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5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6篇 |
农学 | 102篇 |
基础科学 | 100篇 |
98篇 | |
综合类 | 689篇 |
农作物 | 80篇 |
水产渔业 | 58篇 |
畜牧兽医 | 226篇 |
园艺 | 158篇 |
植物保护 | 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双氰胺(DCD)在砖红壤中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砖红壤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时,DCD添加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等对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结果]当DCD添加量为10 mg/kg(土)时,硝化作用出现明显的延迟期,且抑制效果可持续至少56 d。培养温度由10℃升高到30℃,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由90 d降为30 d。DCD的硝化抑制效果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升高而减弱,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降低而延长。[结论]增加施用量,降低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均可增强DCD在砖红壤中的硝化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生防菌YN48早期防控烟草黑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防治烟草黑胫病,解决过度使用化学药剂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烟草内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YN48菌株于苗期和大田相结合防治烟草黑胫病。结果表明:在苗期喷施500倍(5.1×10~(7 )CFU/mL)YN48菌液3次,移栽后10 d和30 d再各喷淋1次,移栽后20、31、41、51、61、71、81、92 d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100.00%、92.50%、96.26%、96.87%、85.89%、80.71%、70.93%、65.74%,且烟叶的产量和产值可分别提高9.91%和13.07%,展现出早期喷淋内生菌YN48具有很好的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内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类型林内倒木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其数量特征分布格局,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亚热带典型森林13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样方内直径≧1 cm,长度≧1 m的倒木逐一测量其中央直径和长度,并记录其分解程度和树种组成。[结果]表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倒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84 t·hm~(-2)、0.279 tc·hm~(-2)和0.553 t·hm~(-2)、0.207 tc·hm~(-2),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1.293 t·hm~(-2)、4.781 tc·hm~(-2)和1.888 t·hm~(-2)、0.812 tc·hm~(-2),松阔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分别为1.248 t·hm~(-2)、0.521 tc·hm~(-2)和1.28 t·hm~(-2)、0.432 tc·hm~(-2);针叶林中Ⅱ、Ⅲ径级倒木生物量较大且与其他两个径级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中Ⅱ径级倒木与Ⅰ、Ⅲ径级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常绿阔叶林林内Ⅰ径级倒木生物量与Ⅱ、Ⅲ、Ⅳ和Ⅴ径级差异显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度分解倒木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332 t·hm~(-2)、0.321 t·hm~(-2),且分别显著大于相应林分类型中的轻度和重度分解倒木;常绿阔叶林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结论]中亚热带地区典型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而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碳储量差异显著。江西森林倒木主要分布在5 10 cm和10 15 cm的Ⅱ、Ⅲ径级,且主要处于中度分解等级。针阔混交林(松阔和杉阔)倒木主要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下,常绿阔叶林倒木分布在海拔650 m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倒木由于其较大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可能会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且在未来的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应该重视倒木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5.
996.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3个生长季作物生长状况、标记^15N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量氮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化肥配施玉米秸秆在第1生长季表现为抑制,第2、第3生长季则相反。作物体内来自标记氮肥的含量和比例随生长季的增加显著下降,高量氮肥和玉米秸秆的施用能显著提高其含量和比例(P〈0.05)。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随作物生长季的增加而降低,而标记氮肥的累积作物利用率和总损失率随着生长季的增加而增加,经过连续3季作物的吸收利用,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累积作物利用率和总损失率分别平均为15.82%、61.11%和23.07%。标记氮肥的作物利用率和损失率主要发生在第1生长季内,高量氮肥的施用降低了标记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增加了氮素损失率;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玉米秸秆能明显增加标记肥料氮在土壤和作物中的回收率,降低氮素损失率,提高比例为21.74%,从而说明在施肥当季,通过施入高C/N比有机物料玉米秸秆合理调节土壤中C源和N素营养的施用比例,可以达到增加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7.
998.
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影响。用11对SSR引物对180kg N/hm2(N180)和300kg N/hm2(N300)下水稻黄壳糯的35个稻瘟病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N300和N180两施肥水平下,稻瘟病菌居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3636和2.909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497和0.4624, Shannon′s信息指数基因分别为1.2206和0.7853。两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337,遗传距离为0.4561,基因分化系数为Gst=0.1355,表明居群间有一定分化。用UPGMA方法聚类可知,在45%的相似水平上,稻瘟病菌被划为8个宗群,N300条件下分离的稻瘟病菌株较N180占有更多的宗群,表明N300条件下分离的稻瘟病菌株较N180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9.
1000.
高效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药剂配制与林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采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为主药,吐温等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药剂;同时,模制长喙50 m L容积药瓶,组合成适合向松树注输药物的专用注射针剂,在松材线虫病发生林地开展树干注入药剂抗松材线虫病试验。林间抗松材线虫病试验,采用2种方法进行,即树干注入药剂后作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和自然感染病原松材线虫;同时,用日本专用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剂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药物(A类药)对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具有75%的预防效果;自配的阿维菌素(C21类药)和甲维盐(C22类药)对人工接种获得50%和100%的预防效果,使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死亡率平降至2.70%;而对照试验的人工接种病线虫的松树死亡率为100%,自然感染松树死亡率为22.36%。结果表明:试验开发的松树注射剂阿维菌素C21和甲维盐C22,能有效预防松树个体的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