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小麦生长中后期麦蚜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麦田中后期2种麦蚜及其天敌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瓢虫和蚜茧蜂主要分布于麦株穗部,其次是旗叶上.2种麦蚜具有相似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麦长管蚜在时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在空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麦长管蚜,两者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869和0.840.蚜茧蜂和瓢虫也具有相似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蚜茧蜂在时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瓢虫,瓢虫在空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蚜茧蜂,两者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939和0.900.蚜茧蜂对麦蚜的控制在时间维上比瓢虫占优势,瓢虫对麦蚜的控制作用在空间维上占优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明确吡虫啉种衣剂对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及主要非靶标害虫的影响,为种衣剂的科学使用及玉米害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6—9月,在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试验田,设置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推荐最高使用剂量及其2倍和4倍剂量进行种子包衣,以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方法,每点连续标记10株玉米,分别在玉米苗期、喇叭口期、孕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调查样点内玉米植株上全部节肢动物的种类及其数量,分析不同处理区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在玉米灌浆期,调查样点内玉米穗部害虫种类及数量;玉米成熟时每小区收获两行,每行连续收取50株,调查雌穗上和茎秆中的鳞翅目幼虫种类和数量,分析吡虫啉种衣剂对主要非靶标害虫的影响。【结果】种衣剂处理不影响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种类,处理区与对照区的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同一时间内不同处理区物种丰富度的差异与有些物种的密度低而在调查样点内的分布不均匀有关。吡虫啉种衣剂处理不会造成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在靶标害虫玉米蚜发生量大时还能通过抑制玉米蚜的数量而使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种衣剂处理对玉米田节肢动物优势种的影响不仅年份间有差异而且不同玉米生育期间也有差异,在靶标害虫玉米蚜种群数量较高的2015年,玉米生长前期种衣剂处理区的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灌浆期黏虫和草间小黑蛛分别成为种衣剂2倍和4倍剂量处理区的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种;在玉米蚜种群数量较小的2016年,孕穗期以后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为各处理区植食性昆虫优势种,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成为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玉米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区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标与其优势集中度指标变化趋势相似。种衣剂处理对穗部鳞翅目幼虫的影响程度较复杂,如玉米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种衣剂处理区亚洲玉米螟幼虫种群数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区;灌浆初期种衣剂处理区桃蛀螟幼虫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灌浆中期则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灌浆中期种衣剂处理区黏虫幼虫种群密度均高于对照;种衣剂处理区棉铃虫幼虫密度与对照区虽有不同,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两年的调查结果,玉米灌浆期种衣剂处理区亚洲玉米螟、桃蛀螟和黏虫幼虫种群密度有增加的现象,但其种群密度与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处理剂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建议吡虫啉种衣剂处理玉米田应注意防控鳞翅目穗部害虫。  相似文献   
33.
在大灰象成虫迁入烟田后的不同时期,调查成虫和卵块在烟田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1)大灰象成虫和卵块在烟草移栽至团棵期均呈聚集分布,(2)引起成虫聚集因素为环境条件;(3)白天约有59%的成虫隐蔽在烟株下地表,土块下,土缝中,37%的成虫分布在近地面3-4片叶背面;(4)约有70%的卵块分布于烟株中,上部叶片上,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成虫测报时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34.
为探明烟夜蛾在辣椒碱含量不同的辣椒品种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差异,在室内条件下,通过选择性取食试验和构建种群生命表,比较了辣味程度依次下降的豫优鲜辣2号、豫艺绿冠、豫艺墨秀大椒和豫甜椒12号对烟夜蛾幼虫的取食选择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夜蛾初孵、3龄和5龄幼虫在豫甜椒12号上的取食量比率分别为33.33%、34.22%和36.82%,均显著高于豫优鲜辣2号。在豫甜椒12号上的世代存活率为25.00%,显著高于豫艺绿冠和豫优鲜辣2号。取食豫甜椒12号时,种群加倍时间最短,仅需7.3290天;内禀增长率是取食豫优鲜辣2号的2倍;6龄幼虫对该品种的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说明豫甜椒12号品种更适宜烟夜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35.
