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8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渗灌是节水农业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利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本研究以甘肃省金昌市杨柳青公司紫花苜蓿‘艾迪娜’(M.sativa L.‘Aidina’)试验地渗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渗灌次数(0次、1次、2次、3次)对苜蓿出苗期不同土层深度及管距位置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深度,pH最高值均出现在管上,较CK升高了8.21%和8.68%,最低值都出现在管中,较CK降低了2.70%和3.37%;2水和3水均能显著提高不同土层深度及不同管距位置的pH值(P0.05)。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管中的水溶性盐含量均高于管上和管近,且最大值都出现在1水,较CK分别增加了83.26%和96.34%;不同土层深度,2水的水溶性盐含量平均值都低于1水和3水;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钠离子和钾离子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管中。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管中的水解性氮含量均高于管上和管近,最大值都出现在1水管中,较CK分别增加了112.68%和34.48%。随着渗灌次数的增多,0~10cm土层深度不同管距的速效磷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不同土层深度及管位的有机质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水显著提高了各位置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综上所述,渗灌2次比较好,土壤水溶性盐含量较低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利于苜蓿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陈春  庄西卿  陈孝丑  张毅智  林成立  王勇 《园艺学报》2020,47(Z2):3049-3050
‘红天鹅’是以蝴蝶兰‘宝岛玫瑰’为母本,‘超群火鸟’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选育出的大花型蝴蝶兰新品种。花色鲜红,平均花朵横径为10.3 cm,花朵纵径为10.1 cm,花朵数为8 ~ 10朵,花穗自然弯曲,可不用人工造形。花芽对低温极为敏感,在年前开花,适合作为春节年销花品种,花期长达119 d。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CC旋风孢子分离器与MH5型机器及200目振动筛的分离效果,以及分离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绿色木霉等固体发酵的真菌孢子粉,结果表明,研制的CC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优于MH5和200目振动筛,并适合各类生防真菌高纯度孢子粉的分离,而且在制造成本上占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丁旻  刘波  陈春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6):110-115
为进一步加强云闪分布特征分析,增强对雷暴云内物理过程的认识,利用2015—2017 年VLF/LF三维闪电探测系统的数据资料对贵州省闪电特征进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云闪还是地闪,均以负闪为主;闪电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闪电最少,闪电月际分布主要为单峰型,仅冬季Z比率大于1;闪电主要发生时段为16 时至次日凌晨2 时,Z比率与全闪频数随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18;全省闪电密度整体呈西高东低趋势,年均闪电密度为5.07 次/(a ·km2);云闪主要发生在高度2k~7 km,全年云闪高度呈下降趋势;雷电强度主要分布在5k~45 kA,平均陡度为7.34 kA/μs。本研究有利于对闪电特征开展更全面的探究和分析,同时对强对流天气监测和预警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论文作者背景与论文产出力和影响力的关系。方法采取多因素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我院2000年~2006年间发表的论文数及被引频次与作者背景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论文作者背景因素中,作者承担课题级别,是否为重点学科,学历高低,职称等级是论文产出力的四大影响因素,作者的教学职称等级和承担课题级别是论文影响力的两大影响因素。结论:为了提高科研机构的产出力和影响力,科研管理部门不仅要引导科研工作者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更要从科研课题立项,重点学科建设,科教协调发展上进行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16.
辐照对茶叶中菊酯类农药的降解及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农药残留量超标时有发生,采用辐照技术对茶叶进行处理是近年来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新方法。通过对茶叶中菊酯类农药的辐照降解研究以及茶叶水浸出物及主要成分氨基酸、茶多酚、粗蛋白、咖啡碱的分析,结果发现:茶叶中的菊酯类农药,随着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加降解增加;剂量率对茶叶的农残降解没有影响;茶叶中菊酯类农残含量在限量标准的1.4~1.7倍时,在50 kGy吸收剂量下,茶叶中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可以达到或接近欧盟农残限量标准。0~50 kGy的辐照剂量范围处理农残时,茶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基本未变,说明在0~50 kGy辐照处理农残对茶叶的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土壤重金属团聚体颗粒组微域环境的空间分异,对阐明土壤重金属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铅(Pb)在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分布及其与蔬菜吸收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选取22种典型土壤,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添加硝酸铅的方法,测定分析了这些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Pb含量及其与两种叶菜(苋菜和空心菜)Pb吸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粒径大小对于Pb在土壤中分布有显著影响:各粒级Pb含量为71.3~2245.4 mg· kg-1,根据各粒级组分分布,可计算出2~0.5 mm粒级Pb含量占全量的比例为1.21%~28.96%,0.5~0.25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1.98%~22.15%,0.25~0.05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3.29%~38.41%,0.05~0.002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4.94%~68.17%,<0.002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2.30%~56.50%.Pb在红壤等14种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随着粒径减少大致呈递增趋势,黏粒组的团聚体普遍呈现出Pb富集现象;在潮土等8种土壤中,Pb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呈现双峰分布趋势,在黏粒组和粗砂组团聚体中都出现富集现象.此外,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活性氧化铁等对不同粒级团聚体中Pb的富集系数有显著作用.粉粒组团聚体中Pb含量与叶菜类蔬菜Pb的吸收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黄花叶病病毒引起的土传病害,现已成为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毒病之一。为确保小麦生产,介绍了抗黄花叶病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维护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探究了1980—2015年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青藏高原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上呈扩张趋势,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来源于对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占用;2)研究期内,农村居民点斑块形状逐渐趋于不规则,斑块破碎度降低,连续性增强;3)农村居民点集聚特征明显,分别在青海省东部和南部以及西藏南部形成了高值集聚的中心;4)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主要受高程和坡度的约束,同时受到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交通和城镇的发展是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青藏高原乡村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严格把控生态红线,同时依托政策支持,不断优化乡村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青藏高原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泗稻15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最新选育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综合性状好、后期转色快、抗病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于2016年5月通过江苏省审定。本文介绍了泗稻15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