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4篇 |
5篇 | |
综合类 | 21篇 |
农作物 | 2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73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8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植物角质层蜡质是一类覆盖于植物表层的疏水有机化合物,在保护植物免受生物与非生物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角质层蜡质在夏季绿肥作物抗逆性中的作用,选择柽麻(Crotalariajunce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和竹豆(Phaseolus calcaratus) 3种夏季豆科绿肥作物,鉴定茎和叶蜡质组分,并分析蜡质总量、各组分含量及碳链分布特征。共鉴定出8类化合物,包括脂肪酸、初级醇、醛、烷烃、烷基酯、二醇、萜类和固醇类化合物,其中前4种以同系物形式存在且为所有植物茎和叶共有成分(柽麻茎中未检出脂肪酸),说明烷合成和醇合成途径是主要的2种蜡质合成途径。田菁茎中鉴定出二醇化合物,其结构初步解析为1,18-30烷醇和1,16-30烷醇。3种绿肥作物茎和叶蜡质总量存在显著种间及部位差异,其中柽麻茎蜡质总含量为16.33μgcm?2,显著高于田菁茎(6.45μg cm?2)和竹豆茎(0.72μg cm?2)。就茎和叶比较,柽麻茎显著高于叶片,其他2种植物茎和叶之间无显著差异。柽麻茎蜡质中,烷烃为优势成分,占蜡质总量的57.38%;叶片以初级醇为优势成分... 相似文献
22.
23.
24.
为了解种猪性能中心内待测的17家规模猪场猪群健康状态与免疫保护的关系,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待测猪群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各测定场猪群的免疫合格率和死淘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猪群4种疾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有一项低于70%的有9个场,有二项以上低于70%的有3个场;免疫抗体合格率有一项或多项低于70%的猪群死淘率较高。结果表明,猪群的免疫合格率可反映猪群的健康状态,并与猪群的健康状态呈正相关,免疫合格率越低死淘率越高。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利用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2018年的公猪生长测定数据,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了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猪3个品种以及不同品系的生长性能。最终有来自52个场的2 522头公猪用于分析,包括525头杜洛克、1 416头大白猪和581头长白猪,3个品种分别有4、6、6个品系。结果表明,长白猪除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大白猪外,其他5个性状性能与大白、杜洛克猪接近,杜洛克的3个瘦肉率性状表现最优。英系杜洛克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在4个品系中表现最好,加系和美系相差不大。在大白猪中,加系大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和100 kg活体背膘厚表现最好,瑞系大白猪的100 kg眼肌面积和估计瘦肉率最高。2012年之后,3个品种日增重开始缓慢提高;饲料转化率保持在2.10~2.20;达100 kg体重日龄在155 d上下浮动;背膘厚逐渐降低且渐趋稳定,估计瘦肉率稳定在55%~56%范围内。 相似文献
26.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人民生活中对肉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畜禽养殖业已朝着规模化方向不断发展,养殖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各养殖场采取了规模化经营的管理手段,通过提高生产管理水平能更好地管理畜禽养殖,全面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工作.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由于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7.
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6种来源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于生长第2年进行了根系形态学研究,测定了根系深度,根系直径,根表面积、根重及根冠比等指标。结果表明敦煌苜蓿根系入土最深(111cm),显著大于Moapa苜宿(84.2cm),澳大利亚苜蓿(92.2cm)和游客(84.8)(P<0.05)。而根系表积和0-30cm的根直径Moapa最大,分别为147.04cm^2和0.68cm。统计分析表明根系深度和根表面积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北方2个品种(敦煌苜蓿和陇东苜蓿)根冠比(R/T)较小(1左右),其他紫花苜蓿R/T值在1.47-1.96之间,研究还发现紫花苜蓿根系约60%以上分布在表层0-30cm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对饲草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耐涝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甜高粱(Sorghum saccharatum Moench)和青贮玉米(Zea mays)种子萌发及幼苗理化指标对EBR引发种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当EBR浓度为0.01μmol·L-1时,两种植物的胚芽和胚根长均显著高于其它浓度处理(P<0.05),且在高浓度时(10μmol·L-1)胚芽和胚根长均显著低于其它浓度处理。水涝胁迫后,两种植物均表现为株高和干重显著下降(P<0.05),其中甜高粱株高下降幅度(平均26.25%)大于干重(11.66%),而青贮玉米干重下降幅度(43.82%)大于株高(20.13%)。EBR引发种子显著提高了水涝胁迫下植株的株高和干重、抗氧化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P<0.05),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引发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最终提高饲草作物幼苗在水涝胁迫下的株高和干重。 相似文献
29.
30.
种子引发是一种可有效提高植物抗性及产量的方法,但引发是否可以调节作物生长期角质层蜡质沉积,从而参与植物抗性,目前尚不清楚。以甜高粱为试验对象,其种子用15% 聚乙二醇(PEG)、150 mg·L-1水杨酸(SA)、20 mg·L-1 脱落酸(ABA)、5 mg·L-1 赤霉素(GA)或水进行引发处理,之后在田间种植(2020年),分析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叶片角质层蜡质含量、叶片失水率、叶绿素浸提率;收获的种子进行第二年种植(2021年),分析种子引发对植株叶片角质层蜡质的跨代效应。结果表明,PEG、SA和ABA引发分别显著增加苗期蜡质总量57.6%,50.8%和80.3%。引发也可增加不同生育期蜡质烷烃组分的含量,其中,ABA引发效果显著,分别显著增加苗期、抽穗期与成熟期烷烃含量58.7%、35.5%和36.5%。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蜡质组分丰度同样受引发影响,特别是C27、C29、C33烷,C28~C32醛与C28醇相对丰度。与此同时,引发后高粱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叶片失水率、叶绿素浸提率均下降。综合分析认为,PEG、SA和ABA引发均可起到调节作物角质层蜡质沉积、提高角质层抗性的作用。此外,种子引发对蜡质合成的影响具有跨代“记忆”,可为生产中培育抗性品种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