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福州市宦溪镇运用热扩散法和热平衡法对桉树杉木人工混交林内的桉树(Eucalyptus sp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树干液流进行测定,采用TDR测定土壤含水量,同时对土壤、叶片水势进行测定,对比研究桉树与杉木的蒸腾耗水差异。结果表明:桉树和杉木树干液流日动态变化具有相同的昼夜节律性,均呈中午高、早晚低的单峰型变化;桉树的液流密度小于杉木的液流密度,但桉树的液流通量则大于杉木的液流通量;桉树的单木日均耗水量大于杉木的日均耗水量;桉树对水分的获取能力大于杉木。 相似文献
2.
3.
4.
5.
依托贵州省六盘水市综合科研基地(六枝岩脚镇,海拔1100 m)建立的2015—2018年冬种马铃薯气候试验示范工程,结合2017—2018年在贵州纳雍县、织金县、凤冈县、玉屏县、铜仁市、雷山县、都匀市、普安县、清镇市和普定县马铃薯晚疫病监测实况,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及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冬种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在4月份,即冬种马铃薯的现蕾开花期。在冬种马铃薯现蕾开花期,当连续3天及以上日平均温度≤18℃,且相对湿度>75%时,第4天及以后,若日平均温度>18℃、相对湿度>80%,马铃薯晚疫病始发。因此,建议以此作为冬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气象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天之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7.
长汀侵蚀退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对长汀红壤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总体水平提高,植物分布更为均匀,植物种类增加,且植物群落优势种生长状况更加良好;(2)通过生态恢复治理,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改善。其中,土壤速效钾水平、碱解氮水平和有机质含量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土壤速效磷水平轻微提高;(3)在红壤侵蚀退化地的生态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水平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两个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在长乐区设施栽培的番茄品种,2022年引进10个番茄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德尔5号番茄为对照(CK),对各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抗病性和产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盛世三号、盛世一号和红盛一号的产量分别为105 600、100 500、99 300 kg·hm-2,比对照增产21.80%、15.92%、14.53%,田间长势、抗裂果性和果实整齐度好,果实硬,耐贮运,以上3个品种可作为长乐区推广种植的红果推荐品种。金山511为亮粉高扁圆形果,果实整齐度好,产量为92 70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92%,可作为长乐区推广种植的粉果推荐品种。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