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目的】比较新疆主栽核桃品种温185与新新2号雌、雄花芽在不同时期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变化的差异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了解花芽分化机制,为新疆核桃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雌、雄花芽进行切片观察。用解剖针解剖雌雄花芽,并观察其外部结构特点。【结果】(1)温185、新新2号雌花芽分化过程划分为:形态分化临界期、雌花分化初期、花原基分化期、花柄和雌蕊分化期、雌花形成期共5个时期。(2)温185、新新2号雄花芽形态分化过程包括雄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和雄蕊分化期、花药分化期、雄花形成期4个时期。(3)温185、新新2号雌雄花芽外部形态大小与内部解剖结构具有相关性。【结论】温185、新新2号雌雄花芽分化时期特征基本一致,时期分化时间存在差异。从雌雄花芽外部形态特点推测内部分化时期具有可行性,可方便快速判断雌雄花芽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 DREB1A基因在新疆野生核桃响应低温胁迫中的作用及表达特性,以新疆野生核桃群体中的‘小矩圆’类型为试验材料,根据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 JfDREB1A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将该基因片段重组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转化到大肠杆菌(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获得了新疆野生核桃中的DREB1A,将其命名为 JfDREB1A,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长度为645 bp,具有典型的 DREB1/CBF转录因子结构特征,JfDREB1A蛋白与其他植物DREB1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与核桃亲缘关系最近。RT-PCR分析显示在4 ℃低温胁迫下, JfDREB1A基因的表达量迅速上调,8 h时达到最大。成功构建了pET-28a-JfDREB1A重组表达质粒,得到大小约为29 ku的融合蛋白,与预测蛋白大小相符,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最佳诱导条件是诱导剂IPTG浓度为0.5 mmol/L,诱导2 h。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野苹果营养及次生代谢物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bed.) Roem.)植株内营养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对苹果小吉丁虫( Agrilus mali Mats.)危害的影响,以具有不同抗虫性的新疆野苹果类型单株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性回归法找出营养及次生代谢物质与其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新疆野苹果单株营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韧皮部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大于木质部,在4.02~21.72 mg/g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K2最低,为26.10 mg/g,G1最高,为45.74 mg/g,感虫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普遍高于抗虫植株。不同抗性单株单宁、黄酮、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木质部内黄酮含量较低,在0.31~0.89 mg/g之间,韧皮部黄酮含量在1.93~4.05 mg/g之间,抗虫植株平均单宁含量为1.24 mg/g,感虫植株平均单宁含量为0.69 mg/g,抗虫植株单宁含量显著高于感虫植株,即单宁含量越高,其抗虫性越好,感虫植株G6总酚含量最低,为1.43 mg/g,抗虫植株K2总酚最高,达到3.96 mg/g,木质部内单宁含量和总酚含量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新疆野苹果单株内单宁与总酚含量越高,总虫数就越少,对苹果小吉丁虫的抗性就越好,新疆野苹果受害就越轻。综上,新疆野苹果内营养物质含量与抗虫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与抗虫性成显著正相关,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高的新疆野苹果对苹果小吉丁虫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受苹小吉丁虫危害程度与树皮厚度、径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树皮厚度、径阶对苹小吉丁虫危害程度的影响,以具有不同抗苹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特性的新疆野苹果类型单株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性回归法找出树皮厚度、径阶与总虫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野苹果单株受苹小吉丁虫危害差异较大,其中XY-101单株羽化孔数最高11.2个,而XY-49单株最低为0个,总虫口平均数在0.3~11.2头之间,差异均极显著;径阶、树皮厚度分别与总虫数的回归方程为:Y=1.236+0.119Z和Y=1.049+2.071H,在P0.05显著水平下两个方程均通过了t检验,其中变量Z的回归系数为0.119,即径阶每增加1 mm,总虫数就增加0.119个。变量H的回归系数为2.071,即树皮厚度每增大1 mm,总虫数就相对应增加2.071个。