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53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63篇
  40篇
综合类   328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73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农业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万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以真正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切实增强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2.
怀川916小麦旱地种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怀川916小麦在非协迫、全生育期完全凭自然降水不进行灌溉的情况下,株高为64.3 cm,有效穗数547.8万穗/hm2,穗粒数39.2粒,千粒重45.2 g,实收产量8 319.0 kg/hm2,其抗旱、耐寒、抗倒性较强。怀川916不但是一个优质强筋、高产稳产、矮秆抗倒早熟的小麦新品种,也是一个旱作能稳产、丰水年能高产、水地超高产的一个水旱兼用型良种,该品种在旱地种植以力争主穗夺高产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93.
转半夏凝集素基因抗蚜棉花材料对棉蚜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系统调查和室内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转半夏凝集素基因抗蚜棉花材料对棉蚜的控制效果。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在苗蚜发生高峰期,6个转基因抗蚜材料对棉蚜的抗性不同,蚜指减退率也有较大的差异;其中09-2和09-4的抗性较好,接近抗性2级水平。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和亲本对照相比,除09-2和09-4材料的棉蚜单雌产仔量略增加外,其它材料均减少,其中09-1、09-4、09-8的棉蚜产仔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生命表参数表明,和对照材料相比,不同材料的净增值率、平均世代周期、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种群加倍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总体来说,09-2和09-4材料对棉蚜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4.
不同农事操作对转基因棉田生物群落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转基因棉田防除杂草、整枝打顶、喷施缩节胺、设置黄板等农事操作对棉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防除杂草、整枝打顶、设置黄板转基因棉田相比,不防除杂草、不整枝打顶、不设置黄板棉田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上升,优势集中性降低,个体数增加(设置黄板棉田降低),物种数、害虫种类和天敌种类增加;与喷施缩节胺棉田相比,不喷施缩节胺棉田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下降,优势集中性升高,个体数增加,物种数、害虫种类减少,天敌种类数相同。  相似文献   
95.
2005年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区试抗棉铃虫性鉴定结果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棉铃虫与棉红铃虫是棉花生产上的两种重要害虫,常年造成的皮棉产量损失为20%~25%,严重时可在50%以上,甚至绝收。生产实践证明,培育和推广抗虫棉品种,是防治棉铃虫最简单易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抗虫育种已成为棉花育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抗虫性鉴定评价作为抗虫育种的重要环节,是新品种的选育、审定和确定适应推广范围的理论依据。本文鉴定评价了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国家区域试验部分棉花品种对棉铃虫的抗虫性,以期为抗虫棉花品种的选育和品种审定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河南省安阳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进行。供试品种分3组,即…  相似文献   
96.
以野罂粟开放花蕾为受体,以载有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的质粒为供体,在11%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花粉和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DNA.得到药粉处理液。然后辅以人工授粉的方法将花粉处理液滴注野罂粟柱头上获得种子,将种子经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有目的基因特异带出现。实践证明:在野罂粟上,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化方法可行,为特殊中药材转基因技术提供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97.
苦豆子等新疆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苦豆子、醉马草、粗毛甘草、新疆紫草4种新疆药用植物的体外抑菌性能。[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确定各中草药对各病原菌抑菌性能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苦豆子根对副伤寒沙门氏菌抑菌作用较强,MIC为6.25%,醉马草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较强,MIC达12.5%。[结论]苦豆子、醉马草、粗毛甘草和新疆紫草根对不同病原菌有不同的抑菌作用,其中苦豆子抑菌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98.
 【目的】克隆、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荧光结合特征分析绿盲蝽 (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用RT-PCR技术克隆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基因AlucCSP1,使用半定量RT-PCR和Real-time PCR技术对AlucCSP1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研究,在BL2(DE3)工程菌株中用pGEX-4T-1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并在GSTrap FF柱中纯化和去标签蛋白。使用bis-ANS作为荧光配基,研究AlucCSP1蛋白与58种气味标样和5种棉花次生代谢物质的结合特征。【结果】得到了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命名为AlucCSP1(GenBank登录号:JN573217)。该序列阅读框全长393 bp,编码130个氨基酸残基,N端有一段长17个aa的信号肽,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绿盲蝽AlucCSP1几乎全部在雌虫触角中表达。构建pGEX/AlucCSP1原核表达载体,在BL21(DE3)工程菌株中表达出分子量约为39 kD的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经凝血酶作用去除标签蛋白获得纯化的AlucCSP1蛋白,该蛋白与棉酚、单宁、槲皮素、芦丁水合物亲和力较强,结合常数分别为13.4、32.7、19.7、38.5 μmol•L-1。【结论】克隆得到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基因AlucCSP1,在雌性触角内特异表达,并进一步得到约13 kD的AlucCSP1纯蛋白。为研究AlucCSP1在绿盲蝽化学感器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基于ISSR标记的大菊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菊品种数量众多,形态繁杂。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瓣类大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菊花品种分类和品种演化研究提供重要资料。【方法】选取涵盖大菊品种5个瓣类的150个品种,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50对引物中筛选出的10对引物共检测到清晰可重复的22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20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96.0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485和0.5154;5个瓣类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比较高,其中平瓣类最高(PPB=95.20%),桂瓣类(PPB=86.90%)和匙瓣类(PPB=89.52%)最低;瓣类类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不同花型内品种间的变异。在瓣类的UPGMA聚类中,聚类结果与瓣类形态差异显著相关。【结论】ISSR可以有效揭示大菊品种瓣类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对于品种演化和分类鉴定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当地农民常规的栽培模式为对照,对春小麦固定道垄作条件下土壤氮素状况及氮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前固定道垄作的0~10 cm土壤全氮含量较新型垄作和传统耕作处理分别高4.5%和1.9%;碱解氮含量则以新型垄作处理最高,固定道垄作处理次之。收后,0~30 cm土层,固定道垄作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增加3.4%,碱解氮含量增加11.8%;氮肥利用率较平作免耕、新型垄作和传统耕作分别高0.3、6.9和5.8个百分点。固定道垄作可提高土壤氮含量和氮肥利用率,并能较好地贮藏和释放养分,为作物生长提供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