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21篇 |
基础科学 | 8篇 |
23篇 | |
综合类 | 67篇 |
农作物 | 3篇 |
畜牧兽医 | 1篇 |
园艺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6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103.
中国农村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农村信息化产品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提出三类主要角色,政府、企业和农户,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以企业和农户为代表的买卖双方的博弈作主要分析.通过对信息产品供应商对信息产品价格策略的选择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所构成的信息不完全动态博弈的分析得到结果:信息产品供应商可以利用自己相对于农村消费者的信息优势,对信息产品的成本、作用、需求等因素进行包装与宣传,影响消费者对信息产品价格的判断,最终达到使消费者做出接受涨价决策的目的,从而实现高额利润.表明使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信息产品价格合理化的关键因素在于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以河北藁城市为例,对华北平原城郊地区近如年种植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域种植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是同步的,即逐步由发展高产作物转向发展高效作物、由传统多样化种植向单一化和专业化发展;生产条件改善、体制和需求变化是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而比较优势是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在内在动力和趋势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及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区域耕地整理规划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耕地整理类型区与整理区优先度划分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该文以北京大兴区为例,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从耕地整理的基本目标出发,分析选取了土地整理类型区划分的因子,并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划分整理类型区;提出了基于土地整理效益与评价单元对新增耕地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性需求的双重目标的土地整理优先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土壤肥力偏低,亟需培肥地力的区域耕地面积为27 603.8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4.9%;其次是耕地地块的坡度、规模和景观指数等因素导致的耕地生产条件差,而需要实施整理工程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17.86%;近期整理区分布与新增耕地相关的整理类型相一致,占区域总耕地面积的15.82%;中期整理区集中连片分布在该区的北部地区,占区域总耕地面积的46.18%;远期整理区在较长时间内以实施培肥地力工程为主,将来主要通过居民点和闲散用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编制和土地整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