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18篇 |
综合类 | 46篇 |
农作物 | 7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2篇 |
园艺 | 44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提高凝结芽孢杆菌液体发酵水平,在单因素试验优化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淀粉、大豆粉和鱼粉混合物(质量比2∶1)和磷酸氢二钾为凝结芽孢杆菌液体发酵水平的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路径试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培养基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组成为淀粉10.6g/L、大豆粉13.5g/L、鱼粉6.7g/L、磷酸氢二钾2.72g/L、磷酸二氢钠0.312g/L、碳酸钙0.2g/L、一水硫酸锰0.169g/L、硝酸钠0.34g/L和七水硫酸镁0.74g/L。在最佳培养基组成条件下,液体发酵活菌数达67×108 CFU/mL。 相似文献
3.
植物新品种的育成,是广大育种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过程,不仅需要育种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还需要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和长期的劳动付出;但长期以来,我国仅能对农业植物的育种新技术进行专利保护,而对植物品种本身无法保护,以优良西瓜品种西农8号为例,其育种技术于1996年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又分别通过了陕西、甘肃、山东和全国的农作物品种审定,但是该品种一直有侵权假冒的现象发生,给育种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育种人对此深感无奈。随着西瓜被列入第4批农业植物新… 相似文献
4.
5.
6.
以16个黄秋葵品种为材料,通过种植试验探究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差异对黄秋葵品种数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长度、宽度在品种及地区间数据波动较大,因此这2个性状受品种及环境的互作效应较大;叶柄长在品种间差异较小,但受环境影响较大;果实厚度和果实长度在品种内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而果实长度和果实直径在品种间的平均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9.68%和8.68%,因此环境作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单荚种子数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出显著差异,易受环境影响;在品种类型中,矮杆类型、长果类型、红果类型的黄秋葵相较于其他类型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莴苣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莴苣DUS测试指南的适用对象、测试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与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莴苣DUS测试指南的制订对促进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域的地位等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DUS 测试指南是植物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测试的重要标准,是植物品种保护、品种审定、品种登记的工作基础。菱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水生蔬菜,其品种资源丰富,差异明显,但目前尚未制定出菱属品种 DUS 测试指南。本研究共收集了我国 201 份菱种质资源,参照农业行业标准筛选出 24 个菱属品种作为标准品种。在 4 个生长周期的种植试验中,对标准品种的性状进行观察和测试,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最终筛选出 34 个代表性状用于菱属品种 DUS 测试指南的研制。本研制中选用和测试的菱属品种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品种专一性和特异性,使用中值平均标准差法和最小显著差法(LSD,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分析菱属品种数量性状,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数量性状真实可靠,能准确地对不同菱属品种数量性状进行分级。本研究为菱属品种 DUS 测试和品种权实质审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