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学   22篇
  7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四川省毛木耳主要栽培品种出菇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四川省毛木耳主要栽培品种及一个杂交菌株和一个省外引进菌株的栽培出菇试验 ,试验通过对平均产量鲜重的统计分析、形态特征比较、出菇早晚比较以及干重含量等特性的对照综合分析 ,发现杂交种 3 5菌株是综合特性最好的毛木耳菌株 ,产量高、耳片厚、出菇期早。黄耳 1 0号、781、红大耳、上海 1号、95 1和黄背木耳也是目前比较好的栽培菌株 ,但这些菌株的每袋鲜重产量与 3 5有显著差异 ,故其产量增加的潜力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72.
以导入黑麦外源基因创造的抽穗期特晚的多小穗吕系10-A及其改良系为供试材料,在幼穗分化过程的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和四分体时期分别测定了赤霉素,生长素,玉米素和脱落酸等4种激素。对不同时期的各种同源激素与抽穗期的相关研究表明,GA3和IAA含量,ZA/IAA值,ZT/ABA值,ZT/GA3值和GA3/IAA值均对小麦抽穗期有影响,而ZT和ABA含量以及IAA/  相似文献   
73.
 利用RAPD、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PCR-RFLP标记系统评价了大花蕙兰20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在50个RAPD引物分析中, 有36个引物(72.0% ) 能揭示材料间的多态性, 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03~0.765, 平均0.598, 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表明, RAPD标记能将所有材料区分开。在7个叶绿体基因组( cpDNA) 的PCR-RFLP分析中, 6个标记(87.5% ) 可扩增出1至多条清晰的谱带; 扩增产物经7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 6个标记的19种引物/酶组合共检测到53条DNA片段, 其中多态性片段有37条, 占69.8%; 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71~0.949, 平均值为0.766。在8个线粒体基因组(mtDNA) 的PCR-RFLP标记分析中, 只有3个(37.5%) 标记能得到1条清晰的谱带; 利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3个标记的扩增产物消化后, 在10种标记/酶组合中, 共检测到33条酶切片段, 其中21条(63.6%) 具有多态性; 遗传相似系数为0.634~1.000, 平均0.829。这些结果表明, RAPD标记揭示的大花蕙兰遗传多样性最高, 其次为cpDNA PCR-RFLP标记, 而mtDNA PCR-RFLP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74.
以从三交组合10-A/88-1643/川育12号后代中选育67个重组系及其亲本和品种棉阳26号为供试材料,考察了最高小穗数、平均小穗数、平均单穗粒数、千粒重和平均单穗粒重等5个产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聚类分析。供试材料中,10-A是导入黑麦异源基因创制的小麦新品系。结果表明,重组系各产量性状的变异程度和范围均较大,有大粒型、多粒型、穗重型和多小穗类型等优良品系。对产量贡献由大到小的主成分依  相似文献   
75.
从创制的 80个新选系中鉴定出 3个抗条锈病品系 ,应用醇溶蛋白A -PAGE检测发现其均为T1BL .1RS易位系。麦谷蛋白亚基SDS -PAGE分析表明 ,3个抗病易位系均含 5 + 10及 1或 2 优质蛋白质亚基。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评定认为 98- 12 6 6品系表现特别优异。其籽粒主要品质性状检测表明 ,该品系优于对照品种川麦 2 8号  相似文献   
76.
源于叙利亚小麦ICA31抗条锈病基因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分析表明,小麦材料ICA31携带一个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对流行的优势条锈菌小种条中30,31,32免疫;据等位性测定,ICA31抗条锈基因与已知抗锈基因Yr5、Yr10、Yr15不等位;从抗源的系谱分析,该基因来源于叙利亚普通小麦品系叙18;利用微卫星标记和分组分析(BSA)法,筛选到与该抗条锈病基因(Yr-Syria)紧密连锁的SSR标记WMS11-193;对F2分离群体142个单株分析结果表明,该抗条锈病基因(Yr-Syria)与WMS11-193间遗传距离为2.1cM;将Yr-Syria定位于小麦1BS上;为该基因进行抗条锈小麦分子辅助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7.
采用PCR方法对来自大麦的LMW-GS16基因进行修饰,在基因5′及3′端分别加入构建表达载体所需的BamHⅠ和SacⅠ限制酶切位点,并将其连接在相应酶切的质粒pBI121上,构建成LMW-GS植物表达载体pBI121-16。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DH5α和农杆菌LBA4404中,通过Kanamycin筛选阳性克隆,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对照组转化率为零,转化组阳性克隆特异地扩增出900 bp片段,与目标基因DNA大小一致,转化率为1.0×106/μg DNA。  相似文献   
78.
青藏高原近缘野生大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PAGE(Acid-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法对随机选取来源于中国西藏及青海省36个不同行政县的105份近缘野生大麦材料进行醇溶蛋白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分离出36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每份材料可电泳出5~24条。平均14条,未发现任何1条带为所有材料共有,印醇溶蛋白带纹的多态性达到100%。说明青藏高原近缘野生大麦具有非常丰富的醇溶蛋白等位变异。聚类分析发现,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182-0.966,平均值为0.580。在GS值为0.580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聚为7个类群,某些具有相同或相似农艺性状和地理来源的材料聚成一类或亚类,即醇溶蛋白图谱类型与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为苦荞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来自5个国家的55份苦荞品种(系)资源引种至四川栽培,经比较鉴定后对苦荞的单株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有效花序数>千粒重>生育期>总分枝数>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茎粗>株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有效花序数、千粒重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有效花序数、千粒重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二者是荞麦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结论]综合考虑,苦荞高产株型应是: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适中,有效花序数多,千粒重较高,开花期短者。  相似文献   
80.
生长素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川农16、川麦42和良麦2号为供试材料,探讨了三种生长素对其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相对较好的受体材料。结果表明,三种生长素在幼胚的诱导率、胚发芽率和胚发根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2,4,5-T和NAA在诱导小麦幼胚培养基,其胚芽、胚根发生严重;而2,4-D在诱导率、胚发芽率和胚发根率这三方面相对优于2,4,5-T和NAA,适用于小麦幼胚的组织培养,且适宜浓度范围在2.0~2.5 mg/L。基因型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的诱导率没有影响,对胚发芽率有一定影响,而对胚发根率有较大影响。在三种基因型中,以川农16在诱导率、胚发芽率和胚发根率这三方面表现相对突出,可作为转化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