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8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5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据项目组的连续监测,本文结合CCGI对2008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述评.总体评价是:与上年比较,全省植棉面积略增0.46%,单产减16%,总产减少15.7%,品质较差;植棉成本飙升,收购价跌入谷底,植棉效益暴降甚至负收益;低温连阴雨等不利气候、枯黄萎病偏重、棉盲蝽重发、农资价格暴涨导致投入不足是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郑曙峰  王维 《中国棉花》2009,36(10):2-4
据项目组的连续监测,本文结合CCGI对2008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述评。总体评价是:与上年比较,全省植棉面积略增0.46%,单产减16%,总产减少15.7%,品质较差;植棉成本飙升,收购价跌入谷底,植棉效益暴降甚至负收益;低温连阴雨等不利气候、枯黄萎病偏重、棉盲蝽重发、农资价格暴涨导致投入不足是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棉铃虫发生趋势的长期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安徽省阜阳市1973~1993年棉铃虫发生趋势资料为原始数据,选用太阳黑子和自相关因子为预测因子,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建立了阜阳市棉铃虫发生趋势的长期预测模型。通过对1985~1993年拟合检验,历史符合率达88.89%,对1994~1997年试报,准确率达100%,为棉铃虫发生趋势的长期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应用中国棉花生长指数评价系统(CCGI)对安徽省2011年棉花生产进行评述,结果表明:一是安徽省2011年棉花生产与2010年相比,棉花种植面积增8.8%,单产增15.6%,总产增25.5%;二是2011年新棉开秤价格较低,而人工成本增加,出现增产减收的局面;三是植棉面积受2010年棉价的非理性飙升影响增幅较大;四是2011年安徽省气候条件较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且棉花生产期间无明显灾害促使单产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从政策落实、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1978-2008)安徽省棉花生产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06.
选取8个转基因抗虫棉并分成2组,做4×4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转基因抗虫棉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估算,探索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配合力差异显著,中棉所41、德克98 2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在产量性状上,山西Bt×苏抗22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突出。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主要由显性效应控制,衣分、比强度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的组合间表现差异仅集中于第①组亲本,即山西Bts、GK321、德克98、GK19,伸长率受环境因子影响大,在遗传上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07.
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常规早熟棉品种)等3个棉花品种在高密度(9.0万株/hm2)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铃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63F2’单铃重、籽棉产量高于2个常规早熟棉花品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425’、‘中棉所50’成熟较早、集中成铃,适宜长江流域一年两熟模式下连茬种植。  相似文献   
108.
从发展现状、形势分析、发展展望等方面对2009—2018年安徽省棉花产业进行了总结,对存在问题、发展潜力、发展方向及对策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咨询提供科学依据,为棉花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置田间小区试验,5个处理,T1:不施肥(CK);T2:常规施肥;T3:常规施肥+叶面水溶肥;T4: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T5: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减量20%+叶面水溶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构成及产量、经济效益和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 与常规施肥相比,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处理生育期没有明显变化,株高有所降低,果枝台数明显增加;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提高了棉花铃数、单铃重而增产;籽棉收入、收益和农学效率均以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最高。【结论】 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配施适合推广应用,是一种省工、增收、增效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0.
棉花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在安徽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安徽三大植棉区的田间试验,研究缓控释复合肥与常规肥料在不同用量下对棉花生理特性及产量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复合肥与常规肥料比较,对叶片光合特性影响不明显,对成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均有较大提高,同时能降低植棉成本。全量(N、P2O5、K2O分别为375,187.5,375 kg·hm-2)缓控释复合肥处理收益比常规肥料(相同施肥量)处理提高19.1%,减量(N、P2O5、K2O分别为300,150,300 kg·hm-2)缓控释复合肥处理收益比常规肥料(相同施肥量)处理提高2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