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茶秆竹竹笋夜蛾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茶秆竹竹笋夜蛾的综合防治,在虫口密度较高时,应以化学防治为主,重点保护好第一批笋;在劈青的前提下,使用复配的25%笋虫灵1号、18%笋虫灵2号乳剂地面喷药,每次用药量为1 5L·hm-2,兑水75L喷洒,若在出笋初期和盛期各喷药1次,防治效果达80 0%以上;若喷药1次,应在出笋初期,防治效果亦可达64 8%;林间使用垦土、施肥等营林措施,还能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在虫口密度明显下降后,应以营林措施、物理措施持续控制,从而达到控制茶秆竹竹笋夜蛾危害,改造低产林,培育丰产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发育、色素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田间条件下,模拟20%平流层臭氧层的减薄,研究了增强紫外线-B辐射(280~320nm)(UV-B)对10个大豆品种生长、发育、色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强的UV-B辐射使一些大豆品种的物候期发生改变。(2)明显降低多数品种光合作用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所有品种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3)大豆品种的株高、根茎叶生物量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草铵膦在油菜植株、土壤中的消解情况及其残留对下茬作物水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油菜施用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后叶片和土壤中草铵膦的消解动态及对后茬作物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施用1%草铵膦,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油菜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3 d和3 d,喷药后21 d,转基因油菜叶片中测不出草铵膦存在;在田间条件下夏季土壤和秋季土壤中草铵膦的半衰期分别为2.5 d和6.6 d,夏季土壤和秋季土壤分别在中第14天和第28天检测不到草铵膦;室内恒温4℃和25℃情况下,草铵膦降解速率较田间环境中缓慢,半衰期分别为21 d和14.4 d。水稻播种前15 d,土壤喷施1%和10%浓度草铵膦,水稻出苗率明显低于不施处理,10%处理叶片SPAD值在播种后30 d内一直最低,肉眼可见偏黄绿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出苗数与叶片SPAD值接近,处理间根长、农艺性状、产量等因素差异不明显,说明油菜田施用草铵膦对后茬作物水稻安全。本研究为草铵膦在油菜和水稻轮作体系中的使用提供合理指导。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场地修复过程中土壤环境因子对季节变化的响应机制,为油污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生态修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陇东适生植物"金盏菊"联合土著石油降解菌剂开展为期285d的场地原位修复试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季节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性等环境指标。[结果](1)场地修复过程中土壤TPHs降解率在夏(24.62%±3.96%)秋(29.93%±1.94%)两季明显高于春(3.82%±0.91%)冬(9.24%±0.87%)两季;(2)季节变化和强化处理对油污土壤酶活性和理化特性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5)。土壤pH值、含盐率和有机质含量在秋季明显降低(p0.05),而土壤速效养分均在夏秋含量最高(p0.05);(3)春季土壤微生物群落Evenness指数偏低(p0.05),夏季Richness指数明显增加(p0.05),Shannon-Wiener指数在夏秋两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4)NMDS排序结果显示,夏秋两季分异于其他季节主要与土壤微生物群落Richness指数(r2=0.706 3,p=0.002)和速效磷(r2=0.615 7,p=0.005)有关;(5)低温季节影响土壤TPHs降解率的因素主要是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叠加效应(54%),而夏秋两季土壤理化特性、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特性三者的共同作用可解释土壤TPHs降解率变异的74%。[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Evenness指数和土壤酶活性偏低是造成春冬两季土壤TPHs降解率偏低,而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Richness指数、速效磷含量和生物强化处理有效化水平是陇东地区夏秋两季土壤TPHs降解率明显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5.
“超细纤维”渗灌是一种通过纤维毛细作用,将水分从超细纤维毛细芯传递到植物根部土壤的节水灌溉方式。试验在宁夏永宁县玉泉营农场的摩尔多瓦(Vitis vinifera L.cv. Moldova)葡萄园中进行,灌溉方式分为环状超细纤维表面渗灌(A*0)、埋深10 cm的环状超细纤维渗灌(A*10)和常规沟灌(CK),每株单次灌水量为30 L,灌水周期为1个月。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水量下,A*10和A*0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较CK更稳定,叶水势总体上高于CK,说明“超细纤维”渗灌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水分状态,延缓了葡萄所遭受的水分胁迫。A*10和A*0的副梢生长量比CK分别提高了92%和57%;A*10的粒重比CK提高了8.1%,且A*10的产量比CK提高46.8%,说明“超细纤维”渗灌对葡萄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A*0和A*10的果粒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水平与CK差异不大。成熟期A*0和A*10的果粒脯氨酸含量低于CK,是由于“超细纤维”渗灌能够缓解葡萄所受到的水分胁迫;A*0和A*10的花色苷含量高于CK,分别比CK提高了5.2%和14.3%,表明A*10供水均匀连续,有利于花色苷的累积。收获时,A*0和A*10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CK,其中A*10比CK高29%。,说明“超细纤维”渗灌有助于葡萄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因此,“超细纤维”渗灌不仅比沟灌水分利用效率高,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