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2篇
  9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根瘤菌拌种虽可增加花生单株根瘤的数量和重量,提高叶片含氮量,但荚果增产并不显著;根瘤菌拌种+有机肥或钼肥处理,不仅可增加单株根瘤的数量和重量,提高花生叶片含氮量,同时植株高度、分枝数、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及总生物产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荚果增产显著。根瘤菌与有机肥或钼肥存在较大的交互效应,生产中使用根瘤菌拌种时,应注意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钼肥。  相似文献   
12.
磷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以多种方式影响作物氮吸收、利用。花生属于豆科作物,氮素营养来源包括土壤、肥料和根瘤固氮。本研究以山东省主推品种花育22号(大花生)和花育20号(小花生)为材料,设置5个施磷(P2O5)水平(0、45、90、135和180 kg hm–2),利用15N示踪技术,进行了2年桶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磷提高了两花生品种肥料氮、土壤氮及根瘤固氮积累量,其中根瘤固氮积累量的增幅大于土壤氮和肥料氮,年份和品种间表现基本一致;随施磷量增加,根瘤数量、鲜重及根瘤固氮积累比例呈增加趋势,土壤氮、肥料氮积累比例呈降低趋势;施磷量在45~90 kg hm–2范围内,氮肥利用效率、荚果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施磷量超过90 kg hm–2,上述三指标呈降低趋势或不再增加;磷肥农学效率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根瘤固氮积累量与荚果产量、植株全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氮、肥料氮积累比例及氮素荚果利用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瘤固氮积累比例与土壤氮和肥料氮积累量、供氮比例及氮肥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施磷能增加花生根瘤固氮供氮量及供氮比例,降低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依赖,但过量施磷不利于氮、磷效率和产量的提高。45~90 kg hm–2 (P2O5)为花生适宜施磷量。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结构,以提高超高产的重演率,本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和肥料处理,使小区产量产生9.00~12.00 t·hm-2的变异,研究了单季晚粳稻武运粳7号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结构.结果表明,颖花量大、高效叶面积大、高粒叶比以及高生物产量,尤其是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明显优势是超高产群体的最显著特征.与高、中产群体相比,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的指标主要为:穗数300~315万穗·hm-2,成穗率大于65%,颖花量47 625万朵·hm-2左右,每穗实粒数131粒左右,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7.2左右,灌浆结实期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平均每天小于等于0.062,高效叶面积占有效叶面积比大于等于61.9%,粒叶比值大于等于0.66粒·cm-2,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大于9.00 t·hm-2,占产量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土壤酸化胁迫对不同花生品种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盆栽条件下,在酸化土壤(pH值3.5)及正常土壤(pH值6.0,对照)上,比较了15个花生品种幼苗的根系形态、叶片光合特性及干物质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酸胁迫条件下多数品种总根长及根表面积下降,较对照平均降低34.28%和15.17%,其中对直径0~1 mm根系影响最大;不同品种根体积对酸胁迫的响应差异较大,但酸胁迫处理总根体积平均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酸胁迫降低了所有品种单株叶面积,胁迫处理叶面积平均较对照降低45.92%,而且增加了品种间差异,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酸胁迫抑制了花生幼苗干物质累积,其中胁迫处理叶、茎和根平均值较对照分别降低37.43%,28.74%,20.75%,变异系数较对照分别增加7.10,13.02,11.30百分点。不同品种耐酸系数(酸胁迫下整株干物质质量/对照条件下整株干物质质量)变幅为0.353~0.908,按照耐酸系数,将供试品种分成耐酸型、中间型及酸敏感型三类,其中冀花8号和仲恺花10 2个品种为耐酸型。研究结果可为耐酸花生品种选育及酸化土壤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环境(土壤、光、温度和重金属)及栽培措施(耕作方式、施肥、调节剂和水分)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的影响,并提出“根一苗”关系、“根一冠”关系以及环境和农艺措施对根系的调节效应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砂姜黑土和砂壤土两种类型土壤对旱地花生植株的生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两类土壤上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抗衰老酶活性(SOD、POD、CAT)、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面积系数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出苗后60~75d。砂姜黑土花生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面积系数高于砂壤土,而抗衰老酶活性和MDA含量低于砂壤土。砂姜黑土花生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峰值持续时间明显高于砂壤土。砂姜黑土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及单株结果数等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于砂壤土(p < 0.05),总生物产量和荚果产量分别高30%和42.9%。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年研究与示范,总结出以"选择适宜土壤和高潜力品种打好丰产基础、因土施肥保障营养供需平衡、精选种子药剂拌种实现苗全苗壮、规范整地适期适墒播种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强化田向管理确保群体稳健生育"等为核心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我国花生持续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免耕和常规翻耕20 cm下花生不同器官铁累积利用差异,在鲁东花生主产区3个典型棕壤试验点(望城、夏甸和齐山)系统研究了免耕和常规翻耕下花生铁营养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免耕处理,常规翻耕20 cm增加了花生籽仁铁的累积,在望城点、夏甸点和齐山点分别增加了38.4%、20.2%和51.2%,且籽仁铁的累积与籽仁氮的累积及花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免耕处理促进了花生茎、叶、果针和果壳等器官中铁的奢侈累积,在望城点、夏甸点和齐山点,这4个器官铁的累积量比常规翻耕处理分别提高了6.0%、32.1%和14.7%,同时花生累积带走的总铁量高于常规翻耕处理,从而造成土壤有效铁含量及土壤铁活化系数均比常规翻耕处理下降了15.1%~32.9%。综上,土壤翻耕措施能够有效增加花生籽仁铁的累积分配,降低茎、叶、果针和果壳等器官中铁的无效累积,从而提高花生铁的利用效率,该研究结果为花生田铁营养合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穗肥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0、60、120、180、240 kg·hm~(-2)穗肥施氮量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抽穗前32~20 d)水稻氮代谢旺盛,后期碳代谢旺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主要在库器官中积累。增加穗肥施氮量,加速了器官的氮积累却推迟了NSC的积累。氮积累量随穗肥氮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NSC积累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氮积累量与颖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NSC积累量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86优8号R~2=0.891 8~(**),武育粳3号R~2=0.880 0~(**)。说明适宜的穗肥氮有促进大穗的作用,主要与促进穗分化期NSC积累量有关。不同品种对氮供应量的反应不一致,穗分化期86优8号施氮量为120 kg·hm~(-2)、武育粳3号施氮量为180 kg·hm~(-2)处理的NSC总积累量最高,穗粒数最多。  相似文献   
20.
生物降解膜对花生农艺性状和荚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地膜"白色污染"问题,大田条件下,以普通地膜为对照,比较了4种生物降解膜覆盖对花生农艺性状及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地膜相比,生物降解膜A和B覆盖处理花生出叶速度放缓、侧枝数减少、荚果饱满度下降、产量降低;C1和C2膜覆盖处理,叶龄数、侧枝数干物质累积及荚果产量和普通地膜覆盖处理差异不显著;4种生物膜的降解效果比较,C2膜7月初花生盛花期开始出现裂纹,8月初进入开裂期,而其他降解膜几乎没有降解。由以上可看出,C2膜生物降解性比较好且花生荚果产量比对照不降低,为较适宜的降解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