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8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甘蔗F_1代糖分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甘蔗F_1代群体6个糖分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丛含糖量的表型分布呈现偏向高端的近似正态分布,蔗汁蔗糖分、蔗汁转光度、蔗汁锤度、田间锤度和蔗汁重力纯度的表型分布呈现偏向低端的近似正态分布:丛含糖量的基因型变异系数为33.37%-50.82%。基因型变异范围为0.053-0.298kg;蔗汁蔗糖分的基因型变异系数为4.60%-11.66%,基因型变异范围为8.94%-17.97%;6个糖分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为69.61%-73.21%。  相似文献   
32.
台湾糖业考察报告陈如凯1张哲元1林彦铨1李奇伟2(1福建农业大学,福州350002;2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糖业研究所,广州510316)中国作物学会甘蔗协会赴台考察组一行四人,于1997年3月10日至3月20日考察了台湾甘蔗糖的生产、科研和开发,短短10...  相似文献   
33.
【研究目的】初步探讨斑茅3个关键逆境适应相关基因在水分胁迫下的表达机制。【方法】已克隆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鸟氨酸氨基转移酶、甜菜碱脱氢酶3个基因和内参基因的基础上,应用定量PCR技术,对这3个基因在不同胁迫时间下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斑茅的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鸟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甜菜碱脱氢酶基因表达在初期均受抑制,后期表达持续上调,但甜菜碱脱氢酶基因受水分诱导表达较前两个基因明显。【结论】这可能暗示着在斑茅中,脯胺酸和甜菜碱的合成受水分胁迫诱导,而甜菜碱的合成相对脯胺酸和多胺受水分胁迫诱导影响更大。这些研究为斑茅抗旱的分子机制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
(1)采用针刺接种、催芽接种和浸渍接种等3种接种方式对13个甘蔗品种进行抗黑穗病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对黑穗病的抗性存在着真实的遗传差异;浸渍接种可使品种的形态学抗性和生理生化抗性得到充分体现,客观而真实地反映品种的抗病性;针刺接种或催芽接种可越过形态学障碍而直接检查品种生理生化的抗性反应。(2)采用浸渍接种法测定8个甘蔗品种在整个发病生长季产生黑穗病株的发展动态,从累积的丛感染率和感染率的发展曲线分析表明:黑穗病鞭子在整个生长季的发生,明显有3个稳定的发展水平,丛感染率虽能较好地反映品种的初侵染,而茎感染率则更适于检测再侵染的状况,更加准确地评价品种的抗病性;茎感染率的发展曲线采用模拟是适宜的,其中K值作为品种抗病性鉴定指标以评价甘蔗品种抗黑穗病的育种潜力是可行的;采用病情流行总量作为品种抗病性鉴定指标比其他流行学参数(如Ymax.Yo.P.r)可能会更合理些,与K值的评价效果取得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35.
利用甘蔗15个双亲杂交组合的后代为材料,研究了有性和无性世代6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相关和间接选择高产高糖基因型的效率。结果表明,不论在有性世代还是在无性世代,植株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大,与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遗传相关显著。相关遗传力分析揭示,通过植株高度间接选择高产高糖基因型的效果好,在甘蔗早期世代的育种实践中应对株高的选择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6.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技术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本文综述了基因芯片的产生背景、概念、原理、分类和制作方法 ,并展望了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用从德国引进的抗线虫基因Hs1pro-1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豆,以获得抗线虫转基因植株.提取克隆载体p1832,用Nco 酶切、Klenow补平和Sac 酶切,回收基因片段;提取表达载体pBI121,用Sma 和Sac 酶切,回收大片段;目的片段用T4DNA连接酶连接并转化E.coli,鉴定重组质粒;用基因枪轰击转化大豆品种早熟1号,获得18株再生苗,其中3株经PCR检测呈阳性,通过Southern杂交,证明Hs1pro-1基因已整合到其中2株大豆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8.
甘蔗植株受褪绿线条病感染后,不同品种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发生不同程度降低,而过氧化物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却产生不同程度提高。这些生理病变似与叶绿体解体、线粒体肿大、淀粉植的累积和降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比较不同选择途径的入选后代性状表现发现 :宿根选新植蔗 (PS)的有效茎数、小区产量和锤重明显高于新植选第 2季新植蔗 (P ) ,宿根选新植的宿根蔗 (SPS)的性状表现总体上优于新植选第 2季新植的宿根蔗 (SP ) ,SPS所有组合的小区产量均值和锤重均值都比 SP 相应组合高 ,锤度相近 .总体上 ,宿根选后代的主要性状宿根能力比新植选后代的高 .在甘蔗宿根性育种中 ,增加实生苗宿根这一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选择途径的入选结果比较表明 ,只在实生苗选择单株会有很多宿根性强的基因型漏选  相似文献   
40.
根据田间测定和有关生理分析的结果,探讨了福蔗8710在3种不同密度群体[6.3万苗/hm2(D1)、7.2万苗/hm2(D2)、81万苗/hm2(D3)]下的几个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福蔗8710不同密度对其群体光合性状、茎蘖消长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其品质性状没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2万苗hm2;福蔗8710的分蘖力和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均比对照种闽糖70一611强,属于中大茎、丰产高糖的中晚熟品种,栽培上应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