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花香化合物对棉铃虫成虫触角电位的影响及诱蛾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测定了棉铃虫雌、雄蛾对7种花香化合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各种花香化合物均能引起棉铃虫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雌、雄蛾对花香混合物(苯甲醛30% 苯乙醇30% 苯甲酸乙酯40%)的反应最强,相对反应值分别为220.176;对苯乙醇的反应次之;棉铃虫雌虫对不同剂量花香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不同花香混合物在田间的诱蛾效果以配方G(苯甲醛100μL 苯甲醇100μL 苯乙醇200pL 乙酸苯甲酯600μL)最好,累计诱蛾量达到了196头.  相似文献   
22.
采用RT PCR技术从烟夜蛾(HelicoverpaassultaGuen啨e)滞育蛹中扩增到滞育激素(diapausehormone,DH)基因cDNA,将其与pET 30a(+)质粒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插入片段编码序列完整,读框正确;重组工程菌用IPTG诱导表达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到一条约21kDa大小的外源蛋白,它与DH的大小相应.DH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大量获取DH重组蛋白、研究DH的结构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诱虫活性物质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杨萎蔫叶片具诱虫活性的气味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经计算机谱库检索,发现其至少有19种组分,从中鉴定出分属于醇类、醛类、酚类、酮类、酸类及杂环类的16种化合物,主要组分为4号峰,其相对含量为28.71%,其次为14号峰,其相对含量为10.35%。  相似文献   
24.
烟夜蛾泛素延伸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RT-PCR技术,从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幼虫脂肪体组织总RNA中反转录扩增泛素延伸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扩增得到的片段全长390bp,编码一个长为12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14.8kDa。同源性分析表明,此cDNA序列为ubiquitin-53aa extension protein(ubi-53,UBE)基因,在泛素蛋白后融合了一个核糖体L40蛋白(ribosomal L40 protein)。使用Clustal W软件,对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分析表明:烟夜蛾的泛素延伸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核生物泛素延伸蛋白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90%-98%),与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aSNPV)泛素的同源性为69%。将烟夜蛾的UBE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进行诱导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约40kDa大小的外源蛋白,用鼠抗GST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原核表达蛋白是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25.
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定了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性物质提取物及其10种组分的EAG反应。结果表明,与标准化合物苯甲醛相比,未酱雌蛾、交配雌蛾和雄蛾对5-40μL的提取物均有显著的反应,不论是未酱娥还是已交配蛾,能引起较镪强EAG反应的化合物均为芳香族化合物的苯乙醛、丁香酚、苯甲醇、β-苯乙醇、正己醇和环己醇,植醇、20甲基环己烷和β-石竹烯仅能引起微弱的反应,以10种化合物不同种类及比例的混合物刺激成虫,EAG反应值均高于单一化合物。  相似文献   
26.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是为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为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系)对玉米蚜生长发育的适合性,从而为抗性品种(系)的鉴定及其抗性机制分析提供依据,在室内条件下,组建了玉米蚜实验种群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玉米蚜1龄若虫在供试的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和良玉88上的发育历期长于供试的4个自交系87-1、濮改340-1-1、旱21和齐319,其中良玉88和先玉335与4个自交系之间差异显著;成蚜寿命和世代历期在4个自交系上较长;4个供试玉米品种上各虫龄的存活率显著小于4个自交系;成蚜产蚜量在各品种(系)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以取食齐319品系时最大,平均产蚜量64.4头,其次是濮改340-1-1,为56.53头,以取食浚单20时最小,只有19.93头。生命表参数表明,玉米蚜在供试的玉米品种(系)上均能繁殖,但与4个玉米自交系相比,玉米蚜在4个玉米品种上的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减小或显著减小,而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则延长,说明供试的4个玉米品种对玉米蚜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及其对雄蛾的引诱效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双委夜蛾未交配雌蛾性腺提取物的活性组分进行鉴定,分析不同日龄雌蛾性腺活性组分滴度的变化,同时利用二项选择嗅觉仪测定未交配雄蛾对雌蛾性腺活性组分的选择反应。结果显示,从双委夜蛾未交配雌蛾性腺提取物中分离到顺-9-十四碳烯醇、顺-7-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四碳烯乙酸酯3个组分,其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依次为21.940、26.312和26.844 min,各组分滴度分别为2.00、1.20和1.86 ng/雌,三者的比例约为3∶2∶3。这3种组分以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对雄蛾的引诱活性不同,以1∶1∶1三元混合物的引诱效果最好,且在使用剂量为0.2μg时雄蛾对其的选择率最高,达80.77%。顺-9-十四碳烯醇和顺-11-十四碳烯乙酸酯在不同日龄雌蛾中的滴度变化基本一致,均为羽化后前3 d缓慢增加,第4天升至最高,此后又快速下降;顺-7-十六碳烯醛的滴度在羽化后前2 d差异不大,第3天显著升高,第4天略有下降,之后再度升高并于第6天达到最高。推测顺-9-十四碳烯醇、顺-7-十六碳烯...  相似文献   
28.
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及其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玉米杂交组合N3030、N4640为对照,通过盆栽接虫试验和田间调查,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玉米杂交组合N3030Bt和N4640Bt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效果和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无驱避作用,但花叶率、茎秆和雌雄穗的受害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转Bt基因玉米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等与对照差异不大,秃尖长明显短于对照,穗粒数和产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9.
二化螟性诱芯中不饱和十六醛的比例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06年夏季在河南信阳地区系统比较了二化螟性诱芯中Z11-/Z9-16∶Ald及Z13-18∶Ald剂量对2个世代的二化螟雄蛾诱捕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代成虫诱捕试验中,2个最佳配方中Z11-/Z9-16∶Ald分别为9∶1和8∶2,而比例在7∶3~1∶9之间的诱芯则无引诱作用。如果保持诱芯中Z11-16∶Ald和Z9-16∶Ald的剂量一致且质量比控制在2∶1,则二化螟诱捕量随诱芯中所含Z13-18∶Ald剂量的增加而下降。所有诱芯在二化螟第一代引诱效果显著下降,但该时期组分为Z11-16∶Ald(2)、Z9-16∶Ald(1)、16∶Ald(0.7)和Z13-18∶Ald(0.37)的诱芯诱捕量显著优于其他配比。  相似文献   
30.
CYP家族基因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酶基因,本研究拟明确桃蛀螟体内解毒酶基因CYP4G113的基本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及其在桃蛀螟适应性进化中的功能.基于桃蛀螟转录组数据信息,克隆获得桃蛀螟CYP4G113的开放阅读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