丁布胁迫对亚洲玉米螟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丁布胁迫对亚洲玉米螟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采用酶活力测定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取食丁布含量差异显著的3个玉米品种登海662、浚单20和隆玉602叶片及模拟其叶片丁布含量的人工饲料后,玉米螟3龄幼虫氧化还原系统主要酶活性和谷氧还蛋白(Grx)mRNA转录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取食3个玉米品种叶片24 h后,亚洲玉米螟幼虫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3个品种处理间差异显著,由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62(118.30 U/mg和182.19 U/mg)、浚单20(107.13 U/mg和90.02 U/mg)和隆玉602(77.54 U/mg和93.59 U/mg)。取食浚单20可显著促进幼虫脂肪体Grx的表达,取食登海662可显著促进其中肠Grx的表达;取食模拟登海662叶片丁布含量的人工饲料12 h后,幼虫脂肪体中Grx表达量高于对应玉米叶片饲喂处理,而中肠部位则低于对应玉米叶片饲喂处理;取食模拟浚单20的结果与模拟登海662相反。表明亚洲玉米螟氧化还原系统在防御丁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介绍了一种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卵的收集与孵化方法。使用培养皿内平铺的4层带皱褶湿滤纸可以更有效地收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卵,培养皿中央加入湿卫生纸团可以有效保持滤纸的湿度恒定,从而保证了卵的孵化率至少达到80%以上。此方法操作方便、费用低廉,能收集更多的卵并保证孵化率,为试验和工厂化饲养提供了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非寄主蔬菜及其提取物对菜粉蝶的驱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番茄、茴香、荆芥、莴苣、香菜和丝瓜6种非寄主蔬菜对菜粉蝶的驱避作用。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用非寄主蔬菜粗提物处理甘蓝后,菜粉蝶成虫对甘蓝的选择反应率降低,尤其是交配雌蝶对荆芥、茴香、番茄和莴苣提取物处理的甘蓝的选择反应率最低,分别仅为3.67%、4.30%、5.27%和8.26%。在非寄主蔬菜粗提物处理过的甘蓝苗上,成虫的产卵量明显减少,其中以番茄、茴香和荆芥粗提物的驱避活性最强,处理后1d的非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为91.04%、75.54%和71.67%,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为94.64%、79.66%和78.9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蓝田套种番茄、茴香和荆芥后,可使田间落卵量分别减少68.80%、62.62%和55.09%,这3种非寄主蔬菜对菜粉蝶的有效驱避距离分别为4m、2m和2m左右。因此,可以通过在甘蓝田套种非寄主蔬菜或喷洒其粗提物驱避菜粉蝶,减少幼虫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38.
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啨e)对黄花烟草的产卵趋性显著高于普通烟草,为明确2近缘种烟草对该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采用作用因子组配生命表的方法,组建了2种烟田内烟夜蛾的自然种群生命表,并进行了重要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烟夜蛾在2种烟草上均能完成连续2个世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第2代烟夜蛾在普通烟田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I2=1.032 5>1),而在黄花烟田呈下降趋势(I2=0.657 7<1),第3代烟夜蛾种群在2种烟田均呈下降趋势,但普通烟田的种群增长(I3=0.457 1)仍大于黄花烟田(I3=0.359 2),表明黄花烟草对烟夜蛾的寄主适合度较普通烟草差;(2)生物因子对烟夜蛾自然种群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普通烟田中"烟草和其它"对烟夜蛾种群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其次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性天敌",而黄花烟田中"烟草和其它"的控制作用远远大于其它几种作用因子.2种烟草对烟夜蛾寄主适合度的差异可为抗虫烟草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黄花烟草能吸引烟夜蛾产卵但其寄主适合度较差,有利于压低整个烟田生态系统中烟夜蛾的种群数量,可作为有效的诱集作物,这些防治策略在烟夜蛾的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小麦生长中后期2种麦蚜垂直分布及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小麦生长中后期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垂直分布及生态位,结果表明,2种麦蚜在麦田混合发生,种群动态相似,主要分布于小麦穗部和中上部叶片,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接近,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别高达0.8513和0.8418,禾谷缢管蚜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禾谷缢管蚜。  相似文献   
40.
以普通玉米杂交组合N3030为对照,通过田间调查、盆栽接虫试验、室内饲养和组织切片,系统研究了转B t基因玉米杂交组合N3030B t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转B t基因玉米N3030B t上的虫孔率、百株幼虫数、百株隧道数和百株隧道长均极显著低于对照;1-3龄幼虫取食转B t基因玉米后1-2 d死亡,死亡率达90%以上;4龄以后死亡率为0,但其生长发育均受到一定的抑制;组织切片观察表明,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转B t基因玉米后,中肠肠壁细胞端部的微绒毛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解,大部分肠壁细胞排列松弛,细胞体缩短,细胞层变薄.该结果表明转B 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具有稳定的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