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41.
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丘陵地区普遍栽培的茶树品种福云6号和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按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分别以日光萎凋和空调间萎凋2种方式制作红茶,通过感官评审,分析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采用空调间萎凋,以福云6号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产品总品质得分与春秋鲜叶红茶相近,且明显高于日光萎凋、以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说明采用空调间萎凋方法及福云6号夏暑鲜叶加工红茶具有较好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42.
为探明氯啶菌酯与氟啶胺混剂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开发防治稻瘟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氯啶菌酯、氟啶胺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并进行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啶菌酯、氟啶胺及其配比为4:1、3:1、2:1、1:1、1:2、1:3和1:4的混剂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1.4417、0.5445、0.2313、0.2693、0.1695、0.4151、0.2796、0.3395和0.3428 μg/mL,7种混剂的增效系数分别为4.69、3.79、5.49、1.90、2.46、1.90和1.81,氯啶菌酯与氟啶胺配比为2:1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各处理对稻穗瘟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600 mL/hm2、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450 mL/hm2、30%氯啶菌酯SC 450 mL/hm2、75%三环唑WP 300 g/hm2、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300 mL/hm2、40%稻瘟灵EC 1200 g/hm2、30%氟啶胺SC 450 mL/hm2,防效分别为88.39%、83.40%、80.22%、72.91%、71.28%、65.09%和60.79%,并且均对水稻生长安全。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600 mL/hm2对稻瘟病防效优良,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开发为稻瘟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43.
为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高效的新配方药剂,延缓噻呋酰胺抗药性的产生,以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两者混配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噻呋酰胺。供试的8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联合作用均表现为增效或相加作用,其中噻呋酰胺与氟环唑按3∶1、2∶1的比例混配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77、2.02。二者混配防治水稻纹枯病可行,其中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以2∶1混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4.
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区分剂量法检测了采自江苏省句容市的98株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结果表明:多菌灵抑制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610~2.2991μg/m L之间,平均为0.5285μg/m L;敏感、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55.10%、43.88%和1.02%。区分剂量法检测结果表明: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51.02%、45.92%、3.06%和0%。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34%丙溴磷.氟啶脲乳油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适宜用药剂量、用水量和用药时间,结果表明:34%丙溴磷.氟啶脲乳油适宜用量在600 m l/hm2左右,药后35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在85%以上;防治适期为稻纵卷叶螟幼虫初孵高峰期前4 d至幼虫3龄初期;用水量不低于150 kg/hm2,最好在300 kg/hm2以上,以保证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6.
噁唑酰草胺EC对水直播稻田千金子和稗草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直播稻田用10%噁唑酰草胺EC 1 050 mL/hm2以上,药后35 d对千金子株防效在90%以上,鲜重防效在85%以上。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100%。  相似文献   
47.
草莓枯萎病菌拮抗细菌JX-13的鉴定及生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生防菌株JX-13的分类地位,评价其对草莓枯萎病的生防效果,依据JX-13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和gyrB基因碱基序列同源性对其进行分析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试验评价其对草莓的促生作用和枯萎病生防效果。结果表明,JX-13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均与芽孢杆菌很接近,16S rRNA和gyrB基因碱基序列分析发现,JX-13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中与Paenibacillus polymyxa strain IIF5SW-B3属于一个类群,相似性高达99.00%。发酵加工的1×10~(10) CFU/g JX-13可湿性粉剂(WP)和1×10~(10) CFU/g枯草芽孢杆菌WP对草莓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质量浓度(EC_(50))分别为19.977μg/ml和41.409μg/ml。对草莓繁苗田进行2次灌根处理,JX-13 WP 500倍液处理对草莓植株有明显促生作用,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96.03%。定植当天和第7 d对定植田进行2次灌根处理,药后50 d、80 d分别进行田间调查,JX-13 WP 500倍液对草莓枯萎病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和68.94%。菌株JX-13被鉴定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其发酵液加工的1×10~(10) CFU/g WP在草莓繁苗田和定植田中具有防治枯萎病和促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江苏省油菜田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对高效氟吡甲禾灵(haloxyfop-R-methyl)的抗药性以及对芳氧苯氧丙酸(aryloxyphenoxypropionate,AOPP)类和环已烯酮(cyclohexanedione,CHD)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本研究从江苏省11个县(市)油菜田采集到12个日本看麦娘种群,以种子生物测定法测定日本看麦娘种群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药性以及对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采自句容的两个日本看麦娘种群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76.03和61.18,丹阳、高淳和溧阳3个种群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5.89、4.37和4.29,最敏感的为宜兴种群,其相对抗性倍数为1.37,证明部分地区日本看麦娘种群对高效氟吡甲禾灵已产生抗药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种群对AOPP类除草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交互抗性水平依次为精吡氟禾草灵>精喹禾灵>精噁唑禾草灵;而抗性种群对具相同作用靶标的CHD类除草剂烯草酮则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49.
【目的】为调查江苏镇江地区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情况。【方法】采集受水稻恶苗病菌侵染的水稻植株,分离水稻恶苗病菌并鉴定其种属关系,利用PCR检测咪鲜胺作用靶标位点cyp51A位点是否突变,分析水稻恶苗病菌抗咪鲜胺的作用机制。【结果】在江苏镇江地区的发病水稻田成功分离水稻恶苗病菌98株,优势种群是藤仓镰刀菌。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EC_(50)值介于0.011~0.175μg·mL~(-1)之间,对咪鲜胺的抗性水平较高。【结论】检测抗性最高和最敏感的各2株菌株靶标位点cyp51A基因发现无明显的点突变,证明其突变机制不是由于cyp51A位点突变而导致,推测可能是该位点的mRNA过量表达导致。  相似文献   
50.
水直播稻田用10%噁唑酰草胺EC 1050 mL/h㎡以上,药后35 d对千金子株防效在90%以上,鲜重防效在85%以上.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