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2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越北腹露蝗卵块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地理统计学和扩散系数C、Taylor幂法则、Iwao聚片回归对广东省阳山县一河滩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卵块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越北腹露蝗卵块呈具有一定平均值的聚团的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卵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聚集原因是雌虫产卵习性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拟合的变异曲线为球型,其变程为15.5m、块金常数为18.7m、基台值为124.6m.  相似文献   
22.
南澳县近年来通过发展海水生态养殖的途径,利用栽培大型海藻(龙须菜)与鱼、贝类混养、间养,形成多元生态养殖模式,使养殖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本文就该岛海水养殖现状及各海区环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和布局,加强养殖海区容量的研究,完善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综合效益,以促进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3.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南澳岛现有太平洋牡蛎养殖面积约3万亩,是广东省最大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海藻与贝类混养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而且对修复海洋生态、防止赤潮污染危害有着积极意义。开展太平洋牡蛎和龙须菜生态立体套养,实现贝藻生态混养,是以较小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  相似文献   
24.
广东部分岛屿紫菜物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沿海紫菜物种自然资源现状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于2012年冬季对广东3个岛屿进行调查,并对采集样品进行形态、细胞学以及基于rbcL和nrSSU序列的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12月平屿岛优势种有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长紫菜(Pdentata)和皱紫菜(P.crispata);外伶仃岛、下川岛为皱紫菜和多枝紫菜(Pramosissima);3个岛屿的紫菜属于暖温性的刺缘组紫菜,染色体均为n=5,其中多枝紫菜染色体为首次观察报道。系统学结果显示,平屿岛皱紫菜与坛紫菜亲缘关系最近,与多枝紫菜之间的关系最远;外伶仃岛、下川岛皱紫菜与平屿岛皱紫菜的相似度远低于与多枝紫菜种间的系数。研究扩增了皱紫菜的nrSSU序列和多枝紫菜的rbcL、nrSSU序列,为紫菜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下皱紫菜(Porphyracrispata)生长及藻体生理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合皱紫菜生长温度为17~23℃,最适宜温度为17~20℃,在此温度下藻体可以保持较快相对生长速率,温度高于23℃时其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溃烂现象,说明皱紫菜耐受低温能力要比耐高温能力强。适合皱紫菜生长的盐度范围为25~35,最适宜盐度范围为30~35,在此盐度下藻体可以保持较快相对生长速率,低于15或高于35其生长缓慢甚至受到抑制,并出现发白、腐烂现象,说明皱紫菜的耐高盐能力表现强于耐低盐。适合皱紫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4000~7500lx,光照强度过低时其光合作用降低,而过高则影响藻体的新陈代谢、生长速度及其光泽度,从而影响皱紫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26.
广东省清远市越北腹露蝗发生动态的时间序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北腹露蝗属直翅目斑腿蝗科,是多食性的群集暴食害虫。据清远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提供的情况,越北腹露蝗在该市建市当年(1988年)首次在阳山县社步镇发现,当时为害面积不到0.02hm^2。此后,这种蝗害每年均有发生,并且范围不断扩大.至2001年.已从阳山县在小北江支流扩展到邻近的连州、连南、连山等地,发生面积1万hm^2。其中,蔬菜、玉米和蚕桑等农作物发生面积0.3万hm^2。目前已在阳山、连南、连州、连山和英德等地暴发。  相似文献   
27.
为探索广东紫菜(Pyropia guangdongensis)叶状体Hsp70基因在温度刺激下机体耐温相关分子机制,为广东紫菜的栽培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广东紫菜Hsp70基因(PgHsp70)全长序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广东紫菜叶状体分别在不同温度(22℃、27℃和31℃)条件下处理0、1/6、1/2、1、6、12、24和36 h后PgHsp70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PgHsp70基因序列长2004 bp,包含一个1866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62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67.7 kDa,理论等电点为4.87。基因表达水平定量分析表明,温度对PgHsp70基因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PgHsp70基因在不同温度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先上调后下降的趋势,且均于1 h表达量到达最高水平,其中,在31℃ 1 h表达量最高,为未经高温处理组的11倍,说明PgHsp70基因在应答高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以鹿角沙菜(Hypnea cervicornis)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光照强度(2 000 lx和4 000 lx和7 500 lx、10 000 lx和15 000 lx)、不同温度(15 ℃、20 ℃、25 ℃、30 ℃和35℃)、不同盐度(5、10、15、20、25、30和35)下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适合鹿角沙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2 000~4 000 lx,温度为20~30 ℃,盐度为20~35;最适合生长的光照强度为4 000 lx,温度为25 ℃,盐度为30,在此条件下藻体具有最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SOD活性最低。在光照强度4 000~5 000 lx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的质量分数降低,而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的质量分数上升;在温度25~35 ℃、盐度3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盐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质量分数降低,说明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有利于其生化组分积累。

  相似文献   
29.
杨雨玲  李伟  陈伟洲  徐军田 《水产学报》2013,37(8):1198-1205
为了探索大型海藻生活史丝状体阶段对于海洋酸化与紫外辐射的响应,实验选取经济海藻坛紫菜的自由丝状体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设置两个CO2浓度,正常CO2浓度(390 ppmv)和高CO2浓度(1 000 ppmv);3种辐射处理,PAR处理(仅接受可见光)、PA处理(滤除UV-B)、PAB处理(全波长辐射)。研究结果表明,高CO2显著提高了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生长速率,但高CO2处理下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中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及紫外吸收物质UVACs分别降低了7.3%、9.3%、19.8%、16.5%和18.7%。高CO2处理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能利用效率(α)及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都显著高于正常CO2处理。太阳模拟器下处理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PAR与PA处理下的抑制率,正常CO2与高CO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然而在PAB处理下,高CO2处理的抑制率要高于正常CO2处理,这可能与其体内紫外吸收物质含量下降有关。PAR处理下的抑制率,无论是在正常CO2还是在高CO2处理下,都显著低于PA及PAB处理,而PA与PAB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未来海洋持续酸化的背景下,UV辐射的增加将会影响到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光合生理及生长。  相似文献   
30.
不同龙须菜品系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2个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s)品系981和07—2在3种温度(23℃、27℃和31℃)条件下的各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龙须菜07-2品系的相对生长速率在23℃和27℃时呈上升趋势,31℃时略有下降;981龙须菜品系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07—2品系的叶绿素a(chlorophylls,Chl—a)和类胡萝卜素在23℃和27℃时均低于981龙须菜,31℃时基本持平;07-2品系的藻蓝蛋白(R—PC)呈上升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藻红蛋白(R-PE)含量高于981龙须菜,且呈上升趋势;981龙须菜的各个光合色素在3个温度条件下均没有显著差异。07—2品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981龙须菜的SOD活性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等方面,07-2品系比981龙须菜更能表现出其耐高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