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9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作物及麻类作物诱变育种进展简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农作物诱变育种的最新进展,展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同时对麻类作物(亚麻,黄麻,红麻和苎麻)的诱变育种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郭安平  龚友才 《中国麻作》1994,16(1):8-11,13
黄麻长果种新品种“湘黄麻二号”是以“巴麻72-2”中的一优良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070-36”为父本杂交,采用早期世代定向选择个别目的性状,较高世代选择经济性状的定向选择与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品系比较亩产原麻352.2公斤,较“广丰长果”增产17.6%,较“宽叶长果”增产14.2%。全国区试亩产纤维152.85公斤,较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4.6%。增产达极显著标准。该品种的显著特点是:生  相似文献   
3.
郭安平  龚有才 《作物学报》1994,20(6):727-732
研究表明:圆果种比长果种工艺纤维支数高65公支左右;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工艺纤维细度与单株原麻重等5个经济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出麻率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麻株各部位中以中部工艺纤维支数最高,梢部次之,基部最低;适时播种、适当密植、适量适时施肥,适时早收等栽培技术措施能提高工艺纤维支数。通过对构成产量和工  相似文献   
4.
旨在获得转淀粉分支酶反义SBEⅠ基因的‘华南木薯8号’转基因植株,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木薯淀粉品质打下基础。在建立了木薯从胚状体子叶到完整植株的再生体系的基础上,用块根特异表达启动子Sporamin驱动的木薯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华南木薯8号’进行遗传转化。共接种‘华南木薯8号’子叶517块,获得7株生长良好的转化再生植株,转化再生频率达到1.35%。经PCR检测,其中5株转化再生植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初步证实木薯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已整合进了‘华南木薯8号’基因组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可以将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导入到‘华南木薯8号’基因组中,获得了5株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5.
黄灯笼辣椒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灯笼辣椒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研究激素对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对子叶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IAA与6-BA配合能明显提高子叶不定芽的分化率;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4mg/LGA3,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5mg/L IAA1mg/L AgNO36mg/L,平均诱导率达75%;不定芽伸长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3mg/L IAA1mg/L AgNO36mg/L GA34mg/L,平均伸长率可达9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IAA0.5mg/L,生根率达95%;建立了辣椒子叶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准确监测预警南繁作物有害生物,针对南繁区监测预警技术的短板,将南繁区现有的技术和信息化数据加以整合,初步构建了监测预警体系.系统由监测平台、测报平台、检测与鉴定、数据查询和诊断网络5个基本功能模块构成.总结了南繁区现有的诱控监测、昆虫雷达、远程监测、数学模型、生态位模型及气候模型等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情况,形成一套...  相似文献   
7.
贺滉  郭安平  孔华  贺立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07-1309,1321
综述了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原理、技术路线、优缺点以及差异显示技术的改进过程,并对其在植物发育、植物抗性机理、植物杂种优势机理以及植物激素诱导的基因表达等植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基因操作手段改良木薯品质和提取高质量的木薯总RN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4种方法提取木薯块根RNA,筛选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利用RT-PCR技术克隆木薯淀粉分支酶,分析所提取RNA的质量。[结果]结果表明,用改进的CTAB法和plant RNAReagent kit均能提取高质量的RNA,用plant RNAReagent更能节省时间,而且纯度比较高。对plant RNAReagent提取的RNA进行RT-PCR克隆,克隆出了与木薯淀粉合成有关的SBEII基因。[结论]plant RNAReagent kit提取的RNA,其质量可以满足基本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种简单高效的真菌总RNA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真菌总RNA的提取方法,此法无需特殊试剂和贵重仪器设备,可有效地排除真菌中大量存在的RNase以及多糖的干扰。此方法在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用酚/氯仿/异戊醇抽提,除去DNA和蛋白质,再用醋酸钠和无水乙醇沉淀RNA,去除多糖。用该方法提取的RNA样品,经核酸蛋白测定仪检测和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的均一性和完整性很好。  相似文献   
10.
苎麻属植物RAPD反应体系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苎麻属植物中的4个种为材料,用SDS和CTAB2种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并比较其RAPD分析的效果;对RAPD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苎麻属植物RAPD分析的反应体系。即在25μL的反应总体积中Mg^2 浓度为1.5mmol/L,dNTPs浓度为0.20mmol/L,40ng模板DNA,Taq酶1.0单位;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5min;前5个循环为94℃变性1min,36℃结合1min,72℃延伸2min;后40个循环为94℃30s,℃36℃1min,72℃2min(最后1个循环为10min);共45个循环。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