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1 毫秒
61.
基于GIS的安徽省冬小麦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灾害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承灾体、孕灾环境和抗灾能力是影响气象灾害损失程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明确安徽省冬小麦干旱脆弱性的分布规律,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以冬小麦农业干旱为研究对象,选取冬小麦种植密度和产量水平、土壤质地、高程及高程标准差、森林覆盖率、综合水网、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和人均GDP等作为灾害脆弱性分析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系数,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生成安徽省冬小麦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布图。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小麦农业干旱脆弱性南北差异较大,沿淮淮北地区是冬小麦主产区,同时也是农业干旱非常脆弱的地区。综合水网、土壤质地、森林覆盖率和旱涝保收面积等对农业干旱的影响较大,应积极采取增强冬小麦主产区抗旱能力的措施,降低沿淮淮北冬小麦农业干旱的脆弱性,提高安徽省冬小麦稳产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烯唑醇对"香梨"与"新梨7号"脱萼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香梨和新梨7号为试材,在大蕾期分别喷施100、200、300、400 mg/L烯唑醇进行脱萼处理,果实成熟后,研究烯唑醇处理对香梨和新梨7号脱萼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烯唑醇对香梨和新梨7号果实脱萼率和果实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香梨和新梨7号经200 mg/L烯唑醇处理后,其脱萼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3%和86%。200 mg/L烯唑醇处理的香梨和新梨7号能显著增加果实单果重和纵横径,但果形指数无明显变化。400 mg/L烯唑醇能显著提高香梨和新梨7号梨果皮的叶绿素含量。200 mg/L烯唑醇能够提高香梨和新梨7号果实出汁率、增加果实干物质含量、增大果实硬度、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 mg/L烯唑醇能够降低香梨果实石细胞含量,新梨7号经200 mg/L处理后石细胞含量最低,200 mg/L烯唑醇时果实V_C含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香梨和新梨7号萼片脱落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是一种玉米带与大豆带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玉米大豆的一季双收。山东省作为国家重点推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的试点区域,承担着推广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的重任。基于此,本文以山东聊城为研究对象,探讨聊城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以期提升聊城地区玉米大豆的种植效益,促进山东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64.
寡糖作为生物农药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在与病原菌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逐渐发育出自我防御响应体系,当受到微生物病原菌侵染时,会启动防御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防御反应使植物免受微生物病害感染。这种防御响应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蛋白与病原菌激发子相互结合,使寄主植物识别侵染微生物,并通过信号传导网络在细胞内传递感染信息,启动抗性基因表达,产生防御反应。研究证明,寡糖能够作为外源性激发子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响应,因此,寡糖作为生物农药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安徽淮河流域各级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淮河流域安徽省境内多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点面结合、长短期结合的方式,分析淮河流域不同级别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年总降水量、大雨量和暴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显著,但年总降水日数减少,大雨以上级别雨日有微弱增加趋势,夏季降水量和大雨以上级别降水占总降水量的比例也有增加趋势;年和夏季的大雨和暴雨强度随时间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20世纪90年代后呈增大趋势;产量与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为二次曲线关系,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高于降水日数。近年来,平均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均高于农作物获得高产的最适值,涝灾受灾面积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6.
为了进一步明确江淮区域气候变化对两熟制粮食作物物候期及周年光温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以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察站1992—2013年气象数据、作物生长发育期数据与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熟制作物物侯期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积温、辐射和降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2—2013年沿淮淮北冬小麦-大豆种植模式,冬小麦播种期提前趋势显著(P0.05),平均每10a提前3.03d,成熟期变化不显著,全生育期平均每10a增加3.54d;大豆播种期和开花期则显著推迟(P0.05),平均每10 a推迟3.06 d和0.86 d,全生育期平均每10 a减少3.65 d。江淮冬小麦-一季稻模式,水稻播种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显著提前(P0.05),平均每10 a分别提前5.12 d、3.87 d和2.92 d,全生育增加2.2 d;小麦有同样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表现为每10 a缩短0.8 d。沿江江南双季早稻物候期变化不明显,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0.6 d;晚稻平均每10 a播种期推迟1.14 d,抽穗期与成熟期分别提前0.71d和6.85 d,成熟期提前趋势显著(P0.01),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5.17 d。沿淮淮北冬小麦与江淮一季稻以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积温呈增加趋势,大豆与江淮冬小麦积温减少。沿淮淮北与江淮冬小麦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辐射呈增加趋势,大豆与一季稻则表现为减少。不同种植模式第1季作物冬小麦和早稻的降水均有减少趋势,而第2季作物大豆、一季稻和晚稻则呈增加趋势。冬小麦-一季稻种植模式周年光温水生产效率最高。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积温和辐射与沿淮淮北冬小麦和沿江双季稻的产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光温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江淮一季稻积温过高和降水过多也限制产量提升。气候变化改变了两熟制粮食作物物侯期,进一步影响了光温水气候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效率。通过改良品种、改变播栽时间、提高抗逆性等适应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玉米苗期及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比较了花期短果枝上不同序位梨果柄、胴部和萼筒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的变化,并对其相应序位的果实脱萼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花序序位升高,库尔勒香梨果实的脱萼率呈增加趋势;从大蕾期到末花期,第1序位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呈增加趋势,第2、3、4和5序位维管束数目和面积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除第2序位胴部和萼筒维管束面积呈增加趋势外);在相同物候期条件下,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大小均表现为第1序位第2序位第3序位第4序位第5序位;脱萼率与果柄维管束数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胴部维管束数目、萼筒维管束数目、胴部维管束面积和萼筒维管束面积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9.
信息技术教学对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大的作用,是中学学习阶段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文章总结了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些现实性的经验,提出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些现实性的策略,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信息技术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