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以新引进的抗重茬砧木AM1及已有的平邑甜茶、八棱海棠、M9T337为试材,通过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参数、根系生长及活力研究,评价4种砧木耐重茬能力。结果表明,AM1、平邑甜茶在重茬土与正常土的株高没有显著差异,八棱海棠、M9T337在重茬土的株高均显著低于正常土;平邑甜茶、八棱海棠、M9T337在重茬土的新梢生长量、叶鲜重均显著低于正常土,AM1却表现出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AM1、平邑甜茶、八棱海棠、M9T337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但AM1下降幅度最小(12.8%),其次是平邑甜茶(17.9%);AM1、平邑甜茶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变化,八棱海棠、M9T337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重茬土的4种砧木根系均显著增大,但AM1增加幅度最小,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较正常土仅增加38.7%、20.2%、1.8%、48.4%;重茬土的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以AM1降低幅度最小(15.0%)。综合来看,AM1表现出很好的抗重茬能力,其次是平邑甜茶、八棱海棠,M9T337抗重茬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43.
44.
陈汝活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2,(2):27-29
1 桉树经营概况桉树属姚金娘科,是世界著明树种,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三大造林树种(松、杨、桉树)之一。桉树1890年引入我国,自意大利引种赤桉、兰桉等到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同年自法国引种细叶桉到广西龙州。据全国桉树区划调查资料:现保存最古老桉树的一株是1917年引种在福州永春堂教堂的柠檬桉,树龄73年,胸径100.3cm,高36.8m。而立木最高最大的一株桉树则是1928年在广西柳州五里亭种植的赤桉,树龄162年,高达51m,胸径103cm,单株材积16.99m~3。桉树引入我国 相似文献
45.
以 7年生烟富 3苹果为试材,探讨了 45%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葡萄籽肥和海藻肥)对果树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为果树优质高效生产和减量施用化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置 3个处理:45 %有机肥 11 250 kg/hm2(E)、海藻有机肥 11 250 kg/hm2(F)、葡萄籽有机肥 4 500 kg/hm2(G),于果实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及果实,测定其生物量及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处理后不同土层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 45%有机肥处理对照相比较,生物有机肥处理后提高了树体的株高、冠径、产量和品质,海藻肥处理后树体叶丛枝和短果枝比例、平均单果质量以及果实品质均优于葡萄籽肥,外围新梢表现为葡萄籽肥最高。对于 0~ 20 cm土层,海藻肥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 Simpson指数,提高了土壤细菌 Shannon指数,葡萄籽肥处理结果与此相反;海藻肥和葡萄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 0~ 20 cm土层真菌 Ace、Chao1和 Simpson指数,降低了 Shannon指数。对于 20~ 40 cm土层,海藻肥处理后降低了土壤细菌和真菌Ace、Chao1和 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了 Simpson指数,葡萄籽肥处理结果与此相反。海藻肥处理后提高了 0~ 20和 20~ 40 cm土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葡萄籽肥处理后降低了 0~ 20和 20~ 40 cm土层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 0~ 20 cm土层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 20~ 40 cm土层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 0~ 20 cm土层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 20~ 40cm土层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土壤中含量最丰富的两大真菌,对 0~ 20 cm土层来说,海藻肥和葡萄籽肥处理均提高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对 20~ 40 cm土层来说,海藻肥和葡萄籽肥处理均提高了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海藻肥处理提高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较对照提高了 56.88%,葡萄籽肥处理降低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土壤物种丰度聚类热图结果显示不同土层之间存在差异,葡萄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之间差异较大。葡萄籽肥和海藻肥处理均有助于红富士树体树高、干径、东西冠径以及外围新梢的增大,且枝类结构更为合理,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后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土壤细菌多样性增加,真菌多样性降低,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环境,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明确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及性迷向素的防治效果,为不套袋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性信息素诱芯监测烟台等3个地区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调查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分别研究在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始发期为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末期均为10月上旬,共出现5个高峰,7—9月为群体数量高峰期;3个地区不套袋苹果园中性信息素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全年诱捕数量为每诱芯213~1 837头,显著低于套袋苹果园(每诱芯729~ 3 715头)( P <0.05),而不套袋苹果园的梨小食心虫蛀果率为3.38%~6.13%,显著高于套袋苹果园(0.13%~0.50%)( P <0.05)。在不套袋苹果园中,性迷向素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交配行为均具有显著干扰效果,迷向率为87.28%~99.80%,不同时期施放处理间差异显著( P <0.05)。第5 代幼虫危害盛期(09-11—10-08)的蛀果率调查发现,性迷向素在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蛀果防治效果分别为92.89%和95.53%,显著高于越冬代羽化前施放(81.77%)( P <0.05)。【结论】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中差异不明显,但梨小食心虫在不套袋果园中的危害重于套袋果园。在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使用性迷向素结合常规化学防治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显著高于单独常规药剂防治,其中在梨小食心虫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7.
48.
49.
以8年生矮化中间砧‘烟富3号’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负载量对叶片生理、光合作用、冠层结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负载量时,叶片厚度和叶绿素含量较高,冠层截获直射和散射的能力最强,果实品质最好;高负载量时,叶面积指数最大,叶倾角最小,植株冠层截获光能的能力增强,叶片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升高,净光合速率增加,但光向冠层深处透射能力和净同化率降低。综合分析认为,中负载量水平,即每平方厘米主干横截面积留4个果,折合667 m2产量4 000 kg,为盛果期矮化中间砧‘烟富3号’较适宜的负载量。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