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筲绮种是茶种中唯一表现多种畸变的一个品种。通过对筲绮种母子代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染色体均为以 X=15为基数的二倍体;母子代不同种质或同一种质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核型有所差异,但核型的主要特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且对称性均较高,表明它在进化上属较原始的品种。 相似文献
52.
根据全国624个品种或单株和本所征集的339个品种或单株茶树的观测研究资料,分析茶树叶部五种数量性状(叶长、叶宽、叶形、锯齿及侧脉对数)表明:茶树的叶长与宽是按一定比例关系而互为演化,基本上以2.5的叶形指数进行传代,锯齿对数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侧脉对数变异也较小,平均变幅8—15对。五种数量性状中,叶长与宽是可变性最大的一对互为变量的遗传性状,常有较大的生态型之差。在较原始的野生茶种群中,叶形指数总均值略大于现今茶树种群。 相似文献
53.
54.
我所茶树品种资源研究正式立题始于1954年,1977—84年属省重点课题。先后承担、参加部级课题或专题5个;省级课题10个;专题研究15项,共30个课题或专题。通过三十余年的广泛调查、征集与保存,至1986年底止共保存国内外品种、品系与类型 相似文献
55.
编者按:“缅甸茶叶与茶树品种资源”一稿是本所郭元超同志,于一九六三年赴缅甸考察时整理的技术资料。迄今虽已十八余年,报告中的一些情况,可能有所变化,但为保存、充实茶叶科技资料,又经作者作了修改,本刊将予分期刊登,供同行者研究参考。全稿将按作者意见,分为四个部分四期刊登。即:第一部分:缅甸茶区环境与产茶概况;第二部分:缅甸茶树品种资源;第三部分:茶树栽培技术;第四部分:茶叶采收与加工。 相似文献
56.
前言马里茶树栽培试种,始于1962年初,系由我国政府派出茶叶专家林桂镗同志,首次带着中马友谊的茶种——浙江鸠坑大叶种和福建坦洋菜茶种籽,选在马里锡卡素地区进行试种,建立了第一块试种茶园(巴兰古尼茶园),随后又继续发展,并为马里政府和人民试制生产出“49—60”马里绿茶,作者 相似文献
57.
福云7号原称福云58-7,是我所于1957年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云南大叶种为父本,通过自然杂交,于1958年秋,从母本树上采籽播种而得的第一代有性群体(简称福云58型)中,通过1959~1962年单株观察分离,並用无性繁殖法选育出的无性系新品种.福云7号具父、母亲本的遗传性状,但其株型、叶型与嫩芽叶形态特征与品质特性以及 相似文献
58.
一、前言种是农业生产的前提,有了优良品种,即使在不增加劳动力、肥料的情况下,亦能获得较好的收成。因此,选育并推广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是直接提高农作物单产、增加农田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途径。而选育推广优良品种的基础是品种资源。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这是农作物选种、育种与用种的宝贵资源,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财富,应该充分地发掘与利用它。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广泛征集、观察我国各地野生茶树及栽培群体的遗传型、生态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等系统研究资料为基础,并结合闽、粤、桂、黔、川及缅甸东北部等的实地考察以及各有关资料等,初步论述茶叶植物的起源、传播与演化途径及其相互关系,并对现有野生和栽培群落,依其生态环境与群落主要特征,大致划分为:“川、黔”区系群;“三江”区系群;“南岭”区系群;“武夷”区系群及“江、汉”区系群等五个演化区系;“三江”区系群;“南岭 相似文献
60.
乔木大叶茶类群及其特化型花器群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木或小乔木大叶型茶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与西南茶区,并扩展至与我国毗邻的印、缅、泰、越等高温、湿润区内。在这一大区域里所栽培的乔木或小乔木大叶型群体种,大多属于当地野生茶种的直接后裔,因而都具有某些较原始而相近似的外部形态特征与生活特性。但由于自然混交以及受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