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针对当前丘陵山区辣椒生产中手工栽植劳动强度高、机械化移栽"无机可用"的现实问题,结合贵州辣椒种植的农艺要求,以某型号的吊杯鸭嘴式移栽机为试验机,在绥阳县开展了田间辣椒移栽作业试验,完成了株距、栽深、撕膜情况及田间垄面平整情况等方面测试。结果表明:移栽后株距合格率100%,变异系数为12.2%,栽深合格率为80%,变异系数为14.6%,株距和栽深不稳定;纵向撕膜口平均尺寸为139.2mm,是移栽苗平均苗冠99.67mm的1.4倍,相对苗冠较大;垄面纵向高度差异性较大。根据测试样机田间试验结果与山地作业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升降底盘、栽深自动控制系统及鸭嘴栽植器关键部件的改进建议。研究结果对丘陵山区辣椒机与移栽农艺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为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贵州省首次引进了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为研究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试验示范效果,开展了常规毯状苗、钵苗和大钵体毯状苗3种育插秧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模式下的秧苗素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大钵体毯状苗有利于培育壮苗,移栽后的根系损伤率为常规毯状苗的42.30%,根系损伤小,发根力与钵苗基本一致,秧苗素质明显优于普通毯状苗。钵苗、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移栽与同期人工相比,产量增幅分别为12.20%和11.08%,明显高于常规毯状苗的6.41%,且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较钵苗和常规毯状苗种植收益分别提升21元/667 m2和38元/667 m2,经济效益好。该技术为贵州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23.
针对影响油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成熟度、收割高度、作业天气等因素,项目组通过实地测试,得出1.相同条件下,油菜机械化收获晴天作业平均含杂率及损失率均比阴天低;2.相同条件下,油菜成熟度为8-9成时,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及含杂率最低;3.相同条件下,收割高度越高,含杂率越低,损失率越大;4.相同条件下,破荚率越高,损失率越小;5.在油菜成熟度为8-9成、收割高度40cm、晴天作业为最佳作业条件,油菜机械化收获破荚率主要范围是99.1%至100%,平均为99.57%,含杂率主要范围是15.31%至19.85%,平均为17.45%;损失率主要范围是0.9%至1.32%,平均为1.11%。  相似文献   
24.
为了提高白萝卜收获机关键部件松土铲的离散元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利用台架实验和EDEM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对黏壤土与松土铲之间接触的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以堆积角和滚动距离作为响应值,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组合试验,分别建立土壤与土壤、土壤与触土材料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土壤含水率为(21±0.1)%时模型参数的解最优,分别为:土壤与土壤之间JKR为8.884J/m2,恢复系数为0.275,静摩擦因数为0.504,滚动摩擦因数为0.038;土壤与接触材料之间的仿真参数JKR为6.975J/m2,恢复系数为0.428;静摩擦因数为0.054;滚动摩擦因数为0.054。为了验证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最优解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开展了基于最优参数下的台架实验与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台架实验松土铲的黏土量与仿真的相对误差为5.70%,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基本一致,验证了离散元仿真参数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