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1篇
  6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在植株的旺盛生长期测定了盾叶薯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试验结果表明:从植物的不同叶位来看,叶绿素含量表现为中部叶片含量最高、基部叶片次之,顶部叶片最低的规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程均呈一条典型的双峰曲线,上下午均有一个峰值,上午的峰值高于下午,在这两个峰值之间形成一个低谷,即薯蓣的光合作用也有"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22.
云南省马铃薯银腐病(Helminthosporiumsolan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 0 1年我们从云南省薯产区市场上和仓库内采集到马铃薯银腐病标本 ,研究表明 ,该病冬季发病率达 33. 3%。受感染部位多分布于薯块的茎基端 ,重病薯块因失水过多 ,块茎皱缩。病菌生长后期变为棕色。分生孢子梗无分枝 ,大小为 15 0~ 5 5 0× 7 0~ 10 0 μm (平均 35 0× 8 5 μm ) ,1~ 6根成簇着生于球形基部。分生孢子棕色 ,单个或成簇地自分生孢子梗基端往上呈轮状排列 ,直或稍弯 ,顶端小 ,略呈锥形 ,有 3~ 8个横隔 ,大小为 2 0~ 80 μm× 7 5~ 10 μm (平均 5 0× 8 5 μm )。根据该病病原真菌的形态学和培养性状 ,鉴定为茄长蠕孢 (Helminthosporiumsolani)。黑暗和光照下培养 ,分生孢的萌发率无明显差异。通过人工接种于薯块表面 ,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 ,马铃薯银腐病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3.
马铃薯淀粉含量与生长特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综述了马铃薯植株的若干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等对马铃薯淀粉合成和积累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为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薯蓣零余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薯蓣属零余子组织培养、贮藏、栽培、形成机理及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讨论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5.
综述了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了茎尖组织培养存在的未被广泛认识、由于品种差异造成的培养基成分不同、病毒再侵染、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茎尖组织培养前景广阔,具有繁殖系数高、增产幅度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6.
传统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再生产中暴露出生产周期长、质量不稳定等缺点,已经跟不上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集成研发的以雾培技术生产微型薯为基础的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原种繁殖系数可达50~120;充分利用云南省四季皆可种植马铃薯的生态环境优势,当年秋季扩繁原种,第2年春季扩繁一级种,整体繁殖系数可达5 000~12 000;由于大田扩繁时间短,有效地防止了病毒等的再侵染,质量更有保障。昭通、会泽、宣威、丽江等地的实践证明该繁种体系高效、实用,可显著提高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的经济效益及竞争水平,促进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7.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薯蓣属(Dioscorea)4种植物进行核型研究。结果显示小花盾叶薯蓣(Dparviflora CTTing)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8m+12sm;盾叶薯蓣(野生种)(Dzingiberensis CH Wright)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14m+6sm;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 CH Wright)栽培株系A-02-6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40,核型公式K(2n)=40=20m+18sm+2st;黄独(Dbulbifera L)的染色体数目为2n=8x=80,核型公式K(2n)=80=34m +46sm;山药(薯蓣Dopposita Thunb)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x+4=144,核型公式K(2n)=144=57m+84sm+3st。结果表明:薯蓣属是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复杂并且存在许多多倍体的植物群,核型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8.
小花盾叶薯蓣未减数花粉的人工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次进行了秋水仙素和低温处理诱导产生小花盾叶薯蓣未减数花粉的研究,为该种植物的有性多倍化育种奠定了基础.用0.1 %秋水仙素处理处于减数分裂的小花盾叶薯蓣雄花花蕾24 h、48 h、72 h、96 h和对其花蕾作4℃低温处理48 h、72 h、96 h的结果表明,以0.1 %秋水仙素浸泡处理72 h的效果最佳,其大花粉比例为49.20 %,未减数配子比例为46.73 %;经过诱导处理的花粉萌发率为26.97 %,而未经处理花粉的萌发率为52.15 %;所获小花盾叶薯蓣的未减数花粉在培养基上能够萌发,但其花粉管伸长速度低于正常花粉.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明托品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在茄科植物中的转运和积累特征,并探索利用马铃薯块茎高生物量特性来富集TAs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拓宽TAs的研究方法和制取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曼陀罗和马铃薯品系滇薯1418(D1418)为材料,进行交互嫁接,使用HPLC分别测定砧木和接穗各组织器官中的TAs含量。【结果】利用HPLC技术通过等度洗脱能有效分离和测定试验植物样本中的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曼陀罗/D1418嫁接的曼陀罗接穗果实中TAs含量最高,为121.77 μg/g,接穗各组织器官主要富集(±)山莨菪碱,含量为29.15~87.98 μg/g;D1418/曼陀罗嫁接的马铃薯接穗茎、叶均能有效转运和积累TAs,其中莨菪碱含量最高,分别为76.02 μg/g和110.64 μg/g。【结论】马铃薯地下部块茎和叶腋处气生薯中均检测到5种托品烷类生物碱,马铃薯块茎能够积累一定量的TAs;曼陀罗和马铃薯茎叶中转运和积累TAs的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利用HPLC技术通过等度洗脱能有效分离和测定以曼陀罗和马铃薯交互嫁接植物样本中各组织器官的TAS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