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昆虫细胞色素P 450与昆虫抗药性关系密切,本研究以烟实夜蛾5龄幼虫中肠的总RNA为模板,设计并合成简并引物,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了烟实夜蛾细胞色素P 450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 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得到的491 bp的片断编码163个氨基酸残基,且该片断在阅读框内.与已公布的谷实夜蛾、棉铃虫和烟芽夜蛾细胞色素P 450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其一致性分别为98.7%,98.7%和92.1%.  相似文献   
42.
类钙粘蛋白位于昆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上,该蛋白作为Bt毒素的受体可以与其结合导致昆虫死亡,因此,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与类钙粘蛋白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以烟夜蛾五龄幼虫中肠的总RNA为模板,根据已经克隆的其他昆虫的类钙粘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烟夜蛾类钙粘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得到的1 335 bp的片断编码444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棉铃虫和烟芽夜蛾类钙粘蛋白的一致性分别为95%和86%。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昆虫对Bt毒素产生抗性的机制以及发展分子技术快速检测并监测田间昆虫抗性基因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黑杨萎蔫叶片萃取物对蛾类成虫诱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二氯甲烷萃取,提取黑杨萎蔫叶片中的挥发性诱虫活性物质。田间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萃取液对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灰双纹螟成虫具有较高的诱集活性,且诱集活性随萃取液剂量的增大而提高,诱蛾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地点不同而变化,诱集到的蛾类以雌性为主。  相似文献   
44.
金龟甲蓖麻源引诱剂的配方筛选及田间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植物源引诱剂用于多种金龟甲的生态治理,以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为研究对象,选取蓖麻叶释放的5种主要挥发物设计了10组金龟甲引诱剂的二元配方,采用触角电位技术并结合田间诱捕,评价了不同引诱剂配方的电生理活性和引诱效果。触角电位测定结果表明,活性配方一般含有绿叶气味物质顺-3-己烯-1-醇。其中配方1(顺-3-己烯-1-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配方6(顺-3-己烯-1-醇+苯甲醇)对3种靶标金龟甲的雌雄虫均表现出较强的触角电位活性,配方7(顺-3-己烯-1-醇+2-苯乙醇)对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两性也表现出较强的触角电位活性,配方8(肉桂醛+苯甲醇)对铜绿丽金龟雄虫有较强的触角电位活性。在金龟甲成虫发生高峰期,对上述10个配方进行初步筛选,发现配方6、配方8和配方1的综合表现最好,单个诱捕器30 d的累计诱虫量分别达110.30头、101.73头和74.97头。这些配方不仅能够大量诱捕上述3种靶标金龟甲,而且对黄褐丽金龟(A.exoleta)也有一定的诱捕效果。进一步对上述引诱活性较强的3种配方分别在洛阳和开封两地进行较大规模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配方6和配方1的诱虫效果最好;其中在洛阳诱捕到的暗黑鳃金龟最多,还可诱捕到少量铜绿丽金龟和中华弧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在开封诱捕到的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最多,还可诱捕到少量的暗黑鳃金龟和中华弧丽金龟,可能是不同地区金龟甲优势种类的差异所致。因此,配方6和配方1是对金龟甲具有广谱诱集效果的备选生态防控引诱剂。  相似文献   
45.
绿盲蝽滞育与非滞育卵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南省新乡市采集绿盲蝽成虫的非滞育种群和自然越冬种群置于室内饲养,收集其所产的卵进行观察,并将越冬卵放入4℃冰箱经过低温处理后重新进行孵化.结果表明,越冬卵在温度26℃,相对湿度80%±10%,光照L:D=16:8的试验条件下不能像非滞育卵一样正常孵化,经低温处理60 d后能够正常孵化,说明了绿盲蝽以卵的滞育进行越冬的特性.非滞育卵在相同条件下孵化5 d以后出现红色复眼,随后卵变为黄绿色;而滞育卵同样条件下进行孵化并不出现红色复眼且颜色为黄色.  相似文献   
46.
