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已被广泛应用,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有重要意义,而生产杂交种的重要途径是细胞质不育及其恢复系统。在杂交品种选育过程中,优良恢复系选育至关重要。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恢复基因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恢复基因的遗传与定位。认为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一般为单基因或少数显性效应主效基因,且恢复基因间作用方式多样化。目前,玉米Rf2基因、矮牵牛Rf基因、水稻Rf-1基因、萝卜Rfo基因都已被克隆。在这些恢复基因的克隆与分离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恢复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分子机理,认为恢复基因的可能分子机理,一种是恢复基因抑制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特异ORF的表达,另一种是恢复基因补偿线粒体功能的缺陷。本文最后对恢复基因在植物分子育种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2.
转Bt基因棉杂种优势及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9,他引:26  
采用NCⅡ设计方法,选用我国构建的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GK3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新棉33B等Bt基因棉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分析了含Bt基因杂交棉组合的性状优势表现及配合力效应。性状优势分析表明,组合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皮棉产量中亲优势率达100%,竞争优势率达86.7%,多数品质性状较对照为优,表明转Bt基因棉品系与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潜力较大;通径分析表明,在增产因素中,铃重和铃数所起贡献较大;配合力分析表明,父本间和母本间的GCA均方值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组合的SCA均方值除子、皮棉声量性状外,其余均不显著,在F1性状的遗传中,各性状的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F1的性状表型值与父、母本的GCA呈高度正相关,并达显著水平,表明选配含Bt基因杂交组合时,选择GCA值大的亲本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23.
浅谈陆地棉杂种二代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棉花产量主要途径之一。研究表明,一些陆地棉F2仍具有明显的产量杂种优势,种子成本低廉的F2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陆地棉F2杂种优势遗传基础、优势表现以及目前生产上出现的问题,并从育种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4.
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室内初孵棉铃虫生测法和田间棉铃虫为害调查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构建的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品系GK3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品系新棉33B的不同生育期以及花铃期不同器官的杀虫蛋白含量、校正死亡率和田间受害率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Bt杀虫蛋白含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呈时空动态变化,在时间分布上,各生育期顶尖平展叶表现为:初花期>蕾期、花铃期>苗期>吐絮期;在花铃期,各器官表现为:功能叶、茎尖>小蕾、幼铃>花蕊、花瓣、苞叶、老叶。室内生测幼虫校正死亡率与棉株Bt杀虫蛋白含量高度一致;田间表现与Bt杀虫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除主要受Bt杀虫蛋白影响外,棉铃虫取食选择性,以及残存高龄幼虫为害和棉株各部位营养结构等也影响其抗虫性,造成后期棉铃虫主要为害花、蕾和幼铃,两材料抗虫性表现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5.
<正>凡纳滨对虾又称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p H为7.0~8.5。近年来,由于品种老化和病毒变异,致使病害发生率显著提高,养成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养殖企业(户)的养殖效益。为了创新养殖模式和探索虾病防治的有效方法,降低养殖成本,笔者于2020年5月10日至10月24日分3个池塘分别进行了凡纳滨对虾与草鱼、鲢鱼,草鱼、鲤鱼及罗非鱼混养试验,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为抗虫杂交棉选育和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INQUE统计方法、ADE遗传模型对10陆地棉亲本材料及其24个F1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6×4)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3个生态区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和伸长率、2.5%跨长、比强度、麦克隆值主要受遗传主效因控制,子棉产量、亩铃数和整齐度受环境效应影响非常明显;在遗传主效应中,除铃重外,其余4个产量性状中显性效应值大于加性效应值,5个品质性状加性效应值均大于显性效应值;通过群体平均优势(Hpm)和群体超亲优势(Hpb)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皮棉产量、衣分稳定性较好,子棉产量和铃数稳定性较差;产量性状与环境互作效应值较大,而品质性状与环境互作效应值较小。【结论】产量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不明显;棉花品质性状在一个环境可选育,而产量性状必需结合生态环境选育,才能达到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27.
世界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概述了国内外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现状。肯定了利用各种有特色的棉花新材料(抗病、抗虫、耐逆等)与适应性好的优良推广品种配制组合,其F  相似文献   
28.
中棉所99(CRI081)为三系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虫和制种简便等优良特性。该文简要介绍其选育过程、在国家区域试验中的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9.
三系抗虫杂交棉中棉所83高效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三系抗虫杂交棉中棉所83的制种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杂交前的准备与管理、杂交期间管理、收获与晾晒等方面内容,以促进中棉所83制种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0.
早熟棉花杂交种新陆早70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新陆早70号的选育过程,在新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植株特征、产量、品质、抗病、抗虫性状表现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