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应用98%甲哌鎓(1, 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粉剂(以下简称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以及南疆棉区的轮台、沙雅共10个地点开展试验,供试棉花品种(系)为当地主栽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4次。在各地常规DPC系统化控技术的基础上,设早于人工打顶10 d(T1)、与人工打顶同期(T2)2个封顶时期,并设0、90、180、270 g·hm~(-2)4个DPC剂量,以人工打顶为第一对照,以不打顶为第二对照。【结果】DPC化学封顶时期显著影响株高(河北邯郸、山东无棣和山东德州除外)和果枝数(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除外),表现为封顶早、控长作用强(植株较低,果枝数较少),封顶晚、控长作用弱(植株较高,果枝数较多)。河北河间和新疆石河子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平均株高不仅低于T2期,且分别较人工打顶低3.3 cm和4.6 cm。多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个左右,T2期增加较多,增加2.3~7.7。DPC封顶剂量越大,对株高的控长作用越强(湖北黄冈除外),中(180 g·hm~(-2))、高剂量(270 g·hm~(-2))DPC的株高在数个试验点甚至较人工打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清水对照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4~8.3,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显著少于清水对照,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河北邯郸T2期DPC化学封顶后遇高温干旱,与人工打顶相比铃数减少、产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点DPC化学封顶除个别处理外对产量无显著影响。DPC化学封顶各处理喷施脱叶催熟剂前的吐絮率和一次花率不低于人工打顶,对熟期无不利影响。【结论】初步判断棉花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普适性,生产中建议与人工打顶同期应用中、低剂量(90~180 g·hm~(-2))DPC进行化学封顶。  相似文献   
62.
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棉花叶龄调控技术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步骤、调控技术的优化组装,用实例介绍了叶龄调控技术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63.
以新疆兵团农牧团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兵团农牧团场农业产业化模式现状及特点、兵团农牧团场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为探索与完善施用棉花化学封顶技术,以早熟棉品种‘新陆早53号’为试材,设150(N_1)、300(N_2)、450(N_3)kg·hm~(-2)施氮处理,每个施氮处理下设450(D_1)、750(D_2)、1 050(D_3)mL·hm~(-2)化学封顶(DPC~+剂量)和人工打顶(CK)处理,研究化学封顶对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群体生长率(CGR)、净同化速率(NAR)、棉铃生长率(BGR)和叶面积载铃量(LAB)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_1条件下,D_1处理的CGR、NAR、BGR和LAB较高,与CK相比,D_1处理的CGR、NAR在盛花期、盛铃后期和吐絮期增幅达12.93%~35.57%;在N_2条件下,不同DPC~+剂量处理的CGR、NAR、BGR均以D_2处理较高,吐絮期增幅达7.69%~16.21%;在N_3条件下,CGR、NAR、BGR和LAB则均随DPC~+剂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D_3处理在吐絮期增幅达7.00%~16.16%。施氮量和DPC~+剂量互作表现为N_2D_2处理的CGR、LAB、BGR和NAR均较高。在盛花期、盛铃后期和吐絮期,各群体生长参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BGR与CGR、NAR、LAB在吐絮期的相关系数达到0.78~0.89。因此,在300 kg·hm~(-2)施氮条件下,施用750 mL·hm~(-2) DPC~+化学封顶剂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促进棉花库器官的发育和生长,提高群体干物质的生产能力,有利于实现干旱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65.
棉田土壤深松技术是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耕层指标、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本规程规定了北疆绿洲灌区灰漠土深松棉田的土壤条件、深松要求、品种选择以及播种、水肥管理、合理化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采收等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以期为北疆绿洲灌区灰漠土深松棉田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6.
