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4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615篇
林业   967篇
农学   874篇
基础科学   726篇
  666篇
综合类   5042篇
农作物   684篇
水产渔业   467篇
畜牧兽医   2582篇
园艺   880篇
植物保护   331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500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720篇
  2010年   725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森林公园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特征,既是大林业的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阐述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自身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SWOT矩阵分析与对策,为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2.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Bienko)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蝗区的优势种之一。主要发生在北部典型草原和与其相毗邻的农牧交错区,宜蝗面积约166.7万hm2。在农牧交错区主要为害小麦、莜麦、谷黍等禾谷类作物。蝗虫(混合种群)大发生年份,发生面积20万~40万hm2,侵入农田1.3万~3.3万hm2,虫口密度一般10~30头/m2,高的达150头/m2以上,受害作物一般减产10%~30%,重则减产50%以上,甚至毁种或绝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此外,蝗虫对草原的为害,加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快了草场退化、沙化速度。特别是在蝗虫猖獗发生年份,蝗虫…  相似文献   
173.
以云南陆良、重庆丰都、陕西凤翔、新疆阿勒泰以及内蒙古达拉特为例,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对五县农用地质量等别特征及其差异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五县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及经济等别与县域内标准耕作制度、农用地结构、土壤条件及灌排条件的相关关系,查明了农用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结果表明:以上述五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农用地等别总体偏低,农用地多为中等地和低等地,高等地分布较少,优等地无分布;五县之间等别差异较明显,农用地质量从优至劣大致顺序为陕西凤翔、云南陆良、重庆丰都、新疆阿勒泰、内蒙古达拉特;五县国家级农用地等别与标准耕作制度、土壤条件以及灌排条件密切相关,应根据不同生态脆弱类型区的主导限制因素,制定相应的农用地质量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4.
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当前水资源管理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额济纳绿洲为例,采用GIS技术进行生态分区的基础上采用阿维里扬诺夫方法估算绿洲植被生态需水。结果表明:现状2009年绿洲植被最低生态需水总量为4.72262×108m3。从地区分布看,东河上段、东河中段、东河下段、西河、两湖区和中戈壁的植被生态需水分别占绿洲植被总需水量的8.8%、2.8%、34.3%、46.3%、6.8%、1.0%。要将植被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的规模,绿洲植被最低生态需水总量为7.12841×108m3。从地区分布看,东河上段、东河中段、东河下段、西河、两湖区和中戈壁的植被需水占绿洲植被总需水量的12.7%、4.5%、30.6%、39.6%、10.6%、2.0%。在现状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下,平水年和枯水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量。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目前实施的生态水量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5.
为查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绿洲区土壤硒含量状况,采集分析3576组表层土壤样品,调查土壤硒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统计学与空间自相关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硒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绿洲区表层土壤Se含量整体较低,农用地的土壤Se含量高于非农用地的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6~1.10mg/kg,...  相似文献   
176.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茎基腐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及质量都有严重影响,目前尚无登记应用在该病害防治上的化学药剂。本研究从河南省17个地市采集病害样本,分离纯化得到82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包括76株假禾谷镰孢和6株禾谷镰孢。嘧菌酯抑制76株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的EC50值为0.02~1.54μg/mL,平均EC50值为(0.33±0.29)μg/mL;经数据异常值检验,舍弃异常菌株LHWY-6及SQYC-6后,嘧菌酯对74株(97.37%)正常菌株的平均EC50值(0.30±0.24)μg/mL可作为假禾谷镰孢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不同地市菌株间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地市菌株间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许昌、焦作、洛阳和商丘4市的菌株间敏感性差异倍数均在20.00以上,南阳、三门峡和开封3地的菌株间差异倍数均在2.00以下,其他地市菌株间差异倍数在2.70~12.00之间;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对嘧菌酯与其对丙硫菌唑、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相...  相似文献   
177.
利用生态学手段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试验和调查分析玉米粗缩病发病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为主,治虫防病"的策略,建立了以选择避病的安全播种期.辅以推广种植耐病品种等生态控病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该体系简单、易行、安全、环保,能较好地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78.
为评价吡虫啉对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Okamoto)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采用浸渍法处理日本通草蛉卵,测定了吡虫啉亚致死剂量LC_(10)、LC_(20)、LC_(30)对日本通草蛉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吡虫啉亚致死剂量LC_(10)、LC_(20)、LC_(30)处理后,日本通草蛉幼虫发育历期和蛹期分别延长0.86~2.04 d和1.00~2.37 d,平均单头蛹重降低1.16~1.56 mg,羽化率降低6.13%~13.08%;雌虫产卵前期延长0.19~0.51 d,每雌平均产卵量减少17.75~51.64粒,寿命减少1.75~2.84 d;内禀增长力(r_m)、净繁殖率(R_0)和周限增长率(λ)均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_t)均显著延长。研究表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日本通草蛉种群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9.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种覆盖种植方式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N、P、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与全膜双垄沟播相比,半膜覆盖和裸地种植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减产8.5%~17.6%和61.1%~9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3.5%~15.1%和52.8%~60.2%;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60 kg·hm-2时,F1N1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研究表明,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0.
为探明新疆常见的 2 种建群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状况、群落的种类和分布,在塔里木河中游和昌吉老龙河下游的胡杨林分别采集了 13 个土壤和根系样,在骆驼刺根周围分别采集了 8 个土壤和根系样,对土样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根系菌根的侵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杨根周围 AM 真菌的优势种为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大果球囊霉(G.macrocarpum)、沙荒球囊霉(G.deserticola)、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和象牙白球囊霉(G.eburneum).骆驼刺根周围 AM 真菌的优势种为沾屑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um)、摩西球囊霉(G.mosseae)和聚丛球囊霉(G.aggregatum).胡杨根系侵染频度和侵染强度分别可达80%和100%,骆驼剌根系侵染频度和侵染强度分别达65%和90%.说明胡杨和骆驼刺是丛枝菌根依赖性很强的植物,且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也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