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甘肃省临夏高寒阴湿区,以14~16年树龄皮胎果(Pyrus ussuriensis Maxim.)梨树为试验材料,以不喷施防冻剂为对照,开展5种不同的植物防冻剂对春季冻害防控效果比较试验,通过冻害症状、花后自然座果率、果实膨大期标准枝果实数、单株产量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喷施植物防冻剂的各处理平均自然座果率、单株产量均比对照高,增产效果明显,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喷施植物防冻剂对皮胎果春季冻害有明显的防控作用,其中喷施处理A"抗秀"、处理C(配方1)能有效的提高皮胎果自然座果率和单株产量。从花后自然座果率分析,以处理A平均自然座果率4.6%,较对照平均自然座果率1.57%高3.03个百分点,居第1位;处理C平均自然座果率4.16%,较对照平均自然座果率提高2.59个百分点,居第2位;从皮胎果单株的平均产量结果分析,试验各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处理A平均单株产量52.1kg为最高,较对照平均单株产量34.9kg增产17.2kg,增产率49.4%,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处理C平均单株产量51.3kg,较对照增产16.4kg,增产率46.9%,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第2位。  相似文献   
52.
湿害对大麦形态和产量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耐湿性好的品种对于降水量丰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在这些地区,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有着丰富的耐湿资源。在江苏用3年的时间对一批大麦种子进行耐湿性的试验鉴定,研究湿害对大麦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品种对湿害表现出不同的外在形态特征与最终产量性状的影响,最终评估出它们对湿害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53.
"苄乙甲"作为稻田除草剂,其除草效果较好,使用方便,价格适中,为我县近几年主要使用品种.但随着连年使用,部分地区出现了水稻僵苗不发、生长缓慢、除草不增产的现象,有的甚至严重减产."苄乙"类除草剂由于去除了"苄乙甲"对水稻及后茬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甲磺隆"成分,虽成本略有提高,但经试验与科学论证认为其可以作为"苄乙甲"的替代品种.为寻找适宜品种,探讨正确使用量和使用技术,根据安全除草工程的要求,笔者于2000年6~10月在本县城关、石桥和围屏等乡镇安排了"苄乙"类和几种新型除草剂的药效及安全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为矮化云南地方粳型高秆陆稻品种,选用矮秆籼型水陆稻与具有广亲和性的云南地方陆稻品种杂交,以探讨能否在矮化株高的同时解决籼粳杂交育性低的问题.本试验中,除紫米糯×三磅七十箩F1代株高表现为完全显性外,其余组合均为不完全显性.各籼粳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株高遗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粳稻三磅七十箩和870136/小蜂谷-17虽然被认为具有广亲和基因,但它们对不同籼稻的杂交亲和性不同.三磅七十箩对UPL Ri-5、CICA6、紫米糯有较好的亲和性,而对册亨紫晕糯-1的亲和性较差;780136/小蜂谷-17对矮仔占、Tos4020的亲和性较差,而对Nduguri、矮黄糯有较好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广亲和基因的参与下用矮籼矮化高秆陆粳的同时有希望选到高结实率的后代,通过此途径矮化云南高秆陆稻是可行的.根据已有研究,作者认为任何性状都受多个基因控制,而所能检测出的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数目则决定于试验材料间的遗传差异,遗传差异越大所能检测出的基因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55.
大麦盐害及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海龙  沈会权  陈和  陈健  陶红  陈晓静 《核农学报》2007,21(5):527-531,526
大麦是禾谷作物中较为耐盐的粮食作物。然而在盐胁迫环境下,Na+能把膜系统中的其他离子置换下来,使细胞过多地吸收Na+和Cl-,从而导致细胞膜系统受损、DNA降解、植物营养亏缺、生理干旱以及细胞死亡等伤害。大麦自身在受到盐分胁迫下,耐盐机制有: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拒盐排盐性、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以及离子在植株体内的运输交换。进行大麦耐盐性选择时,萌发力、耐盐指数、Na+/K+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能力,都是比较重要的选择标准。基于大麦较好的耐盐性,可通过遗传育种改良、化学控制、耕作等措施和途径提高大麦的耐盐抗盐能力,减轻盐害,提高大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6.
美国大麦种质资源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美国的985份品种(品系)进行赤霉病抗性的鉴定,并研究其与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品系)间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从中筛选出10份高抗大麦赤霉病的品系,包括2ND27705、CHEVRON、ID:LA-6、ID:LA-4、ID:LA-7、2ND27732、2ND28086、ID:LA-35、ID:LA-1、2ND29870;棱型、单穗穗粒数与大麦赤霉病抗性呈显著负相关,二棱大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六棱大麦;抽穗期、株高、穗长与赤霉病抗性的相关性均显著。筛选出高抗和高感赤霉病品系,为其遗传群体的构建及赤霉病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苏啤8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4年以选育的中间材料盐97024为母本、苏啤3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配组,采取系谱法经6年连续选择,2010年育成的啤酒大麦新品系。该品种在江苏盐城产量达到450.0 kg/667 m2以上。经测定,该品种麦芽浸出物(绝干)81.30%,蛋白质含量11.30%,α-氨基氮196 mg/100 g,糖化力(WK)369,库尔巴哈值42.80%,达到优级麦芽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58.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苏啤3号大麦鲜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用于麦绿素生产的大麦种植提供依据,以苏啤3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0、187.5、375、562.5 kg/ha)和种植密度(150万、300万、450万、600万/ha)对大麦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密度对苏啤3号鲜叶产量、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可提高苏啤3号大麦的鲜叶产量、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在施氮量375 kg/ha、密度450万/ha下,苏啤3号获得了较高的鲜叶产量(21 126.7 kg/ha)和叶绿素含量(2.373 g/kg);在施氮量562.5 kg/ha、密度450万/ha下,苏啤3号鲜叶蛋白质含量最高(17.58%).苏啤3号鲜叶Ca、Mg、Zn、Cu的含量,在种植密度间和施氮水平间也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其各元素的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密度300万/ha、施氮量375 kg/ha下,苏啤3号鲜叶Cu和Zn含量最高(10.24和26.96 μg/g),而Mg和Ca含量在施氮量187.5 kg/ha、密度300万/ha下最高(174.94和324.17 μg/g).综合来看,在375 kg/ha施氮量和450万/ha种植密度下,苏啤3号大麦鲜叶产量和品质最适宜于叶绿素生产.  相似文献   
59.
大麦种质资源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大麦优异资源及研究上述性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多环境下对17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6.80 cm、32.39粒和39.18 g,二棱大麦每穗实粒数小于六棱大麦,但其千粒重高于六棱大麦,六棱大麦三性状的多样性均高于二棱大麦;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与穗长均呈正相关,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利用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将大麦种质资源聚成4类,其中聚类2中穗长较长,聚类3中千粒重较大,聚类4中每穗实粒数较多,根据聚类特点,优选出不同聚类中的优异材料13份。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随着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已由传统的小规模散户零星养殖变为规模化养殖。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由于人们往往只注重猪的疫病防治和饲养管理技术,对猪舍内的小环境及其控制技术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很多规模猪场猪的各种疾病多,猪生长速度慢,养殖效益差。笔者通过对猪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贵州地区气候特点,提出了规模猪场猪舍内的小环境控制技术措施,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