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篇 |
农学 | 32篇 |
基础科学 | 8篇 |
6篇 | |
综合类 | 139篇 |
农作物 | 57篇 |
水产渔业 | 26篇 |
畜牧兽医 | 36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4篇 |
1961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金陵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0,14(2):104-105
中学化学大纲指出 :“要使学生准确地 ,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 ,对于学好化学十分重要”。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综合起来就是 :运用好直观教学手段 ;讲清关键字、词的含义 ,揭示内涵外延及本质特征 ;引导、归纳、对比 ,形成知识体系 ,以便灵活运用概念。 一、强化概念教学 ,讲深讲透化学基本概念 1 .注意概念中的字词化学概念中每个字和词的运用都很严谨 ,所以在使用前一定要清楚其中的含义和范畴。例如 ,氧化反应这一概念 ,课本中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教学中就要抓住“氧”字 ,突出这个“氧”字 ,讲清这里提… 相似文献
72.
73.
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与母体植株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TN 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7回交构建的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分析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核基因组的QTL及其遗传效应,以明确QTL在不同遗传体系中的分布状况以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环境互作效应对不同遗传体系QTL定位的影响,探讨相应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最优策略和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202个TN DH群体材料与双亲,采用2年、2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花时通过双向回交构建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收获双亲和回交群体的种子。利用可分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和方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结合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以及新创建的双子叶作物种子品质性状两套遗传体系的QTL定位方法和作图软件,对不同年份BC1F1 1和BC1F1 2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7个与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布在A1、A4、A6、A7、C2和C5连锁群上,其中,4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和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对表型的总贡献率分别为49.1%和59.6%。检测到的QTL均具有极显著的胚加性主效应和母体加性主效应,其中4个QTL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胚显性主效应、2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具有极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qOC-6-3和qPC-4-1作为控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QTL,分别能解释36.3%和37.9%的表型变异;而qOC-4-2和qPC-4-1均被定位在甘蓝型油菜A4连锁群相同的位点上,位于分子标记HS-K02-2和HBR094之间,QTL峰值位置为18.5 cM,置信区间为17.5-19.4 cM。【结论】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表现会同时受到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遗传体系核基因组QTL表达效应的影响,其中环境互作效应对含油量表现的作用更为明显,而控制蛋白质含量表现的QTL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较为稳定。在A6和A4连锁群上检测到的qOC-6-3和qPC-4-1是2个控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主效QTL,同时2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4.
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Novaseq,分析了化肥组(CF)、秸秆还田结合化肥(S-CF)、秸秆还田结合沼液(S-BS)、沼液组(BS)等量氮素肥料处理和不施肥(CK)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S-CF和S-BS处理的实际产量分别提高了16.40%、13.13%,试验组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其中γ-变形菌纲和α-变形菌纲为优势亚群,藤黄单胞菌属为优势属;相较于CK,BS、CF和S-BS处理的变形菌门及所含藤黄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升高,S-CF和S-BS处理的绿弯菌门比其他处理更高;S-CF、S-BS处理的土壤细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CK更高,而BS处理则显著降低(P <0.05),说明沼液和化肥配施秸秆有利于提高细菌群落多样性,农田管理应该避免长期施用单一种类肥料。综上所述,沼液、化肥与秸秆配施均能达到保持水稻产量的效果,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5.
<正>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山西省太谷县水秀公社郭家堡大队高忠丽同志于1972年从山西农业大学引进的一个杂交后代中发现的一株无芒不育株,属"无花粉型",1979年经中国农科院邓景阳等同志鉴定为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特点是:不育株上获得的种子,后代在育性分离上没有中间类型,不是全株可育,就是全株不育,总是趋于1:1,可育株育性不再分离.利用这一特性,将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杂交手段在小麦育种上加以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0年我们获得了部分自由授粉的不育株种子.为了更好地进行利用,对其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和有关杂交授粉技术,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正反杂交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正反杂交的胚胎学观察表明,甘蓝型油菜作母本时,授粉后柱头乳突细胞内有明显的胼胝质沉积,异种花粉管常常不能进入乳突细胞;杂种胚和胚乳发育迟缓,胚至心形期后便不能继续正常发育,胚乳停滞在游离核阶段并最终败育。反交时花粉管生长正常,但受精和胚的发育都落后于芥菜型油菜自交。除有少数畸形胚出现外,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的杂种胚一般均能发育至成熟。 相似文献
77.
水稻纹枯病体细胞突变体的离体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以纹枯病菌培养液的粗提毒素为筛选剂,筛选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通过在诱导培养和分化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粗毒素进行试验,确定筛选的阳适体积分数为0.10 ̄0.15,筛选后获181株R1植株和189株未经毒素处理的胚培养植株。用菌核接种法分别对R1、R2及R3代植株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筛选的R1植株的平均抗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而R2、R3代植株的抗性亦优于供体亲本及未经筛 相似文献
78.
以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在水稻种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批水稻抗病细胞突变体。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可代替孢子悬液直接用于抗病细胞突变体筛选与鉴定。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加入45%的毒素滤液,或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与分化培养基均加入30%或45%的毒素滤液,效果较好。经毒素处理筛选出的绿苗,其后代有一部分无性系的抗病性是稳定的,可供选择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植株和愈伤组织的抗病性有关,可作为选择抗病突变体的指标。本文还对完善这项试验及与水稻育种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9.
目前有不少假化肥充斥市场,使农民朋友为买化肥常常头痛,怎样才能鉴别真假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些鉴别小常识,供农民朋友参考。 包装鉴别法 ①检查标志: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标志。如果没有上述标志或标志不完整,则可能是假冒或劣质化肥。②检查包装袋封口:对包装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化肥有可能掺假。 形状、颜色鉴别法 尿素:为白色或淡黄色,呈颗粒状、针状或棱柱状结晶体,无粉末或少有粉末。硫酸铵:为白色晶体。… 相似文献
80.
<正>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化学杀雄又是配制杂交小麦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化学杀雄方法简便,配制强优势组合时选择亲本较为"自由",因此,日益引起科学工作者的注意. 要进行化学杀雄,先要选择一个理想的化学杀雄药剂和制定一套该药剂的具体使用技术.乙烯利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小麦化学杀雄剂,近两年我们曾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虽有较好的杀雄效果,但也存在着施药时间短、药害比较重等缺点,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探索和研究新的小麦化学杀雄药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