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3篇
  6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3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不同培育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遗传背景的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温度的适应性。试验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设置3个温度梯度:15~10℃、20~15℃、25~2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育温度的升高,马铃薯的株高和主茎叶片数增加,叶长、叶宽、茎粗降低;"转心乌"薯块的形成对温度较敏感,而"大西洋"可耐一定程度的高温,"合作88"低温下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2.
本试验通过马铃薯实生幼苗与西红柿、苋菜、黄花烟幼苗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相比较,得到如下结论:a.幼苗干物重、叶面积、茎粗等与种子贮藏物质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实生种子小是实生幼苗生长缓慢的原因之一。b.实生种子发芽温度以20℃左右为宜,超过25℃发芽将受到抑制。c.实生种子贮藏物质以脂肪为主,脂肪转化为结构物质缓慢,因此实生种子即使在最适发芽条件下也需5~6天才能发芽。d.实生幼苗光合产物在根、茎、叶中分配不合理,分配到茎中较多(高达40%),分配到叶片的比其它作物少,致使叶面积小,光合产物少,这是实生幼苗生长缓慢的又一原因。e.实生幼苗光合产物分配状况是其生理特性决定的,实生幼苗茎中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高,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低,表明茎的代谢旺盛,因而促进了茎的生长;而叶中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低,吲哚乙酸酶活性高,表明叶片生理代谢弱,致使叶片生长缓慢。f.DTO—33不论是在根系生长、叶面积增长、干物质积累上,还是在匍匐茎产生、膨大方面都比克疫天然籽显出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3.
124.
黄独珠芽生长期内源激素及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珠芽内源激素IAA,ZR,DHZR,GA3和ABA的含量,以及可溶性糖、淀粉和干物质的含量,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珠芽嫩绿到表皮完全变褐的生长过程内源激素IAA,ZR,DHZR,GA3和ABA呈不同的变化曲线增加,表皮完全变褐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16.1,1525.4,417.5,1068.2,855.7ng/g (FW)],到珠芽成熟时这些激素含量又下降。可溶性糖、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在珠芽从嫩绿到生长停止的过程中以不同轨迹增加,到珠芽生长停止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8.0mg/g, 13.6%和27.0%)。以上结果说明,促进珠芽生长的内源激素IAA, ZR, DHZR和GA3的增加过程持续到珠芽表皮完全变褐,而ABA含量也到珠芽表皮完全变褐时才急剧上升到最高值,所以在珠芽表皮完全变褐时生长未停止,到茎蔓枯黄时可溶性糖、淀粉和干物质的含量才达最高值。本研究结果为珠芽的生长调控和适时采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马铃薯实生种子小,能量低,发芽期间能量转化慢;种子需经8~12小时达吸胀饱和,其饱和吸水量占绝对干物重的86%~105%;种子发芽在13~17℃变温和25℃恒温发芽最好,对光暗反应不敏感;贮藏2~3年的种子发芽力最高,室温下贮藏7年丧失种用价值;种子经卅烷醇浸种(50ppm浸4小时)、CO_2激光辐射10秒钟、50~60℃温汤浸种均能显著提高发芽力。α-萘乙酸浸种(10ppm15分钟)对发芽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促进幼苗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126.
 大麦叶色突变体在光合作用机理、基因功能鉴定和激素生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利用0.5%EMS诱变裸大麦品种“北青7号”干种子,通过自交繁殖分离到M4代黄条纹、淡绿和黄化3种叶色突变体植株。突变体与亲本材料的性状比对分析表明,3种叶色突变体带有矮秆、节间缩短2种突变性状,其中,黄条纹和黄化2种突变体还带有穗长缩短突变。3种叶色突变体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Chla质量分数下降比Chlb的更快,其中,以黄化突变体中叶绿素质量分数最低、Chla质量分数下降最快。3种叶色突变体在4个时间点的光合效率都显著低于亲本光合效率,其中,黄化突变体光合效率在4个时间点最低。黄条纹突变体光合效率的提高和减弱比亲本的慢,淡绿和黄化2种突变体的提高和减弱比亲本的快。3种叶色突变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可能涉及不同的基因突变,在光合作用机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7.
以8个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以会单4号为对照,在12个不同地点连续两年进行试验,以确定各个品种(系)的适宜栽培区域,为云南省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收获后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海拔高低等环境因素在适宜种植区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明显;8个品种(系)中,JF08-2、楚07-1两个品种(系)可在云南省大部分玉米产区推广应用,A07-56、德玉14号、红2005-13三个品种(系)可在云南省部分玉米产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8.
近年来云南人工种植灯盏花发展迅速,但种苗生产及供给成了发展的瓶颈,为解决灯盏花种苗快繁问题,对灯盏花的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进行研究,试验以灯盏花的叶片和叶柄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BA和NNA不同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影响.结果表明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C1培养基(MS+6-BA 1.0 mg/L+NNA 1.0 mg/L),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C3培养基(MS+6-BA 1.0 mg/L+NNA 5.0 mg/L);来自叶柄的愈伤组织更容易诱导出再生植株,再生植株诱导培养基以B3培养基(MS+BA 1.0 mg/L+NNA 5.0 mg/L)为好.  相似文献   
129.
在植株的旺盛生长期测定了盾叶薯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试验结果表明:从植物的不同叶位来看,叶绿素含量表现为中部叶片含量最高、基部叶片次之,顶部叶片最低的规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程均呈一条典型的双峰曲线,上下午均有一个峰值,上午的峰值高于下午,在这两个峰值之间形成一个低谷,即薯蓣的光合作用也有"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30.
云南省马铃薯银腐病(Helminthosporiumsolan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 0 1年我们从云南省薯产区市场上和仓库内采集到马铃薯银腐病标本 ,研究表明 ,该病冬季发病率达 33. 3%。受感染部位多分布于薯块的茎基端 ,重病薯块因失水过多 ,块茎皱缩。病菌生长后期变为棕色。分生孢子梗无分枝 ,大小为 15 0~ 5 5 0× 7 0~ 10 0 μm (平均 35 0× 8 5 μm ) ,1~ 6根成簇着生于球形基部。分生孢子棕色 ,单个或成簇地自分生孢子梗基端往上呈轮状排列 ,直或稍弯 ,顶端小 ,略呈锥形 ,有 3~ 8个横隔 ,大小为 2 0~ 80 μm× 7 5~ 10 μm (平均 5 0× 8 5 μm )。根据该病病原真菌的形态学和培养性状 ,鉴定为茄长蠕孢 (Helminthosporiumsolani)。黑暗和光照下培养 ,分生孢的萌发率无明显差异。通过人工接种于薯块表面 ,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 ,马铃薯银腐病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