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滨麦[Leymus mollis(Trin.)Pilger,NsNsXmXm,2n=28]属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大麦亚族(Hordinae)赖草属(Leymus Hochst.)的一个多年生四倍体植物,蕴含着丰富的小麦改良优异基因,是小麦育种的重要三级基因资源。为给普通小麦-滨麦种质类型的创制、筛选和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细胞学观察、顺序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及分子标记等技术分别对普通小麦7182、滨麦及其高世代衍生系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寡核苷酸探针pSc119.2和pTa-535相结合的技术绘制出普通小麦7182所有染色体的FISH标准核型图。初步推断出滨麦的染色体核型公式2n=4x=28=22m(6sat)+6sm。同时通过FISH-GISH技术鉴定出两种类型的普通小麦-滨麦高世代衍生系M47和M39,染色体组成分别表示为2n=56=42T.a+14L.m、2n=56=44T.a+12L.m。  相似文献   
12.
小麦 中间偃麦草衍生后代的细胞学和SSR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的杂交组合NZ2W5的衍生后代中是否含有中间偃麦草的遗传物质,利用细胞学和SSR技术对该组合的12个衍生单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NZ2W5组合衍生后代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均为2n=21Ⅱ.以相关亲本中间偃麦草、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远中2、普通小麦合作2号和阿勃以及衍生后代为材料,选取均匀分布于小麦各条染色体上的480个SSR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Xbarc008、Xbarc195、Xwmc489、Xcfb3440、Xwmc331和Xgwm608等20个标记在中间偃麦草中具有特异条带,其中定位在小麦4D染色体上的标记Xwmc331可以在NZ2W5组合衍生的12个单株中检测到中间偃麦草119 bp的特异条带.研究结果表明,NZ2W5组合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基本稳定,携带中间偃麦草的遗传物质,涉及的外缘遗传物质可能同源于小麦的第四部分同源群.  相似文献   
13.
源自苏联的波斯小麦Cypa35-3对陕西关中地区白粉菌优势小种表现为成株期高抗白粉病。为明确Cypa35-3抗白粉病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及其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Cypa35-3与高感白粉病的加拿大二粒小麦Flavescens进行杂交,在成株期自然发病条件下对亲本及其杂交F1、F2、F2∶3群体进行白粉病抗性评价与遗传分析;选用分布于A、B染色体组14对染色体上共计601对SSR标记,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Cypa35-3的F2群体进行多态性标记筛选。结果表明,Cypa35-3的成株期白粉病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Cypa35-3。通过群体筛选,获得4对位于1B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分别为Xbarc81、Xcfd48、Xbarc61、Xbarc302,其中Xbarc81、Xcfd48位于PmCypa35-3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25.2 cM、8.6 cM。由此将成株期抗白粉病基因PmCypa35-3初步定位于1B染色体。通过与1B染色体上及波斯小麦中正式命名的抗白粉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Popd.) Barkworth and Dewey]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茎秆粗壮、穗长花多等优异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课题组从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一份抗条锈病的衍生系CH18067,本研究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抗条锈病性等综合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CH18067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2条,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可均等分离,表明其细胞学遗传稳定。利用寡核苷酸探针Oligo-pTa535(红色)和Oligo-pSc119.2(绿色)对CH18067进行FISH鉴定,结果显示,CH18067缺失小麦2D和4D染色体,同时含有2对具有特殊带型的染色体;通过对CH18067进行FISH-GISH、mc-GISH、液相芯片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2对具有特殊带型的染色体中,在长臂和短臂末端均呈现Oligo-pTa535探针红色带型的染色体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2J染色体,在着丝粒位置和长臂末端均呈现Oligo-pTa535探针红...  相似文献   
15.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经细胞学鉴定,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新种质。然后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将八倍体小偃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早优504和小偃503。这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65g/kg,沉淀值分别为37.9和46.4mL,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96和340g/kg,稳定时间分别为3.5和13.0min。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早优504平均产量5250kg/hm2,最高产量6225kg/hm2。小偃5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0kg/hm2。  相似文献   
16.
西农系列小麦骨干新品种赤霉病抗源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赤霉病(FHB)是由镰刀菌引起的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的严重病害[1]。近些年,我国黄淮南片小麦赤霉病爆发,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劣化。气候趋暖和秸秆还田可能是赤霉病重发的诱因[2]。生产上急需抗赤霉病品种。通过2014-2016三年的生产反馈和抽样调查发现,在河南南阳、驻马店等赤霉病重发区,西农979、郑麦9023、  相似文献   
17.
早熟先质小麦504于1993年5月由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了予审.501小麦是以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大穗78-3,79104等复合远缘杂交选育而成.半春性,早熟,一般比小偃6号早5~7天.株高80cm左右,抗倒状.叶片上挺,株型紧凑,适于麦棉、麦瓜、麦辣套种.穗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饱满,容重高,全角质,千粒重38~40g.经农科院测试中心分析:蛋白质含量15.79%,干面筋含量13.01%,赖氨酸含量0.414%,粗脂肪含量1.51%.对条锈23.25.28.29号小种免疫,对条锈27号小种高抗;中感赤霉和白粉病.抗蚜虫,口紧较抗吸浆虫.  相似文献   
18.
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出了一个早熟、矮秆小麦新品系,其原系谱号为84S504,株高80cm,半春性,比小偃6号早熟5-7天,高抗条锈病,轻感白粉病、赤霉病.  相似文献   
19.
朱建峰  陈春环  吉万全 《种子》2016,(5):108-109
研究了种子大小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苗重,根重的影响,并对不同基因型种子发芽指数差异进行了研究.为生产使用种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荣琦  陈春环  吉万全 《种子》2012,31(4):115+118
陕麦159是利用远缘杂交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2005~2007年参加陕西省区域试验,2年13点次,平均产量7336.5 kg/hm2,比对照增产5.7%;2006~2007年参加陕西省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7027.5kg/hm2,比对照增产8.9%.该品种半冬性,株高80 cm左右,抗倒伏性强,综合抗病性好,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14.5%,湿面筋含量32.6%,沉降值54.0 mL,稳定时间21.9 min,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2008年该品种授权杨陵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经营,通过建立良种繁殖基地,根据陕麦159的特性进行土壤平衡施肥,科学的栽培技术及综合植保防治等措施提高了陕麦159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