因此,新疆野苹果的径阶、树皮厚度与总虫数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线性关系,随着树皮厚度、径阶的增大,总虫数也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为早实核桃高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2个早实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种仁油脂转化期到成熟期每隔10 d进行取样,测定种仁中粗脂肪、粗蛋白、单宁、总酚、总糖和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分析基础营养物质含量和油脂含量的变化动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个早实核桃品种种仁中油脂积累的关键时期是7月下旬—9月中下旬,成熟时‘中核短枝’种仁脂肪含量为67%,‘新新2号’种仁脂肪含量为65%。在2个早实核桃品种种仁中共检测出5种主要脂肪酸组分,分别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种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比例分别高达89.60%和88.97%。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油酸和亚油酸,‘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种仁中油酸的占比分别为21.36%、14.09%,亚油酸的占比分别为58.38%、61.80%。在种仁油脂积累过程中,基础营养物质对脂肪积累也有重要作用,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在油脂转化期蛋白质、总糖的消耗量较大,总酚和单宁与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密切相关。【结论】‘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2个早实核桃种仁...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野生核桃’休眠期1年生成熟枝条为材料,以‘新疆实生核桃’为对照,人工模拟低温,在-12℃、-16℃、-20℃、-24℃、-28℃、-32℃、-36℃条件下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并分析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评价指标,进而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得到‘新疆野生核桃’的半致死温度(LT50)为-29.46℃,比‘新疆实生核桃’低5.06℃。在-12℃^-36℃低温处理期内,‘新疆野生核桃’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始终高于同一处理时期的‘新疆实生核桃’,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新疆实生核桃’。根据综合抗寒指数高低,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强弱为‘新疆野生核桃’>‘新疆实生核桃’。综上所述,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指标都与核桃的抗寒性有关系,综合评价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新疆野生核桃’的抗寒性要优于‘新疆实生核桃’,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野苹果次生代谢产物对虫害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受到虫害胁迫诱导后相关次生代谢物质的变化及其产生规律,为保护利用新疆野苹果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经过前期鉴定稳定遗传的抗虫株系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测定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结果】在自然条件下,香豆酸含量显著高于抗虫株系,含量分别为2.2×104和0.5×104 μg/mL,差异倍数达到4.4倍。反式肉桂酸、咖啡酸、香草酸、阿魏酸含量变化不大;虫害侵染胁迫条件下,羟基肉桂酰衍生物中的反式肉桂酸含量上升明显,达到极显著水平,含量分别为3.3×104和2.2×106 μg/mL,差异倍数为6.8倍。抗虫株系的咖啡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株系,提升倍数为3.8,阿魏酸含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对照株系榭皮素含量显著高于抗虫株系,达到44.3%,生物碱各组分及苯甲酸、绿原酸含量变化均不显著。【结论】新疆野苹果被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mali Mats.)侵染诱导胁迫后,羟基肉桂酰衍生物等相关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套袋技术对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品质的影响,为省力简化(不套袋)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阿克苏富士苹果生产种植区域,套袋技术下测定苹果外观及内在品质,对比分析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外观品质上,套袋对各区域果实的单果重、硬度、果形指数影响不大,红旗坡和共青团不套袋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套袋,达到18.30%、17.27%,分别提高了19.5%和9.5%。套袋处理对三个区域苹果色度影响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变化,平均色差值为45,对照处理色差值普遍高于套袋处理。套袋处理可溶性总糖显著低于不套袋,沙河镇最高达到84.16 mg/g,高于套袋处理14.3%,两种处理果实VC含量差异显著,共青团农场的不套袋果实VC含量高达111.75 mg/kg,显著大于套袋处理43.17 mg/kg,高出61.37%。套袋对富士苹果可滴定酸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均在0.3%左右。套袋处理对果实单宁含量呈现不同程度变化,其中沙河镇,单宁最高达到10.61 mg/g,相对于不套袋高出19.7%。【结论】套袋技术可增加苹果果实光洁度,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各理化品质指标呈现不同程度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