,顾本康,韩丽娟(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210014)近年来,我国杀虫剂生产中混剂品种及其使用量的迅猛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给农药消费市场与应用增添了混乱。我国许多学者对这种混剂超常规发展中的问题已提出了许多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