探讨机采棉等行距密植模式下棉花脱叶催熟规律及其效果,为机采棉提质增效新模式下的脱叶催熟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新陆早53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用量脱叶剂和不同喷洒时间共15个处理,研究机采棉等行距密植模式下棉花的脱叶和吐絮变化规律,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及成本效益特征。结果表明:(1)等行距密植模式下的脱叶率处理7和12最高(98.85%,98.57%),处理5和13最低(30.28%,41.30%),其他处理均达到75%以上;吐絮率处理2和11最高(77.25%,81.80%),处理5和13最低(45.79%,66.42%),其他处理均达到57%以上。(2)每个处理都对产量造成减产,减产2~67 kg/667m~2,减产率1%~23%,其中处理6和14减产最少,1%以内,处理7和9减产最多,23%以上,脱吐隆处理对温度不敏感,可在2个时期施用,瑞脱龙处理对温度敏感,宜早期施用。(3)各药剂处理使得棉花绒长、比强度、成熟系数略有增减,整齐度略微减小,均未达显著差异,对马克隆值影响较大,处理6、11、14与对照达显著性差异。(4)处理6、10、14的效益较好,效益减少20元/667m~2,处理7和15的效益最差,效益减少了377元/667m~2。不同时期不同脱叶剂处理均能促进棉花脱叶和吐絮,造成不同幅度的减产,对马克隆值以外的品质参数影响较小,处理6(瑞脱龙15 g/667m~2+助剂15 g/667m~2+乙烯利100 g/667m~2,9月1日)和处理14(瑞脱龙15 g/667m~2+助剂15 g/667m~2+乙烯利100 g/667m~2,9月9日)综合经济效益最好,可在北疆早熟棉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7.
设置5种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处理,包括:卧式棉秆春季常规还田(HT1)、棉花整秆起拔不还田(HT2)、卧式常规粉碎还田后起拔棉根不还田(HT3)、卧式常规粉碎还田后起拔棉根粉碎全量还田(HT4)、立式常规粉碎还田(HT5,CK),对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品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HT1出苗率最低,与其他处理(HT2~5)差异显著,HT2~4出苗率与对照(HT5)基本持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大,为143.90~6 594.24 kg·hm~(-2)、0.6~2.1;株高在苗期和蕾期差异显著(2~6 cm);果枝台数和叶龄仅在蕾期差异显著。各处理除单铃重差异不大(4.87~5.59 g)外,单株铃数、收获株数均差异显著。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产量存在差异,其中HT1处理减产最大,为2 065.8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HT2、HT3较对照增产261.90 kg·hm~(-2)、316.65 kg·hm~(-2),HT4较对照减产265.95 kg·hm~(-2)。HT1~4的绒长、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成熟度指数和纺织均匀度指数大于对照0.58~1.05 mm,2.27~5.46 CN·tex~(-1),1.6%~2.5%,0.26%~0.46%,0.01~0.02,21~232;短纤维指数小于对照0.9%~1.33%;马克隆值有增有减。HT1、HT4处理降低了棉花效益,分别亏损了15 583.5元·hm~(-2)、3 153.75元·hm~(-2),HT2、HT3增加了棉花效益,分别盈利了1 334.25元·hm~(-2)、1 684.88元·hm~(-2)。不同机械化还田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品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综合考虑推荐棉花整秆起拔不还田、卧式常规粉碎还田后起拔棉根不还田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8.
以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为研究基础,通过探索不同揭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的地膜覆盖及揭膜方式,以期有效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田间自然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即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头水前揭膜(T1)、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T2)、裸播(T3)、膜下播种+单膜覆盖+苗后揭膜(T4)、膜下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CK),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生育期、成铃、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而分析处理间差异。结果表明:T1处理对棉花株高影响不显著,T2和T4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小,而T3处理则导致株高显著降低,对棉花生长具有抑制作用;T1、T4和CK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杂草数量,T2和T3处理对杂草数量的控制力度相对较弱;揭膜方式的变化对棉株生育期天数及产量形成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影响;T3处理会显著降低棉...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讨北疆杂交棉氮肥运筹措施,为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北疆气候条件和植棉特点,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用量氮肥处理,对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杂交棉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氮量在374.7~375.6 kg/hm2时,杂交棉籽棉产量达到最大。施氮量不足或过量,对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合物质的生产和转移,影响到最终产量。由此得出,适宜的施氮量是杂交棉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合理的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并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旨在研究不同控顶技术对棉花光谱和光合特征的影响.设置2种行距模式(配置),4种控顶方式,分析不同配置不同控顶方式下棉花的光谱和光合特征.结果表明:控顶前,所有处理(T1~T8)棉花的叶片和冠层光谱均差异不显著.控顶后,不同行距模式(配置)下药剂控顶(T2?T4,T6?T8)的棉叶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差异较小,均大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