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58篇
综合类   5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土地利用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在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界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阈值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淮海平原4个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与县域实际基本相符。一级评判结果表明:黄淮海4个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处于非持续状态,而经济子系统均处于可持续状态;二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除禹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可持续状态外,其它3个县域的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非持续状态。其中,水土地资源的稀缺已成为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评价结果也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抛弃了“是”与“非”的二值逻辑,为复杂系统的状态评价提供了规范化的数学框架,运用该方法进行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盐渍土利用过程中土壤磷素的累积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测定,研究了盐渍土培肥过程中土壤磷素的收支平衡以及磷素累积及其形态。同时,探讨了盐渍土的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通过长期培肥特别是施用磷肥,土壤含磷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大量的磷素被转化为无效的Ca10-P,占无机磷总量的48%。而提高氮肥使用量,合理氮磷配比,有助于降低无效态的Ca10-P的比例。同时,表明作物对磷的需求能力并不因磷肥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施磷水平以上,  相似文献   
33.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原采用主客体理论和人地关系论对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成因和良性循环建立进行了剖析,土地系统是关键,人类意识是核心,据此提出了以土地建设和水土保持为核心的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是实现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粤西低山丘陵区景观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主要景观组分内部、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3方面提出景观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5.
土壤酶活性评价镉锌铅复合污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在Cd、Zn、Pb复合污染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与碱性磷酸酶或转化酶活性可构成综合评价体系,反映土壤Cd、Zn、Pb污染含量以及土壤Cd-Zn、Zn-Pb复合污染效应,用其评价土壤Cd、Zn、Pb复合污染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土壤主要养分指标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年来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土壤主要养分指标—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20年来除了速效磷含量增加外,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都有所降低。2000年速效磷的变异最大,其次是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1980年变异最大的是速效磷,其次是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这主要是人为管理及施肥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37.
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曲周县统计资料和地下水资料,分析了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盐渍化改造区以农业为主的曲周县,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快且土地用途转移主要是耕地转变为农村居民点和城镇用地;耕地灌溉率、复种指数、耕地灌溉面积、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和蔬菜产量对地下水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是引起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原因;依据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标准,曲周县浅层地下水开采区是基本平衡区,深层开采区属于中度超采区。为实现盐渍化改造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调整种植业结构,适当降低土地利用集约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38.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先进生产模式,土地高效利用是突破园区资源瓶颈,实现发展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以土地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设计是实现园区土地高效利用的基本准则和技术指导体系。该文在分析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利用问题的基础上,从界定现代农业园区土地高效利用的内涵出发,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以土地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设计体系,涵盖设计思路、目标、原则、实现目标的方法等。应用这一设计体系对东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取得了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按园区土地面积8 303 hm2计算,单位土地面积产值由2011年的35 168元/hm2增加到2014年的71 540元/hm2,增加36 372元/hm2,年均增加12 124元/hm2;单位土地面积实现效益由5 275元/hm2增加到14 308元/hm2,增长了1.7倍。以土地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设计,可为资源约束日益趋紧条件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9.
大同市地处我国西北部, 土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同时又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为了合理确定大同市未利用土地开发为耕地的适宜性, 进而确定开发的空间和时序, 本文首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同市进行生态脆弱性分区, 分区结果为大同市南郊区、阳高县、左云县、天镇县属于生态环境重度脆弱区, 浑源县属于中度脆弱区, 广灵县属于轻度脆弱区, 新荣区、大同县和灵丘县属于微度脆弱区。在生态脆弱性分区基础上, 结合大同市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农用地分等规程, 对宜耕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 大同市宜耕未利用土地总面积468 692.59 hm2, 占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84.09%; 其中有205 165.81 hm2位于生态微度脆弱区内, 占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43.77%; 52 392.84 hm2位于轻度脆弱区内, 占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11.18%; 中度和重度脆弱区内宜耕后备土地资源面积为69 427.45 hm2和 141 706.49 hm2, 分别占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总量的14.81%和30.23%。微度脆弱区内的非常适宜级别的用地可以作为未利用土地开发为耕地的首选区域; 微度脆弱区内的较适宜级别的土地可以作为开发的备选用地; 对于中度和重度脆弱区内的非常适宜耕作的未利用土地, 在可能情况下尽量不作为第一开发时序用地。  相似文献   
40.
耕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在新增其他用地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划分了9大耕地适宜性分区,探讨其评价结果在新增建设用地时空配置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王辛庄镇60%以上的土地都具有较强的耕地适宜性,约50%的土地都承载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不同的规划目标导向下具有不同的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时空顺序。该适宜性评价方法为城市边缘带新增建设用地的配置提供了明晰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