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目的]推进苹果省力化生产,了解低成本塑膜袋套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以红富士为试材,研究不同品牌塑膜袋套袋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着色指数和光洁度指数以塑膜袋处理低于双层纸袋处理,而高于不套袋,其中着色指数以常丰处理最高,其次是新惠阳处理,再次是惠强处理;光洁度指数以新惠阳处理最高,其次是惠强处理,再次是绿果林处理;色度以代表红色的a*值以果冉处理最高,其次是新惠阳处理,再次是绿果林处理;单果重以塑膜袋处理最高,不套袋处理居中,双层纸袋处理最低,其中塑膜袋以绿果林处理最高,其次是常丰,再次是晨阳;去皮硬度以果冉处理最高,其次是常丰处理,再次是晨阳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不套袋最高,塑膜袋和双层纸袋处理差别不大,塑膜袋以绿果林处理最高,其次是新惠阳处理,再次是果冉处理;糖酸比(口感)也以绿果林处理最高,其次是新惠阳处理,再次是常丰处理。[结论]塑膜袋以新惠阳处理效果最佳,其次是绿果林和常丰处理。 相似文献
44.
45.
46.
47.
48.
[目的]明确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及性迷向素的防治效果,为不套袋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性信息素诱芯监测烟台等3个地区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调查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分别研究在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始发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末期均为10月上旬,共出现5个高峰,7-9月为群体数量高峰期;3个地区不套袋苹果园中性信息素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全年诱捕数量为每诱芯213~1837头,显著低于套袋苹果园(每诱芯729~3715头)(P<0.05),而不套袋苹果园的梨小食心虫蛀果率为3.38%~6.13%,显著高于套袋苹果园(0.13%~0.50%)(P<0.05)。在不套袋苹果园中,性迷向素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交配行为均具有显著干扰效果,迷向率为87.28%~99.80%,不同时期施放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第5代幼虫危害盛期(09-11-10-08)的蛀果率调查发现,性迷向素在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蛀果防治效果分别为92.89%和95.53%,显著高于越冬代羽化前施放(81.77%)(P<0.05)。[结论]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中差异不明显,但梨小食心虫在不套袋果园中的危害重于套袋果园。在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使用性迷向素结合常规化学防治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显著高于单独常规药剂防治,其中在梨小食心虫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9.
以 7年生烟富 3苹果为试材,探讨了 45%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葡萄籽肥和海藻肥)对果树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为果树优质高效生产和减量施用化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置 3个处理:45 %有机肥 11 250 kg/hm2(E)、海藻有机肥 11 250 kg/hm2(F)、葡萄籽有机肥 4 500 kg/hm2(G),于果实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及果实,测定其生物量及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处理后不同土层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 45%有机肥处理对照相比较,生物有机肥处理后提高了树体的株高、冠径、产量和品质,海藻肥处理后树体叶丛枝和短果枝比例、平均单果质量以及果实品质均优于葡萄籽肥,外围新梢表现为葡萄籽肥最高。对于 0~ 20 cm土层,海藻肥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 Simpson指数,提高了土壤细菌 Shannon指数,葡萄籽肥处理结果与此相反;海藻肥和葡萄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 0~ 20 cm土层真菌 Ace、Chao1和 Simpson指数,降低了 Shannon指数。对于 20~ 40 cm土层,海藻肥处理后降低了土壤细菌和真菌Ace、Chao1和 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了 Simpson指数,葡萄籽肥处理结果与此相反。海藻肥处理后提高了 0~ 20和 20~ 40 cm土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葡萄籽肥处理后降低了 0~ 20和 20~ 40 cm土层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 0~ 20 cm土层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 20~ 40 cm土层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 0~ 20 cm土层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 20~ 40cm土层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土壤中含量最丰富的两大真菌,对 0~ 20 cm土层来说,海藻肥和葡萄籽肥处理均提高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对 20~ 40 cm土层来说,海藻肥和葡萄籽肥处理均提高了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海藻肥处理提高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较对照提高了 56.88%,葡萄籽肥处理降低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土壤物种丰度聚类热图结果显示不同土层之间存在差异,葡萄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之间差异较大。葡萄籽肥和海藻肥处理均有助于红富士树体树高、干径、东西冠径以及外围新梢的增大,且枝类结构更为合理,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后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土壤细菌多样性增加,真菌多样性降低,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环境,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以8年生矮化中间砧‘烟富3号’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负载量对叶片生理、光合作用、冠层结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负载量时,叶片厚度和叶绿素含量较高,冠层截获直射和散射的能力最强,果实品质最好;高负载量时,叶面积指数最大,叶倾角最小,植株冠层截获光能的能力增强,叶片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升高,净光合速率增加,但光向冠层深处透射能力和净同化率降低。综合分析认为,中负载量水平,即每平方厘米主干横截面积留4个果,折合667 m2产量4 000 kg,为盛果期矮化中间砧‘烟富3号’较适宜的负载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