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篇 |
农学 | 11篇 |
1篇 | |
综合类 | 43篇 |
农作物 | 51篇 |
畜牧兽医 | 2篇 |
植物保护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茶区辽阔,种茶历史悠久,栽培和管理模式各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园生态系统。在这些复杂的生态系中,昆虫种类繁多,虫生真菌也较丰富。该类真菌是重要的害虫生防资源,少数种类还有药用价值,兹汇报近年来经调查、研究已确定的种类。1 虫霉类(1)根虫瘟霉(Zoophthoraradican) 原名圆孢虫疫霉。寄主:茶尺蠖(Ectropisobliquahypulina)幼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若、成虫。分布:广东省徐闻,云南省西双版纳,安徽省宣郎广茶区。(2)弗氏新接霉(Neozygitesfreseni… 相似文献
22.
23.
贵州省茶园蜘蛛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贵州茶园蜘蛛25科203种,其中优势类群园蛛科48种,跳蛛科25种,肖蛸科22种,平腹蛛科13种,蟹蛛科13种,球腹蛛科12种,狼蛛科10种.在我国动物区划中,贵州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华中区的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仅西部少数地区属于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结合茶树适生格局。把蜘蛛区系划分为:黔中山地丘陵区(Ⅰ)、黔东低山丘陵盆地区(Ⅱ)、黔南低山河谷区(Ⅲ)、黔北中山峡谷区(Ⅳ)、黔西高原中山区(Ⅴ)。Ⅰ区20科139种,优势种为角因蛛、黄褐新园蛛、灌木新园蛛、青新园蛛、悦目金蛛和红高亮腹蛛,特殊种:贵州花蟹蛛、中华刺足蛛、桐庐指蛛和四点亮腹蛛。Ⅱ区25科183种,优势种为角园蛛、黄褐新园蛛、悦目金蛛、棒络新妇、前齿肖蛸、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特殊种:武陵银鳞蛛、王氏银鳞蛛、森林桂齐蛛、四斑粗螯蛛和;门狂蛛等。Ⅲ区13科77种,优势种:角园蛛、黄褐新园蛛、悦目金蛛、前齿肖蛸、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Ⅳ13科73种,优势种:角园蛛、黄褐新园蛛、悦目金蛛、前齿肖蛸、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V13科60种,优势种:角园蛛、黄褐新园蛛、前齿肖蛸、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蜘蛛是茶园重要捕食性昆虫天敌。 相似文献
24.
茶蚜和蚜茧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蚜触角第 6节基部和第 5节端部各有 1个原生感觉孔 ,每个孔的附近各有 2根感觉毛。蚜茧蜂触角各节分布有毛状器和板状感器。鞭节的末节和倒数第 2节有较多的棒状感器。 相似文献
25.
26.
两种虫生真菌在黑刺粉虱种群中的侵染和流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表明,外侧链孢和顶孢霉侵染黑刺粉虱的幼虫和蛹,通常呈地方病状态。在连日雨湿(RH>90%)的天气条件下,茶丛叶面水湿,两种菌均易侵染该粉虱,常在高密度种群中造成流行病。粉虱蛹的罹病率和罹病数量与环境湿度和虫口密度密切相关,而在不同茶园生境中表现不一。阴坡茶园中蛹的罹病率高于阳坡(P<0.05),罹病个体数也较多;25年生壮龄茶园中蛹的罹病率和罹病数量皆大于3年生幼龄茶园(P<0.05);茶丛下层蛹的罹病个体数大于中层。 相似文献
27.
1989年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 erus)在皖南茶区大发生。从早春开始设立样地,首次对其进行了5d1次连续4个世代的系统调查。发现蚧侧链孢(Pleurodesmorproa coccorum)等3种虫生真菌及粉虱黑峰(Amitys hesperidum)为优势种的10多种寄生蜂组成的寄生物类群紧密地跟随之,时滞约10d,导致了8月下旬第3代粉虱种群崩溃。 相似文献
28.
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预测茶园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定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的优质丰产茶园、普通丰产茶园、山林间茶园、种质资源圃和茶-林间作等5类代表性茶园,从2007年4月20日~12月26日,5d 1次调查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作为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的数据源.据此对自回归模型预测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可行性、建模步骤及准确性验证进行了探讨.与其他相关预测模型相比,自回归模型显得简便易行实用. 相似文献
29.
杭菊栽培品种小黄菊鲜花和制成品香气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DE法提取小黄菊鲜花和制成品的香精油,用GC 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 (1)从鲜花和制成品中分别检出76和8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单萜、倍半萜及含氧衍生物;(2)鲜花和制成品中共有成分62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桉叶醇、樟脑、马鞭草烯醇乙酸酯、六甲基苯等;(3)在鲜花中的含量至少十倍于制成品的组分有莰烯、β 水芹烯、α 水芹烯、(E) 罗勒烯、(Z) 罗勒烯、二环[222]辛 5 烯 2 酮、别罗勒烯、D 马鞭草烯酮、藏花醛、六甲基苯;(4)鲜花精油中有14种组分是制成品精油中没有的,有α 宁烯醛、α 小茴香烯、古巴烯等;(5)制成品精油中的含量远高于鲜花中含量的组分有6 甲基 5 庚烯 2 酮、α 姜烯、β 倍半水芹烯、α 柠檬醛、棕榈酸、α 姜黄烯、反 柠檬烯氧化物、α 没药醇等;(6)制成品中特有组分有26种,有麝香草酚、苯乙醛、α 萜品醇、γ 毕澄茄烯等。研究结果揭示了小黄菊香气特征,可供栽培、加工和品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0.
以SDE法提取健康茶梢、假眼小绿叶蝉为害茶梢挥发物,用GC-MS配合标准样品从二者中鉴定了17种共有成分,包括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芳樟醇、香叶醇、β-紫罗酮和橙花叔醇等常见茶叶香气成分。从前者另外检出顺-3-己烯基丁酸酯等9种成分,还从后者另外测出了己醛等7种成分。假眼小绿叶蝉为害茶梢挥发物各组分总含量、健康茶梢挥发物各组分总含量相对于内标含量的比例分别是1783.8%和360.3%。从蝉害茶梢测出了丰富的反-2-己烯醛、苯甲醛、α-法呢烯和水杨酸甲酯,4种成分占蝉害茶梢、健康茶梢挥发物总量分别为11.8%和8.3%;室内以蝉害茶梢19种主要挥发物的10-2 g/m L剂量为味源,液体石蜡为CK,以Y管嗅觉仪进行行为测定,结果表明这4种成分皆显著引诱微小裂骨缨小蜂(P0.05)。认为蝉害改变了茶梢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尤其是产生的反-2-己烯醛、苯甲醛、α-法呢烯和水杨酸甲酯等互利素显著地引诱该叶蝉的卵寄生蜂微小裂骨缨小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