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完善辽宁锦盘滨海稻区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于2016、2017年连续2年以不同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穴距、不同播种方式、播前是否水耙再进行直播,测定不同处理对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与机插秧处理相比水直播处理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16年水稻机械穴直播播前水耙地比2017年播前不耙地的出苗率平均低5.45百分点,倒伏率高1.35百分点;尽管2016、2017年这2年在水直播处理中表现最好的机械穴直播处理2(行穴距为25 cm×16 cm)的产量分别比同一年机插秧处理的低13.93%、13.69%,但经济效益最高,分别比同一年机插秧处理的高1 125.57、1 542.09元/hm~2,分别比人工撒播处理的高1 467.68、1 330.04元/hm~2。  相似文献   
52.
以盐粳22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研究不同氮肥施入水平180 kg/hm2(D1)、210 kg/hm2(D2)、240 kg/hm2(D3)、270 kg/hm2(D4)和300 kg/hm2(D5)对盐粳22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5处理的水稻单位面积茎蘖数最高,D1处理的成穗率最高;D4处理LAI...  相似文献   
53.
李旭  付立东  王宇  隋鑫  任海  吕小红  马畅  杜萌  毛艇 《作物杂志》2021,37(6):22-162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一直是水稻遗传改良攻关的重点方向。直立穗等位基因dep1及籼稻等位基因nrt1.1b均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因此,阐明DEP1NRT1.1B基因的互作关系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对培育氮高效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携带不同DEP1NRT1.1B基因型组合的重组自交系为供试材料,在低、中及高氮条件下(分别记为LN、MN和HN),分析了DEP1NRT1.1B基因间不同的遗传互作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条件下,基因型组合dep1/nrt1.1b具有最大的氮素收获指数;LN条件下,nrt1.1b基因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在MN和HN条件下dep1基因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携带dep1基因株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升,其产量均值显著高于其他株系,而NRT1.1B基因对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4.
为了筛选适宜钵苗机插水稻的氮肥施用方式,以滨海稻区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素按基肥:1次蘖肥∶2次蘖肥∶1次穗肥∶2次穗肥=40∶12∶18∶16∶14比例施用时,其收获穗数、颖花量和穗实粒数均较大,产量最高,达到10.79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1.9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钵苗机插水稻移栽~分蘖期、分蘖~拔节期、拔节~齐穗期、齐穗~成熟期这4个阶段吸氮比例之间的比例约为16∶53∶20∶11,拔节前氮素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69%,进入生殖生长后氮素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31%,这一比例和产量、氮肥利用率较大的处理茎蘖肥和穗肥比例相吻合。因此,在仅施用速效肥料的前提下,氮肥总施用量为(N:240kg·hm~(-2)),且氮素以基肥:1次蘖肥∶2次蘖肥∶1次穗肥∶2次穗肥=40∶12∶18∶16∶14时,适宜滨海稻区钵苗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及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可以进一步示范推广。此外,可以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作为衡量氮肥利用率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5.
任海  吕小红  马畅  隋鑫  杜萌  王宇  付立东  李旭 《北方水稻》2023,(4):29-34+44
为探明不同梯度盐胁迫对滨海稻区粳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的方式人为设置不同梯度盐胁迫(1.82‰、2.73‰、3.64‰、4.55‰),以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梯度盐胁迫对粳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盐分的增高,水稻秧苗成活率降低,盐粳219的秧苗成活率最高。盐胁迫下水稻茎蘖峰值的出现略有延迟,延后1周至4周不等。株高、成熟期水稻单盆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盐分的增高逐渐降低。盐粳252、盐粳269、盐粳939齐穗期叶片SPAD值与含氮量随着盐分的增高逐渐减少,盐丰47、盐粳219齐穗期叶片SPAD值与含氮量在1.75‰~3.50‰范围内随着盐分的增高逐渐减少,在4.375‰胁迫下略有上升。在1.82‰~4.55‰的盐胁迫范围内,各品种水稻产量随盐分的增高逐渐降低,5个水稻品种单盆产量总体平均降低35.36%。相关分析表明,盐胁迫主要通过显著降低收获穗数和千粒重,进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的。  相似文献   
56.
木材纹理分析中小波基的选择和分解级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小波多分辨率下木材纹理分析中小波基的类型和分解级数进行了研究.用小波基重构误差和小波基的性质确定小波基;用信息熵和重构图像能量确定分解级数.实验证明,选用Symlets4小波基对木材纹理图像进行2级分解就能够获得较高的分类识别率.  相似文献   
57.
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丰47"水稻品种为试材,采取小区试验与大面积示范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对土壤养分、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可降低耕层土壤pH值与含盐量,增加土壤碱解N、速效P2O5含量,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水稻群体叶面积指数与高效叶面积率,增加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G(增施抗盐碱剂5.0 kg/667 m2)、H(增施抗盐碱剂10.0 kg/667 m2,N、P2O5、K2O施入量减少10%)、I(增施抗盐碱剂10.0 kg/667 m2,N、P2O5、K2O施入量减少20%)处理的水稻产量659.8、636.7、609.9kg/667 m2,比CK处理分别增加了5.2%、1.5%、-2.8%。可见增施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可降低耕层土壤盐碱危害,活化土壤营养成份,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8.
超级稻盐丰47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依据超级稻盐丰47分蘖力强、抗病、耐盐等特性,结合滨海稻区气候及土壤特点,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其相匹配的隔离层旱育壮秧、定量稀植、平衡施肥、优化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9.
采用盆栽与蒸渗仪栽培平行进行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水稻形态、腾发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遭受胁迫使其分蘖数显著减少,叶面积指数明显减小,轻度胁迫日腾发量比对照平均降低0.82 mm,中度胁迫平均降低2.26 mm,重度胁迫平均降低3.43 mm。拔节孕穗期遭受水分胁迫在单阶段胁迫中减产幅度最大。多阶段连续轻度水分胁迫,对水稻分蘖、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影响程度超过任一时段单阶段重度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60.
为进一步探求水稻应用"龙灯"系列微肥效果,2010、2011连续两年进行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再施入"龙灯"系列微肥,可提高水稻秧苗素质,促进水稻分蘖,提高茎蘖成穗率,增加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的形成与积累,提高水稻抗性,降低了水稻稻瘟病及纹枯病的危害。通过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结实率、千粒重而增加了水稻产量,两年处理较常规对照平均增产、增效7.4%,60.55元/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