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研究超声波活体测量技术在肉鸽胸肌重测定中应用的可行性,试验选取30只28日龄苏威商品代肉鸽活体称重,用游标卡尺测定肉鸽胸宽、胸深、龙骨长,使用手提式兽用B超仪测定胸肌厚度,屠宰后分离胸肌并称重;对体重、胸肌厚度、胸深、胸宽、龙骨长和胸肌重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并以胸肌重作为依变量,其他5个性状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8日龄苏威商品代肉鸽胸肌重(Y)与体重(X_2)、胸肌厚(X_1)、胸深(X_3)、胸宽(X_4)和龙骨长(X_5)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重与胸肌厚、胸宽、龙骨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胸宽与胸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胸宽与胸肌厚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得到一个最优回归方程Y=-79.509+23.138X_1+0.081X_2+10.705X_3。经t检验,体重、胸肌厚和胸深的P值均小于0.05,其回归检验均具有显著性。说明方程中各变量间存在真实可信的回归关系,超声波活体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肉鸽育种中。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旨在探究体外培养鸽嗉囊组织形态学、酶活力及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取60周龄美国王鸽嗉囊组织于体外培养7 d,动态检测其形态学、代谢和凋亡相关酶活力以及角蛋白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形态学结果表明:鸽嗉囊组织于体外培养第2~4天结构清晰,上皮层细胞排列紧密,体外培养5 d后嗉囊结构显著退化,形态学受到破坏。酶活力和基因表达结果显示:Caspase-3酶活力于培养第1、5、6、7天显著高于培养第2~4天(P0.05);琥珀酸脱氢酶、Na~+-K~+-ATP酶、Ca~(2+)-Mg~(2+)-ATP酶和总ATP酶活力以及Bcl-2和角蛋白19基因表达均于培养第1、6、7天显著下调(P0.05),于培养第2~4天显著升高(P0.05);Bak1基因表达于培养第2~5天稳定,随后于培养第6天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体外培养鸽嗉囊组织形态学、酶活力和基因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变。本试验条件下,鸽嗉囊组织体外培养稳定时间为4 d,且开展后续药理、病理及生理学试验前的1 d预培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3.
<正>1发病机制弓形虫侵入机体后,经血液输送到周身各组织器官,并在组织器官中寄生。在寄生过程中,虫体急剧的分裂增殖,导致组织细胞严重损坏,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4.
通过资源调查摸清我国10个药用价值地方鸡种的保存现状,发现金阳丝毛鸡已经濒临灭绝.其他9个药用价值地方鸡种均处于正常保种状态.通过筛选的27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我国9个药用价值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了各群体的遗传参数、构建了聚类图,并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及遗传多样性检测数据,分析的9个药用价值地方鸡种保存状态,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5.
对我国18个地方肉用鹅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31微卫星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总共检测到188个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数最多的位点为TTUCG5(12个);最少的位点为CKW19(2个);而且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并不均匀,都有一种或几种优势基因存在。18个品种中,平均杂合度最高的为乌棕鹅(0.6727),杂合度最低的为雁鹅(0.5010)。反映了各鹅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丰富。通过计算DS遗传距离发现18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UPGMA聚类结果将18个地方肉用鹅品种聚为6类,聚类结果与各品种的生态地域分布和经济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与生态地域的关系较为密切。该聚类结果对了解和获取各个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信息和遗传关系具有更准确更普遍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
GNRHR、IGF-1基因对文昌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控制文昌鸡繁殖性状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GNR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GF-1)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GNRHR基因和IGF-1基因在文昌鸡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同时对这2个基因与文昌鸡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NRHR基因内含子1的537bp位置有C→T碱基的变异,在文昌鸡中检测到AA、Aa、aa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69,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1;在IGF-1基因5′非翻译区(5′UTR)发现C→T碱基的变异,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PstⅠ识别位点,经PCR-RFLP分析,在文昌鸡中检测到BB、Bb、bb3种基因型,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5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47。对其基因型与所检测个体相应的繁殖性状采用GLM分析进行遗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GNRHR基因对300日龄产蛋数、4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显性作用),IGF-1基因对3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加性作用)。因此,推测GNRHR基因和IGF-1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并且能够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用于对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固定。  相似文献   
27.
利用线粒体D-loop区分析家鸭品种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结构和多态性来研究我国家鸭的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我国9个家鸭品种106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多变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C、T、G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6%、33.3%、15.2%和25.9%。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5.1%,有转换、颠换、插入/缺失4种类型的变异。确定了31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A7为家鸭的主体单倍型,品种之间有9种共享单倍型。9个家鸭品种单倍型多样度(Hd)平均为0.798,核苷酸多样度(Pi)平均为0.28%,单倍型多样度在荆江麻鸭中最高,其次是攸县麻鸭和恩施麻鸭,在文登黑鸭中最低。9个品种家鸭之间双参数距离范围为0.001 3~0.004 4。31个家鸭单倍型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9个家鸭品种只有1个母系起源,没有发现东亚斑嘴鸭对9个家鸭品种起源有贡献的证据。  相似文献   
28.
近两年来,在城镇水果市场上,套塑料袋的水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价格也不断升高,有些超过了套纸袋水果的价格。塑料套袋水果逐渐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兼具套袋水果和不套袋水果的优点,既不受污染又好吃。现在许多水果在生产栽培中都实行了套袋,有的套双层或三层纸袋,套纸袋的水果  相似文献   
29.
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1 Receptor,MC1R)是一种7跨膜结构G蛋白耦联受体,在鸟类羽色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MC1R对太湖鸽特殊羽色形成的影响,本实验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太湖鸽、乌鸽和白卡奴鸽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并对不同鸽种MC1R基因序列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鸽MC1R基因编码区全长942 bp,共编码313个氨基酸,存在7个跨膜结构;白卡奴鸽与乌鸽的MC1R基因编码区核酸序列基本一致,黑羽和棕羽太湖鸽的MC1R基因序列没有差异,而太湖鸽与其他2个鸽种分别于279bp(A>G)和520bp(G>A)处存在碱基差异,其中G520A造成了氨基酸(Ser174Gly)的改变,推测该位点突变与太湖鸽特殊羽色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0.
选取成年EK×W系与其亲本E、K和W系成年鸽各150对统计繁殖性能,并对28日龄乳鸽各30只进行体尺、屠宰性能测定,对生产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EK×W系繁殖性能优良,产蛋窝数、产蛋数和出栏数极显著高于E系(P<0.01);EK×W系体型较大,体斜长比W系约提高2.61%,胸宽和胸深分别比W系约提高3.11%和0.92%,胫围极显著低于E系(P<0.01);EK×W系活重极显著高于W系(P<0.01),屠宰体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分别比W系约提高了5.83%、5.40%和5.14%(P>0.05);EK×W系胸肌重显著高于K和W系(P<0.05),胸肌率比W系约提高1.94个百分点(P>0.05),腹脂率比E系约降低0.49个百分点(P<0.01)。研究表明:EK×W系三元杂交效果良好,繁殖性能优良,乳鸽体重大、胸肌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