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6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公牛站与冷冻精液生产现状及对策南京农业部牛冷冻精液质量监测中心(210095)金穗华1概况全国现有种公牛站、家畜冷冻精液站共130个(不包括一些县、乡站),主要的省、市站50个,存栏公牛××××头,品种有荷斯坦、肉牛、乳肉兼用、本地黄牛、水牛及牦...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测定了公牛外周血(清)和精清中铜、锌、硒、钙元素的含量,并对照精液主要性能指标,探求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血清中铜锌、锌钙呈显著正相关,硒钙为负相关;血钙与精子冻后活力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均不明显。精清中铜锌、锌硒、硒钙呈显著正相关,精硒的含量与精子冻后活力、顶体完整率也呈显著正相关。同步测定血清、精清,其锌、硒、钙在精清中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中的含量,其中锌、硒相关显著;铜呈负相关,而且精清中的含量低于血清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53.
在生产实践中,产奶量反映了奶牛本身的生产性能。目前我们衡量的标准是以305天为一个泌乳期,这对于一些希望早知一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工作如种公牛的后裔测定、评定母牛泌乳性能的好坏等都感到时间较长,为克服这个矛盾,有些地区和生产场的技术人员用回归方程的办法计算出不同泌乳天数的校正系数。  相似文献   
54.
我国牛冷冻精液质量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全国28省、区、市53个生产冷冻精液单位抽检冻精样品299份,按国家发布的牛冷冻精液标准检测,综合判定合格率为72.58%,质量状况不理想。  相似文献   
55.
56.
<正> 牛的冻精技术从七十年代起国内发展很快,对提高我国牛群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1984年颁布了《牛冷冻精液国家标准》后对于冻精质量把关提供了依据。我国牛的冻精质量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距离,1986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公牛站冷冻精液质量评比的结果并对照国家标准如下表。 看来冻精质量并不十分理想,而各站间的差异较大,据近年的一些动态和调查,结合1987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牛冷冻精液质量检定班》中总结归纳,目前一些主要影响冻精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57.
家畜的精液生产和人工授精技术给法国的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法国,家畜人工授精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不仅开展的时间早,在世界各国之中其普及率也是高的,目前很多国家使用的细管精液生产设备及“卡苏”输精枪相关的人工授精器械就是来自法国的来艾格勒(L,Aigle)市的I·M·V公司。对于家畜精液生产、人工授精的开展和相关的管理,法国畜牧界的人士为此感到骄傲,认为在世界上他们这方面是最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健全的组织机构在法国的畜牧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农场即个体形式进行的,因此饲养者成立有专门…  相似文献   
58.
牛精液的质量与母牛受精率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冷冻精液的主要质量特性包括解冻后活力、每剂量中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数、精子顶体完整率、精子畸形率、解冻后的存活时间、精液中的污染及细菌数。这些质量特性对于母牛受精率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9.
自Polge提出稀释液中添加甘油可提高精子冷冻后的复苏率,这项研究结果使牛的冷冻精液技术出现了新的转折点,随之在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国内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牛的人工授精及冷冻精液技术很快普及应用,这对于养牛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国内牛冷冻精液的  相似文献   
60.
《中国奶牛》编辑部: 我们是集体奶牛场的畜牧技术员,由于缺乏系统的奶牛繁殖技术管理措施,我们场发生繁殖障碍牛的比例不断上升,给生产造成损失,能否给我们系统地谈谈。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