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8篇
  22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01.
陈影  张晟瑞  王岚  王连铮  李斌  孙君明 《作物学报》2019,45(7):1038-1049
以58份不同类型(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为材料,利用32对SSR标记分析大豆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采用NIRS和GC方法分别分析大豆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研究不同类型大豆种质油脂组成特点及其与演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油脂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栽培大豆脂肪含量(平均20.8%)显著高于野生大豆(平均10.49%),油酸含量(平均28.5%)显著高于野生大豆(平均14.37%),而亚麻酸含量却显著低于野生大豆;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大豆种子中的脂肪与油酸含量显著正相关(r=0.85^**),而与其他脂肪酸组分极显著负相关;油酸与所有其他脂肪酸组分均负相关,特别是与亚麻酸和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和.0.89^**);油脂组成和SSR标记对不同类型大豆种质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2种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分为栽培和野生2个亚群,半野生大豆则分布于2个亚群中。由此可见,大豆油脂组成与大豆种质的驯化程度有关,脂肪含量和亚麻酸含量可以作为大豆演化分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02.
基于CFD的螺旋槽干气密封端面流场流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Gambit软件建立三维螺旋槽干气密封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网格划分.在特定工况下,运用Fluent软件对螺旋槽干气密封内部微间隙三维气体流场的两种流态,即层流和湍流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两种流态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以及泄漏量.运用模拟得到的层流和湍流的速度,根据流动因子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螺旋槽干气密封端面气体是以层流流动的.将模拟得到的层流和湍流的泄漏量与其相同工况下试验所测得的泄漏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螺旋槽干气密封端面气体亦是以层流流动的,模拟层流泄漏量为6.92×10^-6m^3/s,试验值为6.94×10^-6m^3/s,十分接近.综合以上两种结果表明:在一定工况下,螺旋槽干气密封端面气体是以层流流动的.  相似文献   
40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障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消除养猪场粪便污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养猪场粪便污水及气体的净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4.
[目的] 科学识别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类型,是理解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时空分布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 [方法] 基于域—生物群系—功能群(RBE)的分类原理,构建了包括3个1级,8个2级和24个3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并集成多源数据,开展了2000和2020年的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的分类制图。基于RUSLE模型、InVEST模型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演变。 [结果] ①河北省太行山区20 a间建设用地生态系统增加最多,主要来自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缩减了61 105.95 hm2,以雨养农田为主。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和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 584.32和2 535.66 hm2,而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减幅分别为0.96%和8.18%。未利用地生态系统受研究区生态保护措施影响减少5 800.68 hm2。 ②生态系统服务值受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影响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除粮食供给服务为西低东高,主要是由于农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③冷热点区域空间分布整体上具有重叠性,但仍有差异。 [结论] 提出的分类体系具有可行性,分类精度达到80%以上,符合研究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趋势,可为识别山区生态系统分类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政策提供科学支撑,进而促进山区生态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405.
406.
为了探清河南省工业区地下水水质情况及重金属健康风险状况,以河南省5个工业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46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检测。利用基于R语言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关性分析评价研究地下水环境质量,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除pH和耗氧量外,其余地下水常规指标均有超标。重金属指标中的Pb、Fe、Mn、As等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其中Pb超标率最高,研究区地下水重金属总体离散程度高。研究区地下水点位的水质未达到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的占 20.45%。重金属元素总浓度堆积值排在前 3 的采样点分别是 JL05、JL09 和 QS04,最高者达 11 539.49 μg·L-1。重金属与常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酸碱度影响着Cd、Cr6+和Ni的质量浓度,Pb、As与总硬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NO2-N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i、Mn、Zn含量受其他组分影响较大;Fe与Mn、Hg、As,Mn与Ni、As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健康风险评价显示,暴露人群经口摄入的健康风险大于经皮肤接触的,未成年人受到的健康风险略高于成年人;致癌总风险高于非致癌总风险,As、Cd是引起该地区人群致癌健康风险的两个首要因子。模糊综合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两种模型的评价结果有所差异,在研究水环境污染状况时,结合两种模型可使结果分析更全面。  相似文献   
407.
兔粪不仅可以作为养殖饲料,且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可以作为理想肥料。不仅提高了养兔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该文介绍了兔粪的利用及处理方法,以为提高免粪的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8.
以64个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菌株为材料,对20个性状(6个菌丝性状、14个子实体性状)进行筛选,经表型观测、菌丝生长速度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筛选出3个菌丝性状(菌丝体胶质物、菌落背面色素和菌棒颜色)作为DUS测试性状。在14个子实体性状中,抽取2个数量性状(鲜耳片长度、宽度)进行6个取样量(20、40、60、100、150、200朵)的方差分析,发现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选取40朵作为子实体性状测试的取样数量。对14个子实体性状中4个数量性状(鲜耳片长度、宽度、厚度和耳片干湿比)进行变异分析,变异系数范围为16.00%~38.17%,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进而进行正态性检验和频次分布分析,4个数量性状基本符合正态性分布;再比较概率分级法、传统分级法和最小显著差法3种分级方法,确定概率分级法作为4个数量性状的分级方法,性状分为3~5级。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1.82时,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鲜耳片腹面主要颜色是类群Ⅲ和类群Ⅳ划分的代表性状,2个类群供试菌株的占比近97%,适合做分组性状。通过以上评价分析,筛选的17个测试性状(3个菌丝性状和14个子实体...  相似文献   
409.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类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与生态健康是在全球环境逐步恶化的现实中所必须面临,同时又必须用新的科技手段不断加以改善和提高的一个挑战。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为保证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避免且日益加深的危害,进而也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为了既保证粮食安全,又保持生态健康,科研工作者已研制出多种与化学农药功能相似的生物农药。主要叙述了使用化学农药为人类粮食安全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10.
毛竹作为大型克隆性植物,具有生理整合、形态可塑等克隆特性,有着很强的扩张性,可侵入邻域生态群落,并使被入侵生态系统内其他植物逐渐退出群落,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总结了毛竹在扩张过程中对受侵生态系统内土壤生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产生的影响,以及毛竹扩张后的植被演替、地表凋落物状况、土壤环境特征与土壤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毛竹林扩张的生态化控制与生态风险评估等研究提供参考,维护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的稳定与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