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0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求中草药植物内生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对峙试验、活体防效测定、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生长条件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从中药白鲜皮中获得的一株内生细菌TS-5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此内生细菌对灰霉菌有较强且稳定的抑制作用,在培养皿对峙试验中,抑菌带达10 mm,在活体上对病害的抑制率为33.72%;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确定此菌株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最佳培养时间为48 h,通气量越大菌株的生长情况越好。  相似文献   
12.
鲤脑组织cDNA文库的构建及脑室管膜素基因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ubler-Hoffman法构建了低温下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脑组织cDNA文库,经测定库容量为5.7×105 CFU/mL,文库的重组率接近95%,平均插入片段长度约为1.5 kb,符合文库保存和筛选实验的要求.同时,根据鲤与低温相关消减cDNA文库中低温下特异表达基因片段序列,设计PCR引物在此cDNA文库中进行PCR检测和序列测定,使用BLAST软件将测序的10个cDNA序列同GenBank等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显示8个阳性克隆有相关同源性,2个克隆为功能未知的基因,全长率近75%;以上结果说明本实验所构建的cDNA文库质量较高,可作为筛选与鲤低温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的重要资源.同时对其中一个与低温相关的基因脑室管膜素基因构建了表达载体,为进一步验证该基因在鱼类低温适应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wartanensis)耐寒品系(♂,耐低温)与云南大头鲤(cyprinus pellegnini pellegniniTchang)(♀,不耐低温)的杂交F2为研究对象,研究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的鲤耐低温差异表达基因cDNA文库中2个具有多态性的新差异表达基因[克隆号为CC005(GenBank_Accn为FF339846)和CC062(13enBank_Accn为FF677502)]与低温下鲤红细胞膜形态之间关联性,结果显示,活力正常的实验鱼红细胞膜边缘有数个棘状凸起,直径在500 nm左右,高度为300nm左右;两个未知新基因CC005和CC062在膜表面结构凸起组和正常组(相对正常)之间基因型组合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X2=21.345,P<0.01,),推测这2个与低温相关的基因对低温下鲤红细胞膜表面出现的凸起结构有协同效应,这一实验结果将为鲤的耐低温机理研究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是行雌核发育的三倍体物种,但在自然水域与二倍体普通鲫(Carassius auratus L.)生活在一起,外形上无法区分,在群体遗传学的各种参数上两者也没有明显区别。本研究利用17个二碱基微卫星标记和51个三碱基微卫星标记对2次采样共6个样本组进行了基因型分析。通过对电泳图案及电泳结果的简单描述和比较来分析银鲫和普通鲫在群体遗传学上的差别。在2次采样所得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和基因型数这2个参数上,普通鲫都明显高于银鲫(第1次所采样本普通鲫与银鲫的基因型数之比217∶175;等位基因数之比188∶163;第2次样本基因型数之比537∶349,等位基因数之比353∶282)。结果也表明在纯合子占优势的基因座,纯合子比例银鲫高于普通鲫,杂合子比例则是普通鲫远远高于银鲫;与此完全相反,在杂合子占优势的基因座,纯合子比例银鲫低于普通鲫,杂合子比例则是银鲫远远高于普通鲫。研究还通过比较普通鲫的基因座遗传平衡数据,讨论了银鲫群体基因座不平衡现象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rumHausmann)是一种重要的检疫害虫,目前在我省不少苹果园已逐渐上升成为危害重、抗性强、难防治的主要害虫。通过多年多点调查试验研究,在基本摸清该虫发生特点及其危害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使用14对银鲫(Carassius autatus gibelio Bloch)微卫星引物对同源雌核发育的银鲫子代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研究,探讨雌核发育银鲫的母本微卫星杂合位点在同源传代中是否有分离的情况发生。在所选用的14对微卫星引物中,有8对在父母本间检测出不同的多态性,在所检测的第1组银鲫自交的子代中,只有1个个体在所检测的8个微卫星位点均存在变异,有明显的父本特异性条带出现,表现出了大量父本遗传信息,出现率为4.55%;在第2组检测到1个个体只在SCM13位点上出现母本部分特异性条带的缺失、弱化,而在其他位点上没有发现变异,出现率为1.52%。此结果表明,雌核发育银鲫卵子大部分在配子发生过程中没有发生减数分裂,即使用同源精子刺激,也行雌核发育生殖;但是,有极少数卵子在配子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部分减数分裂,具有部分融合同源精子的能力,从而在子代中检测到父本以及在融合过程中重组来的特异条带,用微卫星分于标记证实了银鲫两种生殖方式的存在,即雌核发育生殖和两性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17.
北方"四位一体"农村能源模式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位一体”农村能源模式是中国北方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形态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它是以沼气为纽带,由蔬菜日光温室、太阳能畜禽舍、沼气池、厕所组成的。实现了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殖并举。建立了一个生物种群多样、物流循环畅通、能量转化效益高的农业生态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斑马鱼微卫星分子标记检测鲤鱼种间多态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6072对斑马鱼(Danio rerio)微卫星引物对黑龙江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wuyuanensis)和柏氏鲤(Cyprinus pellegrini Tchang)进行种间遗传差异分析,共发现563个斑马鱼微卫星标记在鲤鱼种间表现出多态性。从中随机抽选25个标记,对斑马伍和3种鲤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使用Phylip3.63软件按照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计算种间遗传距离,再用MEGA3.0软件绘制NJ系统发生树,并进行1000次bootstrap检验系统树。结果显示,黑龙江鲤与荷包红鲤首先聚类,然后是柏氏鲤、斑马鱼。这些具有多态性的斑马鱼微卫星标记可用于鲤鱼种间种质鉴定,同时,借用模式生物斑马鱼的丰富遗传标记资源,增加同科的鲤鱼遗传连锁图谱上遗传标记的密度,必将对鲤鱼遗传育种进入分子育种时代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与鲤鱼抗寒性状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黑龙江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荷包红鲤抗寒品系(Cyprinuscarpio var.wananensis)、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wananensis)、柏氏鲤(Cyprinus pellegnini Tchang)以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柏氏鲤的杂交F2的DNA样品为材料,用200个随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个与鲤鱼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RAG20,并在F2代分离个体中得到验证.至此,本实验室共获得10个与鲤鱼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更加证明抗寒性状是数量性状(QTL)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此外,将其中4个标记从琼脂糖凝胶上进行回收,并与pMD18-T vector连接,将其转入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 DH 5α,对克隆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旨为根据每一序列重新设计引物,将RAPD标记转化为稳定的SCAR标记.[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360-364]  相似文献   
20.
同水体银鲫与普通鲫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采样,用20对具有稳定扩增的银鲫微卫星引物对样品进行扩增,结果如下:2003年样品三倍体银鲫与二倍体鲫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5885、0.6066;2004年样品两者的平均杂合度为0.5946、0.6091。2003年样品三倍体银鲫与二倍体鲫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331,两者的遗传距离为0.3669;2004年样品两者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173,遗传距离为0.3827。两年测定的结果显示三倍体银鲫的杂合度略低于二倍体鲫,两者的遗传距离较近,在所扩增的大部分微卫星位点上基因型相同或相似,其差异为种内差异,三倍体银鲫是鲫的一个特殊种群,在进化上,三倍体银鲫可能是从鲫分化而来的,是其在特殊的环境下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