亚洲玉米螟GOBP2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OBP2(OfurGOBP2)的cDNA。【方法】以亚洲玉米螟触角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克隆OfurGOBP2的cDNA序列,并在pGEX-4T-2/BL21(DE3)系统中进行原核表达, 进一步利用制备的抗体检测OfurGOBP2蛋白。【结果】从亚洲玉米螟触角中获得了GOBP2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673101),序列分析表明,OfurGOBP2开放阅读框489 bp,编码162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中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具有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一致性分析显示,OfurGOBP2与其它鳞翅目昆虫GOBP2编码的氨基酸一致性较高,表明昆虫的GOBP2在分子进化过程中是保守的。进一步将OfurGOBP2与表达载体pGEX-4T-2连接,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成功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41 kD的可溶性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OfurGOBP2能够高效表达,并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利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亚洲玉米螟GOBP2进行Western-blot分析,证明其能够特异识别OfurGOBP2蛋白。【结论】成功克隆了编码并表达亚洲玉米螟气味结合蛋白GOBP2 的cDNA序列,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可用于深入研究亚洲玉米螟GOBP2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47.
利用RT-PCR技术扩增烟夜蛾(HelicoverpaassultaGuen啨e)幼虫中肠Bt毒素Cry1Ac受体蛋白APN(N-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N,APN)基因片段,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测序得到的812bp的片段编码270个氨基酸残基,且该片段在阅读框内。通过同源性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序列与棉铃虫(H.armigera)、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 a)、烟芽夜蛾(H.virescens)、舞毒蛾(Lymantriadispar)、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RC688品系和HD198品系、烟草天蛾(Manducasexta)和家蚕(Bombyxmori)的Cry1Ac受体蛋白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7.0%,90.0%,78.0%,63.5%,55.0%,60.3%,61.2%,55.0%和59.0%。推导的烟夜蛾Cry1Ac受体蛋白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棉铃虫、烟芽夜蛾、斑实夜蛾、舞毒蛾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6%,81 0%,82 7%和55 7%。该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属于氨肽酶家族,与烟夜蛾对BtCry1Ac毒素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48.
麦黑斑潜叶蝇近年在麦田有危害加重的趋势,为进一步了解其生态习性,确定正确的田间抽样调查方法,作者于麦黑斑潜叶蝇为害盛期调查了其幼虫和蛹在8个品种麦田的种群密度,并采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m^*-m回归法测定了幼虫和蛹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和蛹在徐州26号的麦田种群密度最大,济南17号的麦田种群密度最小;5月初麦黑斑潜叶蝇幼虫和蛹在麦田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49.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调查了20个玉米品种心叶末期的螟害花叶指数和收获期茎秆及雌穗上的虫孔数、虫道数、虫道长、幼虫数.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之间的抗螟性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抗螟性亦不相同.新单23、浚单22前期抗螟性强,而后期较弱.滑丰9号前期抗螟性较弱,但后期抗螟性较强.浚单20、郑农7278茎秆的螟害程度较轻,但雌穗的螟害程度较重.滑丰986、郑单958、张玉9号和浚单18整个生育期的抗螟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50.
为明确主要新烟碱类种衣剂对玉米田重要害虫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用于玉米田主要害虫防治且具有一定增产效果的安全、高效种衣剂,在大田条件下评价了600 g/L吡虫啉、30%噻虫嗪、200 g/L噻虫胺、48%噻虫胺·吡虫啉4种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靶标害虫及非靶标害虫发生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新烟碱类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对靶标害虫灰飞虱、玉米蚜和棉蚜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8%噻虫胺·吡虫啉FSC的防效最佳,在玉米生长后期对玉米蚜和棉蚜的防效仍高于90%;30%噻虫嗪FSC处理在灌浆末期和收获期的黏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清水处理),其他种衣剂处理非靶标鳞翅目害虫种群密度均与空白对照差异不大或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从玉米产量来看,种衣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增产,其中48%噻虫胺·吡虫啉FSC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增产率为10.03%。综合上述结果,在玉米生产中可考虑用48%噻虫胺·吡虫啉FSC处理玉米种子,不仅对玉米全生育期刺吸式害虫防效显著,而且增产幅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