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21.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在未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过程的代谢变化,准确测报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掌握防治时机,进而达到减少使用农药的目的,本试验研究了经4,13,18,23,25℃及室外自然温度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rora glycinioorella滞育前及进入滞育后,不同阶段其体内抗冻、滞育主要代谢酶-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进入滞育的大豆食心虫体内上述4种代谢酶的活力与未滞育时这4种代谢酶的活力均差异显著,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活力分别下降0.99,2.85和7.86U·mg~(-1),过氧化物酶活力升高1.58 U·mg~(-1);与室外自然条件相比,4℃诱导大豆食心虫进入滞育初期,其体内海藻糖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而山梨醇脱氢酶活力在各诱导温度下保持平稳;不同滞育诱导温度处理大豆食心虫进入滞育后,在滞育初期(11月)、滞育中期(2月)、滞育解除(6月)代谢酶活力变化明显,其中23℃诱导的处理组在这3个滞育阶段的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活力均达到峰值,2月是大豆食心虫由滞育向滞育解除转折的关键期。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测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杨帅  王玲  赵奎军  韩岚岚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8):3755-3763
【目的】克隆大豆蚜羧酸酯酶基因,了解该酶的分子特性,为研究大豆蚜抗药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1个大豆蚜羧酸酯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AgCarE,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网上工具进行序列分析,以pET-21b为载体构建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并以α-醋酸萘酯溶液为底物进行活性测定。【结果】测序分析表明,羧酸酯酶基因AgCarE(GenBank登录号:JF970181)全长1 946 bp,编码526个氨基酸。羧酸酯酶AgCarE的等电点(pI)为6.08,蛋白活性中心包括3个氨基酸残基(催化三联体):Ser186、Glu313、His434,5个N-联糖基化位点,具备羧酸酯酶的结构特征,属羧酸酯酶家族(EC: 3.1.1.-)。将该基因编码序列与pET-21b载体重组,经IPTG诱导表达HIS标签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检测,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约59 kD的AgCarE蛋白,以α-醋酸萘酯为底物,检测表达的羧酸酯酶活性为0.036 mmol/100 μL酶液。【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大豆蚜羧酸酯酶蛋白AgCarE,以α-醋酸萘酯为底物,检测表达的羧酸酯酶活性为0.036 mmol/100 μL酶液,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羧酸酯酶的结构特征及水解作用,为设计研发新型杀虫剂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3.
致死中浓度吡虫啉对大豆蚜体内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种群后代发生再猖獗的机制,本研究测定了在吡虫啉LC50的胁迫下,大豆蚜1、3、4龄若虫和有翅、无翅成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游离氨基酸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吡虫啉LC50胁迫下,大豆蚜若虫体内能源物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对成虫有显著的影响;大豆蚜成虫体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升高;大豆蚜有翅成虫和无翅成虫体内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克隆八字地老虎β-N-乙酰葡萄糖胺糖苷酶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 以八字地老虎预蛹期幼虫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基因cDNA序列,将cDNA序列编码区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1b并转化BL21进行原核表达,并使用His tag纯化试剂盒将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 得到cDNA全长序列,含有2 488个碱基,包括一个1 785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594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为67.8 ku,等电点5.38,该序列登录GenBank并获得登录号FJ848784。诱导表达蛋白经SDS PAGE电泳得到目的蛋白带,纯化结果也获得了目的蛋白带。[结论]获得了一条新的八字地老虎β-N-乙酰葡萄糖胺糖苷酶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了成功表达和纯化。  相似文献   
25.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 Mb N P V) 在同源寄主细胞系 Mb931104 中增殖的研究。结果表明, 培养基种类、细胞密度和细胞龄期影响 M b N P V 在细胞系中的增殖, 引起细胞感染率和多角体产量显著的差异。使用 T C—100 昆虫组织培养基, 细胞密度为3×105cells/m L的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毒最适于 M b N P V 的增殖, 条件培养基对该病毒在细胞系中的增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6.
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安达、密山、汤原等9个市县,对大豆根潜蝇的种群数量与大豆重迎茬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重迎茬加剧了大豆根潜蝇的危害,重茬1,2,3年的有虫株率分别比正茬高14.8%,23.5%和25.5%。在大豆根潜蝇的防治中,采用呋多福、甲多、大豆种衣剂、叶喷剂、绿肥和大豆硼肥等药剂进行防治,较对照明显降低了危害株率和有虫株率,对大豆根潜蝇防治效果达7.7%~88.5%。  相似文献   
27.
从哈尔滨当地土壤中分离出2个斯氏线虫品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这2种斯氏线虫的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明确这2种哈尔滨斯氏线虫分别是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和拟双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其扩增的DNA片段长度分别为913和1000 bp。关于海滨斯氏线虫的共生菌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进而对其共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扩增核糖体16S rDNA片段,确定海滨斯氏线虫携带的共生菌为伯氏杆菌Xenorhabdus bovienii,其扩增片段大小为1388 bp;拟双角斯氏线虫携带的共生菌为Xenorhabdus budapestensis,其扩增片段大小为1517 bp。为了验证海滨斯氏线虫及拟双角斯氏线虫在高寒地区的活力,在低温条件下对大蜡螟的侵染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条件下侵染144 h,4种线虫处理的大蜡螟幼虫均未死亡;10℃条件下,海滨斯氏线虫表现出明显较高的侵染力,在处理96 h大蜡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5.83%,其他3个处理校正死亡率都为0;15℃条件下,拟双角斯氏线虫表现出明显较高的侵染力,在处理72 h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为89.17%,海滨斯氏线虫在处理72 h大蜡螟未出现死亡,处理96 h开始出现死亡,且校正死亡率为87.5%,而拟双角斯氏线虫在处理96 h后校正死亡率为96.67%,拟双角斯氏线虫表现出较高的侵染力显著高于其他2种处理,但与海滨斯氏线虫相比,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8.
为了筛选合适的介质以提高昆虫病原线虫抵抗紫外胁迫的能力,本文研究了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预胶化淀粉、蛭石、黑炭和无菌蒸馏水(CK)中的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在距18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30、60、90 min和120 min的存活率、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末龄幼...  相似文献   
29.
杜仲(Eucommia ulmoidesOliv. )是一种雌雄异株的独特树种,自成一科一属,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孜遗活化石.杜仲干燥皮入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名为"思仙”.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据验,杜仲中含17种氨基酸和20多种微量元素.杜仲具有双向调节人体血压、消除血液循环障碍、利尿、治肾病、强身健骨、治疗腰酸腿疼、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美容及延缓衰老等方面的作用,已为现代医学所证实.  相似文献   
30.
以实验室提取的植物提取液为供试药剂 ,以小菜蛾的低龄幼虫为供试昆虫 ,对植物提取液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研究。初筛结果表明 ,我们所选用的植物提取液中有些对小菜蛾有比较好的防效 ,校正死亡率达到 60 %~ 70 % ,几种植物提取液的混合液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稀释 50倍液时校正死亡率达到 84.9% ,盆栽试验中校正虫口减退率也达到了79 9% ,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