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中国油茶之乡。为了选育可在该县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该县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内引进和收集的47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12个果实性状指标分别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县引进和选择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各经济性状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油茶干籽含油率介于17.22%~42.64%之间,平均值为34.5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果产量与干籽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鲜果含油率与干籽含油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皮厚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2个数量性状归纳为4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果型因子、含油量因子和单果籽粒数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5.705%;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可选择果大、单果籽粒数多、含油率高和结实多的无性系作为油茶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沙棘果肉油脂合成积累与源汇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8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近缘高油品系‘TF2-36’和低油品系‘杂56’果肉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率,采用qRT-PCR技术分析油脂合成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在近缘高低油果肉间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油脂合成积累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1)沙棘果肉含油率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TF2-36’的果肉含油率一直高于‘杂56’;(2)GPD1、DGAT1和DGAT2基因在‘TF2-36’果肉发育期间中均有明显高于‘杂56’的表达量峰值,但GPD1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油脂快速合成期,DGAT1和DGAT2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油脂稳定积累期。GPD1在发育前期高表达,促进合成更多的TAG前体G3P,而DGAT1和DGAT2在发育后期高表达,则促进了TAG的高积累。[结论]沙棘果肉高油脂积累源于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的协同高表达,研究结果为理解沙棘非种子组织(果肉)油脂合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朱学静  殷鸣放  金华  阮成江  姜国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772-5773,5797
分析了影响农杆菌介导杨树转化效率的因素,如植物基因型、农杆菌类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Vir基因的活化、选择标记基因等,同时指出转化受体也是影响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
黄土高原沙棘建造植被的生态功能及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1 975~ 2 0 0 3年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开展的沙棘种群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探索利用沙棘建造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以及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沙棘具适应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沙棘耗水较经济 ,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其水分利用效率为 1 2 1~ 1 5 3g·(m-2 ·mm-1 ) ,是荒山植被的 3 1~ 5 8倍。在干旱季节沙棘叶水势降低 ,有较高的束缚水含量 ,较大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 ,较高的组织含水量 ,临界饱和亏增大 ,持水力增强 ,蒸腾减少。这些水分生理生态学特性是沙棘在半干旱生态条件下 ,通过自身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使之适应性强 ,分布广。沙棘林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功能明显。通过其茂密的林冠层、林下草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层形成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结构 ,对林下小气候、土壤水分、养分及生物多样性有良好影响 ,其生态、经济效益明显。沙棘是植被建造的先锋树种和伴生树种 ,沙棘林形成的灌木、草本群落 ,其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效益明显。沙棘林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大。在黄土高原大面积人工种植和飞播造林 ,为黄土高原迅速建造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和水土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文冠果种仁油脂合成积累与源汇基因表达的关系,以品系‘12-03’4个不同发育期(6月22日,7月6日, 7月19日和8月1日)的种仁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率,q RT-PCR方法分析油脂合成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 DGAT2)在种仁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文冠果油脂快速合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文冠果种仁发育期,含油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从6月22日到8月1日的40 d,由6.69%上升到45.10%;(2)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与DGAT2在种仁发育前期中的表达量均呈快速上升趋势,且GPD1和DGAT2的表达量在7月19日达到最高值;随后的种仁成熟期,GPD1表达量迅速降低,而DGAT1的表达量则略有上升。源基因GPD1在种仁发育前期高表达,促进合成更多的TAG前体G3P,而种仁发育成熟期高表达的汇基因DGAT1和DGAT2则促进了TAG的持续积累。文冠果种仁发育期的油脂快速合成积累源于调控油脂合成的关键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的协同高表达,源基因GPD1表达量增加2.11倍和汇基因DGAT1表达量增加4.63倍,促成种仁含油量增加6.2倍。本研究可为理解木本油料种子油脂快速合成积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57.
58.
微透析技术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透析技术是一种研究生物动态变化的新型取样技术,现已成为在体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微透析的特点及其在动物、人中的应用,并结合研究室利用微透析技术对植物进行的耐盐性研究,探讨了微透析技术在活体植物质外体研究中的可行性,提出应用微透析技术可以实现对盐胁迫下植物质外体汁液的动态取样,从而为深入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黄土丘陵区沙棘地上部生物量估测量估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沙棘生长因子与其地上部生物量间的关关系,以生长因子为自变量,沙棘地上部生物量为因变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依据最优子集和平均残差平方和的优选原则,从单生长因子,双生长因子、多生长因子估测模型中,筛选出具有最优性质的沙棘地上部生物量估测量模型,  相似文献   
60.
为改良滩涂盐碱地,并合理地对其开发利用,2000年和2001在江苏省盐城市滩涂进行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和蒙古的不同沙棘品种的引种选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引进的中国沙棘在盐度为0.1%~1.2%、土壤为重壤、中壤及砂壤区、地下水较高的滩涂成活率在80%以上,4年生中国沙棘树高在1.5~3.0m之间,冠幅在84~230cm×94~204cm之间,长势良好,并于2002年正常开花结实。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抗盐碱能力;(2)俄罗斯沙棘-“橙色”能较好地适应盐城滩涂生态环境,并于2002年正常开花结实,适宜在滩涂区大面积示范推广;(3)8个品种(辽阜1号、辽阜2号、杂交种、中国优、泽良、阿列衣、乌兰格木和红果)对滩涂生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其适应性和可推广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