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5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鄱阳湖区11个县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鄱阳湖区各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针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新农村目标要求,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3.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概念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划分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该文着重就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内涵、划分层次及主要特征,划分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研究方法、基本方案和研究趋势,认为类型区划分应该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类型、农业耕作制度、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等方面进行分区指标的构建,以实现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空间合理安排和分区分类指导;加强类型区工程模式标准化建设、农田景观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主要趋向。该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分类、分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为掌握社会网络、信息成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影响规律,以江西省2 068户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对社会网络、信息成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引入交互项检验社会网络对信息成本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有正向影响,而信息成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有负向影响,社会网络能够调节信息成本的抑制作用。2)除上述影响因素以外,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还受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耕种面积、非农收入比重的影响。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农村社会网络建设,在推进各类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的同时,借助各类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专业种植大户)的示范作用提升农户的生态耕种意愿;另一方面,应加大各类生态耕种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有效地降低农户对相关信息的获取成本。  相似文献   
25.
新时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耕地保护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基于《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结合新时期耕地保护策略,诊断制约耕地保护实效的主要问题,探讨提升耕地保护实效的对策,对于切实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具有积极意义。尽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实效并不乐观。我国新时期耕地保护策略明确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耕地保护社会机制的改革方向和回归了耕地占补平衡的产能本质。但存在有耕地保护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建设占用耕地粗放利用现象依然存在、土地整治对耕地的提质改造功能未充分发挥、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土壤污染现象较为突出等主要问题。因此,为落实《意见》、切实提升耕地保护效果,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科学的耕地保护理念,构建全国层面的耕地保护社会共同责任机制;开展建设用地供给侧改革,减少建设对耕地的占用;推行生态化土地整治,提升土地整治的耕地提质效果;充分调动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培育耕地保护的行为主体;加强土壤健康建设,强化耕地产能之本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国外耕地的社会化保护对策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耕地保护的理论依据,阐述了耕地的社会化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耕地的社会化保护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7.
利用鄱阳湖地区21个县市1985和2000年的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分析该地区15年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逐渐由分散变为聚集,主导地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日益突出,并逐渐向规则、连片方向发展.转移矩阵和流向分析表明,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主要向草地和耕地转移,草地主要向林地转移,水域主要向草地转移,建设用地则没有向其他类型转移,未利用地则主要向水域转移.  相似文献   
28.
依据鄱阳湖地区1949~2002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近53年里人口增加和第三产业发展是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粮食需求则是耕地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9.
土地伦理行政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土地伦理行政的内涵,探讨了影响土地伦理行政的困境,并从土地伦理行政的理念普及、准则的制定、利益关系的平衡、考核机制的构建及加大监督力度等的角度,提出了土地伦理行政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0.
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户资源禀赋日益分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究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影响的规律性,对于制定耕地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对江西省2 068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显著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常年在家务农人口、加入合作社、被认定为家庭农场、耕地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耕地面积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人口则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户耕地生态保护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在"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推进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