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1.
通过设置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的影响试验,研究在不同施肥处理情况下,玉米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安徽沿江平原稻区不同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以为科学选用稻麦模式适宜水稻品种类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影响大小表现为迟熟中籼>中熟中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晚粳;随播期推迟,迟熟中籼、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水稻产量均显著下降,播期对中熟中粳、迟熟中粳产量的影响则不明显。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与适播期春小麦接茬周年产量高低表现为“迟熟中籼稻-春小麦”>“中熟晚粳稻-春小麦”>“迟熟中粳稻-春小麦”>“早熟晚粳稻-春小麦”>“中熟中粳稻-春小麦”。在稻麦不同种植模式中,5月20日前播种的“迟熟中籼稻-春小麦”模式周年温光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较目前6月9日播种的“早熟晚粳稻-春小麦”模式的周年温光生产效率提高16.26%以上、周年光能利用效率提高18.06%以上。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热量资源空间分布模型及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安徽省热量资源进行栅格化处理,解决无测站地区的热量资源估算问题,为区域农业气候资源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安徽省1971~2000年气象站地面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支持下,采用多元回归结合空间插值方法,建立安徽省热量资源要素空间分布模型,并比较反距离权重法(IDW)、克里格和样条函数3种空间插值方法的精度。【结果】基于GIS平台,建立了安徽省250 m×250 m分辨率的温度和积温栅格化数字地图。对空间插值方法的交叉验证结果表明,3种空间插值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误差平方的平方根排序均为IDW<克里格法<样条函数法,IDW法效果最优。【结论】应用GIS空间内插技术,构建高分辨率的栅格化热量资源要素集,可有效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和利用的精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冬小麦发育期农业干旱发生风险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客观准确的干旱风险评估是各级政府进行生产布局、制定防灾与减灾决策的依据.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逐日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累积湿润指数为干旱指标分析了各地冬小麦发育期内干旱发生的风险度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地区分布看,冬小麦发育期内干旱发生风险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淮北大部处于重度风险以上,江淮大部基本无风险;从冬小麦发育阶段看,以灌浆-成熟期的旱灾风险最大,拔节-抽穗期次之,返青-分蘖期最小;从年际变化看,虽然各区旱灾风险的变化趋势不同,但2000年后均明显增大,近年来的加重趋势值得关注.冬小麦产量损失与干旱发生时段密切相关,小麦拔节-灌浆期发生干旱时减产最重;同时旱灾的持续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损失越重.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下安徽省近35 a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重要的水分资源分量。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安徽省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利用安徽省79个台站1971-200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生成基于GIS的安徽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近35a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空间分布特征为,平原大、山区小;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从时间尺度上看,自1971年以来,参考作物蒸散量总体上呈随年代波动下降趋势,但存在地区差异;年内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逐月变化呈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7月,5-8月份较多,11月至翌年2月最低,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论苜蓿型奶牛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苜蓿型奶牛业”就是通过推广种植苜蓿和饲喂苜蓿,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奶牛业。苜蓿型奶牛业应在30~50年内成为我国农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不仅因为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对奶牛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更因为种植苜蓿可节省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对阿拉善左旗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不仅因为我国牛奶消费水平与世界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更因为通过奶牛业和乳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超低温保存是植物优良种质长期保存的重要方法。本文为探究梯度预处理对超低温保存存活率的影响,以期有效保存华北落叶松胚性组织的发育潜能。  方法  本研究以华北落叶松胚性组织为材料,对超低温冷冻保存程序中预培养、冷冻处理方式、解冻方式和恢复培养等关键环节开展研究。预培养和冷冻保护共设计成4种处理,以不经过预培养和冷冻保护直接冷冻保存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  结果  结果表明:处理组合1、2、3之间虽无显著差异,但结合冷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 DMSO)对细胞具有一定毒害作用,高浓度的DMSO会影响后续胚性组织的恢复甚至造成细胞死亡,因此选出效果较好的超低温保存方法为: 0.2、0.4 mol/L山梨醇液体梯度预处理与0.4 mol/L山梨醇 + 5%DMSO为冷冻保护剂进行冷冻保护,最佳解冻方式为37 ℃水浴,解冻后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活性最高达78%;超低温保存后的胚性组织与正常增殖的胚性组织在外观及显微结构上无明显差异,且低温保存后的愈伤组织仍保持分化形成体细胞胚的能力。  结论  研究结果为华北落叶松乃至其他针叶树胚性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石油菜为荨麻科植物波缘冷水花(Pilea cavaleriei Levl.)的全草,主要含有倍半萜、苷类化合物、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化痰止咳的功效。通过对石油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石油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制作开顶式气室控制CO2浓度,对盆栽大豆进行试验测定,分析了大豆根系生长和生理特征在CO2浓度升高条下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大豆根系生长受到明显促进,根系更加发达,表现为根系体积、生物量以根冠比的显著提高,主根长度、直径和侧根密度亦呈增加趋势。CO2浓度为450、550、650和750μmol/mol时,与CO2本浓度相比,大豆苗期根系体积增加10.2%~36.7%,开花期提高13.2%~34.7%,鼓粒期增幅达13.9%~49.4%。根干重的提高幅度与根体积增幅基本一致,根冠比随CO2浓度升高而加大。同时,高浓度CO2条件还促进了根系活跃吸面积的增加和根系活力的加强,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的增大在开花期较为显著,增幅为6.9%-29.9%,根系活力在开期和鼓粒期增幅较大,分别提高6.8%-25.0%和7.2%-24.4%。件及底系收花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明确安徽省稻曲病发生关键期, 探索稻曲病气象等级预报方法, 以满足对该病害气象等级预报的服务需求?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利用1995年-2018年一季稻稻曲病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 通过相关分析确定稻曲病发生关键期?根据稻曲病大发生对适温高湿环境的需求及不同降水等级和温度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不同, 以稻曲病发生关键期降水日数为基础, 引入雨量系数和温度系数, 形成稻曲病发生综合气象条件指数, 通过最优曲线回归分析, 建立稻曲病预报模型?结果表明, 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池州市一季稻稻曲病发生关键期; 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与稻曲病病穗率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日数与病穗率相关性; 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准确率为81.0%, 2016年-2018年模型预测结果均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由于样本中轻发生和大发生年份较少, 对轻发生和大发生预报的准确性需在样本丰富条件下进一步验证?模型在业务应用中, 可结合CFSv2模式逐日降水和气温预报产品, 提前10~30 d开展稻曲病气象等级预报, 对做好稻曲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