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73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46篇
  78篇
综合类   864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74篇
园艺   167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引起番木瓜病毒病的最主要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es)的成员之一,为单分体正链RNA病毒,由多种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播,属PRSV株系,寄主范围可划分为P型和W型两种。P型株系(PRSV-P)是制约生产的主要病原,给番木瓜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关于番木瓜环斑病毒病,国内外研究颇多,肖火根、蔡建和等在抗病性、转基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筛选优良的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也是抗病育种的关键技术。本文对18个番木瓜品种在苗期对PRSV的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以期为抗病材料的早期鉴定提供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52.
广西水稻新品种对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鉴定1993-1997年广西水我试新品种及苗头材料对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性表现,国粳4号,桂引901,90-572和恢77等12份材料抗至中抗稻褐飞虱田间种群和室内生物型Ⅱ。其中恢77和90-572还中抗孟加拉型。国粳4号和桂引901两个品种抗目前我国主要稻区稻褐飞虱田间优势种群生物型Ⅱ,而且产量高,抗性稳定,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3.
国内外螺旋藻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54.
桂春1号大豆栽培密度和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大豆新品种桂春1号进行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肥量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及施肥量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最佳密度为2.22万株/667m^2,最佳施肥处理为(尿素5kg 钙镁磷肥10kg 硫酸钾10kg/667m^2。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3 t/ha),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0.05,下同),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施用生物炭还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TUs)总数,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淀粉藻(Amyloflagellu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及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甘蔗生长方面,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使甘蔗产量显著提高5.2%。【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改良甘蔗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相似文献   
56.
指出了近几年云计算等字眼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逐渐普及开始强烈冲击各个传统行业。就规划行业而言,空前丰富的城市数据得以全面搜集,规划师们头一次获得了以个体为设计出发点的数据条件。可再生能源大数据记录着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及其效果,对实现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可再生能源大数据会在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当前对城乡规划未来发展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筛选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春大豆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甘蔗春大豆间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利用9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同甘蔗间作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和1.0 m)的筛选试验,调查大豆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甘蔗行距1.0和1.2 m栽培模式春大豆生育期和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P =0.0142)和0.69(P =0.038)。华春2号在1.2和1.0 m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22.22和2083.33 kg/ha。在甘蔗行距为1.2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泉豆7号产量较高;而在甘蔗行距为1.0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华春5号产量较高。【结论】华春2号、桂春10号和泉豆7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2 m栽培模式下间作,华春2号、桂春10号和华春5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0 m栽培模式下间作。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的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第一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二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三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为确定麻疯树基肥施用适宜深度,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0、10、20、30 cm)对麻疯树云热-1号根、茎及叶生长、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施肥可显著促进麻疯树各器官生长,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其中,在试验初期,地径和茎高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之后,地径和茎高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其次是施肥深度10 cm的。随施肥深度增加,4条侧根总长、1级侧根总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先增而后减,其中均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磷及钾积累总量的差异显著;肥料深施(10~30 cm)也明显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可见,麻疯树基肥施用土层深度以2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区的农田资源,并筛选出适合柳州市中稻区特别是中稻蓄留再生稻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方法】以花油3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1个油菜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观察。分小区种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观察测定农艺性状、菌核病发病率、抗倒性和产量等性状。【结果】参试油菜品种的成熟期均较对照迟,全生育期也均较长。除美国油王999成熟期长势不一致外,其余品种苗期、抽薹期、成熟期一致性均较好。川油18号、中双8号和美国油王999抗倒性强,其余品种抗倒性较弱或中等。川油18号和川审油41号千粒重较高,分别为4.06和3.87g。产量较高的品种有川油18号、国审豫油5号、绵油杂11号、川审油41号等。【结论】川油18号、绵油杂11号、川审油41号、国审豫油5号、中油杂8号等5个参试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柳州市中稻区冬季种植油菜推广或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