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我国生猪产业正由传统粗放型生产模式逐渐向现代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模式转变,疫病(如非洲猪瘟)、环保、科技(如互联网+、无线传感技术、云计算)、人工等因素加速了这一转变进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智能化养猪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所谓智能化养猪,是指将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化,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和智能技术,通过高度集成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养猪的自动化、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笔者通过对多家现代智能化猪场建设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现代智能化猪场建设五原则,以期为我国生猪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及提高造林质量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是当前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能够起到调节水文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重视程度.基于此,分析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的措施,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选种,以及符合水土保持的选择原则两点策略.探讨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包括:合理排布林业造林布局、完善造林前准备工作、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乳热症,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其特征是咽、舌、肠道麻痹、体温下降、感觉减退、四肢瘫痪。如治疗不及时或误诊,则造成持续瘫痪,导致奶牛淘汰。近来,我们对武汉某奶牛场8头患生产瘫痪的奶牛进行诊治,效果理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武汉某奶牛场饲养中国荷斯坦奶牛100头,其中成母牛60头,集中在一栋牛舍饲养,青年牛22头,犊牛18头,分别饲养于不同牛舍。每头成母牛日喂混合精料5~10kg、青贮料5kg、稻草5kg、青杂草15kg、糟渣料(主要为啤酒糟)10kg。2临床症状该场先后有8头牛发病,时…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郊养殖户刘某,2005年10月、11月先后两次饲养樱桃谷肉鸭各2000羽,均于第二周内发病死亡。时值国际国内禽流感防控最紧张之时,武汉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专家组按照有关领导指示,于11月17日专程前往处理此事。经现场调查及送检,诊断为雏鸭大肠杆菌病。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10月上旬,刘某在鱼池旁搭简易鸭棚进行网上养鸭(塑料网离地50cm以上),从本地一种苗公司购进樱桃谷雏鸭2000羽,使用种苗公司的配套饲料饲喂,没有分群饲养,8d时鸭群开始发病死亡,一周内全群死亡。由于未送检,死亡原因未能确诊。11月4日刘某再进2000… 相似文献
17.
家畜性别控制是指在动物出生之前通过人为地干预或操作控制其性别,以改变家畜后代的自然性比,进而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特定性别的畜禽生产的一门生物学技术〔1〕。从1902年McClung提出性别决定理论之后,对于性别决定有了划时代的突破,1990年英国学者Sinclair和Gubby发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Y染色体短臂上靠近常染色体区的35K区域存在的性别决定区(SRY)〔2〕。同时伴随着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性别控制研究出现了高潮。当前牛性别控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人工授精前的性别控制。一般认为雄性动物胚胎的性染色体为XY型… 相似文献
18.
黄芪多糖佐剂对Ⅰ型鸭疫里氏杆菌灭活疫苗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Ⅰ型鸭疫里氏杆菌武汉分离株为菌种,经复苏、增菌、浓缩、灭活后与黄芪多糖佐剂混合制成灭活疫苗。试验鸭在5日龄时按最佳免疫剂量(0.3 mL/只)注射疫苗,免疫后第3、7、10、14、21天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90%、100%、100%、90%,免疫后第3天即能用琼脂扩散法在血清中检测出Ⅰ型鸭疫里氏杆菌特异性抗体,效价逐渐升高,至免疫后第10天达高峰(P<0.01)。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19.
山丹县防护林建设对县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防护林出现大面积退化。以山丹县2022年森林资源和国土资源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县域内退化防护林进行全面调查,统计退化面积、林种类型、退化程度、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全县退化防护林面积达到4 384.77 hm2,其中农田牧场防护林占80.59%,防风固沙林占19.41%;轻度退化8.28%,中度退化63.55%,重度退化28.17%;重度退化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指标含量显著低于中度和轻度退化林地(P<0.05),极显著低于未退化林地(P<0.01)。综合来看,山丹县退化防护林以中度退化为主,多为农田牧场灌木防护林,且退化程度越高,土壤状况越差,应结合调查结果及时开展精准修复。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达乌里胡枝子愈伤诱导培养基的激素含量及比例,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愈伤组织及种子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以达乌里胡枝子种子为外植体,探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诱导的影响,并针对愈伤组织和种子处理分别设置了两时间两浓度(2 h和6 h, 0.3%和0.9%)及三时间两浓度(6 h、8 h、10 h, 0.4%、0.8%)的EMS处理时间和浓度的组合,研究各处理对愈伤分化系数和后期植株成活率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表型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种子愈伤的最佳激素配比为0.25 mg/L NAA+0.5 mg/L 6-BA+0.5 mg/L 2,4-D,此时达乌里胡枝子愈伤诱导率为94.9%。EMS诱变达乌里胡枝子愈伤组织的适宜浓度为0.3%,处理时间为6 h,分化系数和植株相对成活率分别为46.31%和47.78%,接近半致死范围,且生根数、根长和平均株高等指标与高浓度EMS处理相比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小。EMS诱变达乌里胡枝子种子的适宜浓度为0.8%,处理时间10 h,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分别为53.61%、51.06%和53.28%,均接近半致死量,同时发现多株幼苗叶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