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3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大豆苗2片复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株高5-7cm时施药,6.5%乐田特乳油对大豆田的捭草,藜,本氏蓼,反枝苋,龙葵,香薷,卷茎蓼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有良好防效,虽然对大豆叶片可造成接触性药害斑,但在1周后即可恢复正常,不影响大豆后期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对大豆安全,适宜用药量为6.5%乐田特乳油1650-1800ml/hm^2。  相似文献   
42.
一、2,4-滴丁酯(一)药害产生的原因。过晚施药、施药量过高或施药不均匀会产生药害。(二)药害症状。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幼芽弯曲,幼根向上生长,以后恢复正常。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茎扭曲,叶片变窄,有时皱,心叶卷成牛尾状难以抽出,茎秆脆,易折断,茎基部呈鹅头状,易倒伏。  相似文献   
43.
44.
33%二甲戊灵乳油防除籽瓜田杂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33%二甲戊灵乳油对籽瓜田的稗草、狗尾草、藜、本氏蓼、龙葵、卷茎蓼等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其适宜施药时期及方式为籽瓜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适宜用药量为3000~4500ml/hm^2,在此剂量范围内的除草效果和籽瓜产量均与对照药剂33%施田补乳油3000ml/hm^2处理相近,对禾本科杂草的综合防效为57%~82%,对阔叶杂草的综合防效为79%~94%,产量也较高,且对籽瓜安全。  相似文献   
45.
25 %宝成干悬浮剂是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开发的用于玉米田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 ,其混剂 5 0 %玉宝可湿性粉剂由河北宣化农药有限公司开发。为探索宝成及其混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适宜用量、最佳施药时期和对玉米的安全性 ,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1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除草剂  2 5  相似文献   
46.
普施特在土壤中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施特是美国氰胺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除草剂,属咪唑啉酮类,其通用名为Imazethapyr,商品名为Pursuit。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证明,该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用药量低、使用方便、对大豆安全等特点,目前在黑龙江省普遍应用于大豆田除草。由于普施特持效期长,在土壤中残留有时会伤害玉米等后茬作物。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施特除草活性,降低用量,减轻对后茬作物的伤害,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试验(1990~1991年)主要研究了水分、温度、有机质、土壤pH等因子对普施特在土壤中活性的影响,为今后在农业生产中正确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黑龙江省北部大豆田杂草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与传统的五点取样法不同的倒置“W”9点采样法,对黑龙江省北部豆麦轮作区大豆田杂草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大豆田杂草有17科41种。其中阔叶杂草14科35种,占85.4%,禾本科4种占9.8%,鸭跖草科1种,木贼科1种,种占2.4%。相对多度达10以上的杂草依次为,稗草、鸭跖草、间荆、铁苋菜、香薷、反枝苋、藜、卷茎蓼、苍耳等9种。其中前7种相对多度达20以上,可视为当地大豆田的优势杂草。  相似文献   
48.
禾草灵(又名醚燕灵)是防除野燕麦和其它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选择性的除草剂,属于苯氧基类,化学名称为2—[(2,4—二氯苯氧基)苯氧基]丙酸甲酯。1976年由西德Hoeshst公司开发,目前已在西德、加拿大推广应用。据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和二龙山农场试用,防除野燕麦效果达98%以上,对小麦、大豆安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49.
1999~2003年先后进行了长残留除草剂金普施特和阔草清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亚麻影响的田间小区残留试验。结果表明,5%金普施特水剂1000ml/hm^2推荐剂量和2000ml/hm^2倍量处理,施药后12个月对亚麻生长有明显抑制,不可以种植。24个月后,1000ml/hm^2剂量下种植亚麻无明显药害,2000ml/hm^2倍量处理亚麻苗期有轻度抑制,仍不可以种植。36个月后,1000ml/hm^2和2000ml/hm^2倍量处理,对亚麻均无明显药害,可以安全种植。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60g/hm^2推荐剂量处理以及倍量120g/hm^2、3倍量180g/hm^2各处理,施药后12个月均有较重药害,不能种植。施药后24个月,60g/hm^2和120g/hm^2处理无明显药害症状,可以安全种植,180g/hm^2处理对亚麻幼苗生长仍有抑制,不能安全种植。  相似文献   
50.
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在大豆田中广泛应用。黑龙江省多数情况下是春季低温干旱,使乙草胺的药效不能稳定发挥,但在有些低洼地区又经常出现药害。为了探讨气象条件对乙草胺药效和药害的影响,作者于2003—2004年5月至9月,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场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有明显影响,土壤高湿条件下乙草胺药害最重,湿度适中乙草胺药害最轻,土壤干旱乙草胺药害程度轻于前者而重于后者。乙草胺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状况随药害加重而明显下降。乙草胺药害越重,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越大,表现为株高、株鲜重、根鲜重、百粒重和产量降低,根长变短,单株有效荚和粒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